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5萬左右預算買緊湊級SUV,可以看看這兩款國産品牌,不比合資差

不少國内自主品牌經過這幾年的高速發展,在汽車市場已經站穩了腳跟,推出的車型涵蓋了大部分售價區間,并且品質也有保障,如果你有15萬左右預算想買緊湊級SUV,不知道買什麼車,可以看看這兩款。

15萬左右預算買緊湊級SUV,可以看看這兩款國産品牌,不比合資差

第一款:吉利星越L

2021款 2.0TD DCT EVO兩驅尊貴型

指導價:15.52萬元

對于星越L這款車,相信大家對它的外觀并不陌生,前臉采用直瀑式的盾形中網,這樣的設計在吉利旗下很多車型上都能看見,拉伸了視覺高度,讓車頭看起來更加高大,而下格栅采用多條橫向貫穿的飾條裝飾,拉伸了視覺寬度的同時,也營造出不弱的時尚感。兩側的LED日間行車燈由兩條平行的燈帶組成,具有不錯的視覺效果。

15萬左右預算買緊湊級SUV,可以看看這兩款國産品牌,不比合資差

車身側面的設計比較規整,車身經過凸起的腰線修飾,具有一定的力量感,側裙處和車窗四周都經過鍍鉻飾條裝飾,讓檔次感得到了提升。尾部的設計整體上比較大氣,扁平化的尾燈采用貫穿式設計,拉伸視覺寬度的同時,時尚感也不差。

15萬左右預算買緊湊級SUV,可以看看這兩款國産品牌,不比合資差

進入車内,大尺寸的三聯屏設計無疑是車内的亮點所在,由12.3英寸的全液晶儀表和雙12.3英寸的中控屏組成, 科技感很強。用料方面,車内大部分地方都加入了軟性材質或者翻毛皮材質覆寫,輔以精緻的縫線工藝和木紋飾闆裝飾,讓車内的檔次感得到了較大的提升,擁有豪車才有的質感。

15萬左右預算買緊湊級SUV,可以看看這兩款國産品牌,不比合資差
15萬左右預算買緊湊級SUV,可以看看這兩款國産品牌,不比合資差

配置方面,2021款 2.0TD DCT EVO兩驅尊貴型除了一些比較常見的配置外,還有車道偏離預警、車道保持輔助、主動刹車等比較全面的主動安全配置,而前/後駐車雷達、360度倒車影像、全速自适應巡航、電動後備廂、感應後備廂、後備廂記憶位置記憶、遠端啟動、上帝之眼540°透明底盤等高端配置在這款車上都得到了展現。

15萬左右預算買緊湊級SUV,可以看看這兩款國産品牌,不比合資差

尺寸方面,這款車擁有4770/1895/1689mm的長寬高和2845mm的軸距,從尺寸來看,已經達到了中型SUV的水準,實際空間表現令人滿意。

15萬左右預算買緊湊級SUV,可以看看這兩款國産品牌,不比合資差
15萬左右預算買緊湊級SUV,可以看看這兩款國産品牌,不比合資差

動力方面,2021款 2.0TD DCT EVO兩驅尊貴型搭載的是2.0T發動機,比對7速濕式雙離合變速箱,能輸出最大功率160kW,最大扭矩325N·m,這個動力輸出足以滿足日常使用。

15萬左右預算買緊湊級SUV,可以看看這兩款國産品牌,不比合資差

第二款:長安CS75 PLUS

2022款 第二代 2.0T 自動領航型

指導價:14.79萬元

長安CS75 PLUS作為暢銷車型,整體看上去比較沉穩,前臉采用V型進氣格栅,具有主動閉合功能,大氣與時尚并存。貫穿式的LED燈組比較惹眼,點亮後視覺效果很強。

15萬左右預算買緊湊級SUV,可以看看這兩款國産品牌,不比合資差

與前臉相比,車身側面的設計就相對比較保守,車身經過多條凸起的筋線勾勒,展現出不弱的肌肉感。尾部同樣采用貫穿式的尾燈設計,與頭燈相呼應,拉伸視覺寬度的同時讓時尚感進一步得到提升。下方雙邊共四出的排氣設計可不是裝飾,彰顯出濃烈的戰鬥氣息。

15萬左右預算買緊湊級SUV,可以看看這兩款國産品牌,不比合資差

進入車内,12.3英寸的全液晶儀表和12.3英寸的中控屏組成的雙聯屏設計科技感很強,内置功能豐富,操作流暢度也沒有問題。用料方面極為大方,車内大部分能觸摸的地方都經過軟性材質覆寫,觸感細膩。

15萬左右預算買緊湊級SUV,可以看看這兩款國産品牌,不比合資差
15萬左右預算買緊湊級SUV,可以看看這兩款國産品牌,不比合資差

配置方面,2022款 第二代 2.0T 自動領航型同樣配有比較全面的主動安全配置,除此之外後駐車雷達、360°全景影像、全速自适應巡航、電動後備廂、後備廂位置記憶、遠端啟動、HUD擡頭顯示、540°透明底盤等高端配置同樣在這款車上得以展現。

15萬左右預算買緊湊級SUV,可以看看這兩款國産品牌,不比合資差

尺寸方面,這款車擁有4700/1865/1710mm的長寬高和2710mm的軸距,實際空間表現同樣比較寬敞。座椅采用仿皮材質,填充物柔軟度适中,舒适度令人滿意。

動力方面,2022款 第二代 2.0T 自動領航型搭載的是2.0T發動機,比對8擋手自一體變速箱,最大功率171kW,最大扭矩390N·m,動力輸出線性、有力,開起來比較輕快,加速超車能一氣呵成。

雖然上面兩款車型都是作為國産自主品牌,但是與同價位的合資品牌車型相比,無論是配置、用料以及科技感都具有遠超對手的優勢,充沛的動力輸出和寬敞的空間表現足以滿足日常使用,總體來看,兩款車的成本效益都比較不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