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如果一個人經常做這三件事,多半說明他的思想境界,高于常人

如果一個人經常做這三件事,多半說明他的思想境界,高于常人

圖/源自網絡 侵權請聯系删除

帕斯卡爾曾說:“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蘆葦。”

這個世界之是以能将人與其他東西區分開來,無非是因為人有思想、懂思考。生而為人,我們誰都不能忽視思想的力量,一個思想境界高的人,遇見任何事情都可以做到不慌不忙。

一個思考力強的人,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放任自己淪入危局。

然而,思想境界這種東西并未天生,很多時候,它更仰仗于後天的培養和熏陶。在現實生活中,如果你發現,一個人經常做這三件事,那麼多半說明,它的思想境界,高于常人,值得學習。

如果一個人經常做這三件事,多半說明他的思想境界,高于常人

一:讀書

古語有雲:“書中自有顔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

古往今來,歌頌書籍、提倡閱讀的中外名言有很多,然而,隻有真正領略過讀書之功用的人,才能體會這其中的奧妙。

有時候,一本書并不會讓你在當下得到什麼立竿見影的收獲,但是你看過的書,走過的路,依然會凝結在你的思想之中。

在電視劇《雪中悍刀行》中,人人都以為隻有那些上蒼垂愛、天賦異禀,又喜鑽營武學之人,才可以成就“金剛境”、“陸地神仙”之美名。

然而軒轅敬誠讀書二十年,不習武,卻依然運籌帷幄,決勝于千裡之外,步入陸地神仙之列,成為一代儒聖。

雖然小說和電視劇多有誇張的成分,但是藝術來源于生活,靠着讀書成就自我傳奇的現實人物,比比皆是。讀書可以幫助我們在紙張之中,窺見另一個自我,也能穿梭千年和智慧的頭腦對談,養成讀書的習慣,何時都不寂寞。

如果一個人經常做這三件事,多半說明他的思想境界,高于常人

二:獨處

著名演員陳道明曾說:“獨處是一種美德,讓人内心得到淨化。”

的确,在這個人心浮躁的時代裡,那些習慣了獨處,并且享受着獨處的人,永遠都能給自己的靈魂找一個栖息地。當有了這個栖息地之後,一切浮躁都會塵歸塵、土歸土。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誤以為獨處即是孤獨,其實這是一種極大的誤解。孤獨是一種感受,也是人生的常态。可獨處卻是一種選擇,是身處于鬧市之中,卻依然想尋得一片自留地的誠懇。

一個享受獨處的人,無論何時都不會覺得枯燥,更不會受旁人的意志所左右。獨處的時候,是一個人思考人生最好的時候,也是考量自己最好的時刻。

習慣了獨處,就是習慣了給自己時間去理清生活。與其叽叽喳喳地訴說,尋求旁人認同,不如忠于自己,做自己最忠誠的朋友。

如果一個人經常做這三件事,多半說明他的思想境界,高于常人

三:自省

有句希臘名言曾說:“最困難的就是認識自己。”

的确,我們總是評價别人很容易,面對自己卻很困難。尤其是面對自己的不足,處理自身的遺憾,是人們永恒的課題,更是亘古不變的困難。認識自己,就要從認識自己的不足開始,因為笑對自己的短闆,總是最難也最有價值的。

仔細觀察,一個清醒的人,不會從他人的口中認識自己,因為他們早已認清了自我。更不會因為他人的言論就否定自己,因為他們足夠自信。

然而,自信和清醒都要建立在誠懇的基礎之上。

隻有誠懇地面對自己,反思自己,先一步考慮清楚自己的問題,然後及時改正,這些小問題才不至于成為大的中傷。

如果一個人經常做這三件事,多半說明他的思想境界,高于常人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我們的手電筒似乎總在對準别人,卻忘記了,真正應該對準的是我們自己,因為生而為人,除了自己我們誰都無法改變,除了自身,管誰我們都沒有資格。

一個思想境界很高的人,思考問題的方式也一定是異于常人或是别具一格的。

與獲得别人的認同相比,他們更願意關注自身。他們會喜歡閱讀,會享受獨處,會習慣反思。一個總是這樣生活的人,内心一定是富足的,也是值得敬佩的。

如果一個人經常做這三件事,多半說明他的思想境界,高于常人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