天天看点

吉利帝豪L:帝豪家族的又一实力“战将”

放眼整个国内汽车市场,帝豪家族是相当特殊的存在。很少有人能像它一样,在合资品牌的围剿下连续10年蝉联A级家轿自主品牌销冠。作为现象级产品,帝豪家族的爆款基因已经足够支撑起它荣当吉利汽车最稳定的牌面。

而我第一次听到“帝豪”的名字,还是在2009年。那时候初出茅庐的帝豪EC718,凭一己之力拿下了年销5万台的成绩。这个数字放到现在并不多,但是在那个国货还没有崛起的年代,已经相当了不起。

后来,接踵而至的双料冠军第2代帝豪、全球第一个公开挑战“车对车垂直碰撞”的帝豪GL等,一次又一次刷新了我对帝豪家族的印象,以至于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习惯性地把帝豪家族和“乐于冲破框架的勇敢者”划上等号。

吉利帝豪L:帝豪家族的又一实力“战将”

有趣的一点是,帝豪L最初打破我认知的是它对“L”型产品的理解。以往国内其他“L”型产品在宣传时,卖点基本只有“空间”两个字。而这次帝豪L给我带来了不一样的新鲜感,它的玩法更全面也更高阶,如果要用三个词来概括,那只能是Luxury(更高档次)、Leading(更强科技)和Larger(更大空间)。吉利这回把它封作“家族规格最高的旗舰车型”,倒是不会过分。至于新车能不能延续家族过去的辉煌,我想答案也隐藏在Luxury(更高档次)、Leading(更强科技)和Larger(更大空间)三个词中。

吉利帝豪L:帝豪家族的又一实力“战将”

看脸的世界,“好看”也要更高级一点

“看脸”这种事情,不管在什么年代、什么领域都是通行的法则。10万级家轿市场一样奉行“颜值即正义”的真理,但这个细分市场有一个弊端:成本过于受限。设计一旦困于资金上,那再多的奇思妙想都很难有发挥的余地。比如说轩逸、思域、卡罗拉、速腾这类选手,它们确实是细分市场里的常青树,背后的资源和实力也都可圈可点,但如果你要说它们是凭颜值取胜的,我想一定很少有人苟同。这些经典产品之所以卖得好,完全是因为产品力综合堆叠的结果。单论颜值,它们“循规蹈矩”的外观没有太多令人点赞的冲动。当然了,这种保守作派带来的中年油腻感其实也有好处,就是再怎么样都不至于令你讨厌。只是对有追求的年轻用户来说,少了一份令人过目不忘的惊艳。

吉利帝豪L:帝豪家族的又一实力“战将”

新晋登场的帝豪L,倒是显示出了不小的野心。作为吉利首款使用“能量风暴”设计语言的轿车产品,帝豪L褪去了家族以往的痕迹,转而用更多新颖的方式来呈现视觉画面。诸如车头部分,传统的纹涟漪式设计消失不见,替代品是张力十足的巨大黑色格栅,这种极具视觉冲击力的手法很容易在第一眼就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再加上起点缀作用的能量光柱前大灯和黑色装饰前保险杠,整个前脸的造型感被整体放大,形成了“1+1>2”的奇妙化学效果。所谓的辨识度,帝豪L在车头部分就交足了功课。

顺带提一嘴,能量光柱前大灯是吉利的标志性设计元素之一,据官方介绍其内部含有12颗LED光源,照射范围是同级别最宽也最远的。这种细节上的精益求精很考验品牌的诚意,而帝豪L为了前后呼应,对尾灯也做了重点照顾,超过2米、由258颗LED光源组成的“飞天飘带”贯穿式尾灯在硬件上已经超过了入门级豪车,附带的能量风暴、极光漫游、星河流转三种迎送宾灯语,则是完善仪式感的神器。

这算得上是任性吗?我想已经进入4.0时代的吉利,有这份任性的资本。吉利能从“水滴涟漪”进化到“能量风暴”,其实也是时代转变的必然产物,隔壁星瑞和星越L带来的直瀑式“能量音弦”造型,已经给我们证明了很多事情。所以这份任性,对吉利来说是进化的结果,也是我们作为消费者喜闻乐见的。同样的道理,在博越X身上也一样。

有人说设计像是美酒,经历过沉淀、进化和迭代,才会愈加香醇。焕发新姿态的帝豪L,同样把这份醉,带到了车里。

在“国潮”两个字已经被用烂的当下,如何正确从华夏文明里汲取弱水三千的一瓢,是每个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在这一点上,吉利的设计师们有一套自己的思路。所以,他们在帝豪L的车内布局了具有中国水墨画特征的丹青蓝撞色设计,中控台也被融入了中国古琴的造型,清新简雅的视觉体验随即呈现。这种手法妙就妙在对意境的营造,而且也有效地与时下主流的设计套路相区隔,让传统与现代、常规与创新有机并存。再加上大范围软质材料包裹和莱茵认证的“亲肤能量座椅”,确实在品质感和高级感上,帝豪L把同级产品的Level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这些,都是帝豪L的Luxury(更高档次)。

10万级家轿的智能配置,能有多内卷?

去年10月底,吉利汽车集团一场“智能吉利2025——吉利龙湾技术荟暨全球动力科技品牌发布”的活动,让我重新领略了吉利在智能科技领域上的最新成就。GEEA3.0中央计算平台架构、智能座舱芯片SE1000、超5000万小时座舱技术数据......在详细听完CEO淦家阅解析“智能吉利2025”战略和“九大龙湾行动”后,我突然发现吉利汽车集团、这个自主老大哥原来已经走了那么远。所以当时我就猜测,即将登场帝豪L应该会在智能科技方面有不错的表现,事实也的确在我意料内,比如540°透明底盘、空气净化器、感应式后备厢、L2级智能驾驶系统、手势感应阅读灯、智能情况空调模式、后排智能检测系统、主副驾膝部软包、标配12.3英寸高清悬浮中控屏、吉利银河OS生态系统、智能钥匙遥控启动、手机APP远程控制以及标配FOTA云端升级等等功能,集结在一起就足够让帝豪L的智能科技品质不简单。

当然,我比较好奇的是设计师是怎么想到在座椅中加入“穴位热疗”功能的?不说同级别、我想更往上几级你都很难找到具备类似功能的产品。时刻带着一个行走的按摩师,这创意我愿意给满分。

空间武力值拉满

在空间打造的能力上,我想已经很难有人能和本田一较高下,“空间魔术师”的称号并非空穴来风,走品质路线的本田肚子里能装不少东西。帝豪L在BMA架构的实力加持下,倒是能在同一纬度和本田厮杀。这是因为BMA架构具备模块化属性,所以设计师们在源头上就能得到较高的创作自由度,本质上和“空间魔术师”有着相似之处。

不过帝豪L又升了一个玩法,直接在尺寸上把武力值拉满,4735*1815*1478(mm)+2700(mm)的身形,直接变成了帝豪家族轴距最长的产品,这个数据也比同级很多竞品要有优势,包括轩逸、卡罗拉、朗逸在内。所以即便是在“尺寸通胀”的今天,帝豪L的空间表现也有着闪光点,这就是帝豪L的Larger(更大空间)属性。

回到开头的问题,帝豪L能不能延续家族过去的辉煌,我想你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

车界视点:

从个人情感上讲,帝豪家族对我来说实则是一种执念,当你也曾经见证过它的辉煌事迹、并陪伴自主品牌走过一段艰苦的漫长岁月后,符号化的产品自然能在你心中留下一个特别的位置。综合产品素质来看,帝豪L的定位和打法都挺对的,虽然它骨子里依旧是传统车企的基因,但内容上它已经具备了造车新势力的形态。你可以认为帝豪L的取胜之道是产品优势,但我想说,在此之外帝豪L身上还存有一层若隐若现的战略优势。这种双重杀器的设定,很容易就能俘获非粉丝取向用户的欢心,这也是帝豪L未来持续发力的重要根基。在10万级家轿这个框架里,帝豪L已经做到了“Plus”级的表现。如果说还有什么同级产品是能闭着眼睛选都不会错的,那我一定把票投给帝豪L。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