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讀懂《紅樓夢》并不複雜,隻要熟知十幾個曆史典故,就會豁然開朗

細讀《紅樓夢》會發現裡邊很多情節故事設定都有熟悉感。從曆史片段到文學作品,曹雪芹多有借鑒,豐富着《紅樓夢》的興亡大主旨。

如此類似“玄武門之變”的皇帝與義忠親王老千歲争權;賈元春之死對應馬嵬驿之變,“叔叔睡到侄兒床上”的靖難之役,朱棣遷都北京的“南京被空置的甯榮二府”,以及諷刺清朝太後下嫁的“養小叔子”等等。

曆史片段是賈家敗亡的興亡主旨。而輔助豐滿其他分支葉脈的,則是密集的傳統文學典故,本文就簡略聊聊曹雪芹借鑒了哪些文學典故。

一,《孔雀東南飛》和《钗頭鳳》

賈寶玉、林黛玉和薛寶钗的姻緣悲劇,就典出這兩個故事。都是婆婆不喜歡兒媳婦,強行棒打鴛鴦釀成了悲劇。

王夫人就像焦母和陸母;

賈寶玉就像焦仲卿和陸遊;

林黛玉就像劉蘭芝和唐婉;

薛寶钗就像東鄰女和陸遊續妻。

林黛玉不喜歡陸遊,就源于不喜歡她與賈寶玉的姻緣,遭遇《钗頭鳳》的故事。

二,《僧圓澤傳》

賈寶玉的結局是出家做了和尚,他前世神瑛侍者也是和尚的設定,就源于蘇轼的《僧圓澤傳》。

唐人李源與和尚圓澤是好友,相約入川遊曆,經過三峽遇一王姓婦人久孕不育。圓澤與李源說出實情,王氏婦人腹中孩子是他要投胎之身,并約定十三年後在杭州天竺寺與李源再會。當晚圓澤圓寂,王氏夫人生下一子。

十三年後李源如約而至,有一牧童唱《竹枝詞》而來,就是圓澤今生,又約定塵緣了卻再會。

三生石的故事,王夫人的姓氏,賈寶玉前世今生做和尚的結局,都借鑒自《僧圓澤傳》。

三,《一捧雪》《長生殿》《邯鄲記》《牡丹亭》

(第十八回)少時,太監出來,隻點了四出戲:

第一出《豪宴》;【庚辰雙行夾批:《一捧雪》中伏賈家之敗。】

第二出《乞巧》;【庚辰雙行夾批:《長生殿》中伏元妃之死。】

第三出《仙緣》;【庚辰雙行夾批:《邯鄲夢》中伏甄寶玉送玉。】

第四出《離魂》。【庚辰雙行夾批:《牡丹亭》中伏黛玉死。所點之戲劇伏四事,乃通部書之大過節、大關鍵。】

脂硯齋批語已經說清,補述一下就是《一捧雪》預示賈家抄家是被皇帝算計,鳥盡弓藏而敗。榮國府賈政、賈寶玉逢冤被害,賈赦、賈珍和賈蓉則是死有餘辜。

《長生殿》暗示賈元春死于“虎兕相逢大夢歸”,因卷入北靜王與皇帝争權,在類似馬嵬驿之變的沖突裡,像楊貴妃一樣被皇帝下旨缢死。

《邯鄲夢》就是黃粱一夢,影射賈寶玉富貴家庭、幸福愛情卻遭逢冤失去一切而看破紅塵,就如夢裡、夢醒的盧生最終出家。

《牡丹亭》明确林黛玉像杜麗娘一樣相思而死,于八月中秋夜“冷月葬花魂”,淚盡而亡。

四,《西廂記》《會真記》

賈寶玉和林黛玉偷看《西廂記》誘發二人互相生情。曹雪芹借由賈芸、小紅和墜兒影射寶黛愛情的發展。并借晴雯送手帕,呼應《西廂記》的故事。

晴雯、墜兒雙雙被攆,原文用了《會真記》而不是《西廂記》,預示寶黛姻緣的悲劇。

《西廂記》是大結局團圓。

《會真記》裡張生是始亂終棄的渣男,極盡貶低崔莺莺。

五,《钗钏記》《荊钗記》

《钗钏記》講述書生皇甫吟與富家女史碧桃先有婚約,卻因皇甫吟家道中落,史家有另嫁之心。史碧桃不從父命,偷贈未婚夫金钗、金钏等貴重首飾,卻被小人所趁,與皇甫吟曆經生死磨難,終于結為連理。

張金哥的“退婚案”就脫胎于《钗钏記》。

賈元春喜歡齡官唱的《相約》《相罵》,主角就是史碧桃的丫頭芸香。表明元春支援薛寶钗、反對林黛玉的立場。

《荊钗記》叙述王十朋、錢玉蓮的故事,錢玉蓮拒嫁富貴,苦等"荊钗"為聘的窮書生王十朋。王十朋中狀元拒絕萬俟丞相逼婚,被被設計陷害,假留"休書"哄騙玉蓮上當,錢玉蓮後母逼她改嫁不從投河自盡,幸遇救。經過種種曲折,王、錢二人終于團圓。

賈寶玉去水仙庵祭奠金钏兒後,回來時正演《荊钗記》,林黛玉還出言譏諷賈寶玉效仿王十鵬祭奠“亡妻”,與後文祭奠《芙蓉女兒诔》呼應,都是祭奠林黛玉之文。

《钗钏記》和《荊钗記》的故事,都是好姻緣受到強權破壞,男主逢冤被害,與賈寶玉和賈家逢冤被害的主題契合。

《荊钗記》《钗钏記》故事,是讀懂寶黛钗故事的重要輔助。

其他還有很多曆史典故,比如《雙官诰》《滿床笏》《南柯記》《白蛇記》《混元盒》《八義·觀燈》等,都與賈家敗亡有關。讀書人可以查詢典故,與《紅樓夢》一一印證,一定會豁然開朗,有更深的了解。

文|君箋雅侃紅樓

還請幫忙點贊、收藏,能關注作者更好,每日都有新内容持續更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