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聞洞察丨疫情反複,車市更須穩中求進

握穩疫情之下車市“方向盤”

編者按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日前釋出最新一期“中國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顯示,今年3月份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為63.6%,同比、環比分别上升8.1%、7.5%,為近三年來同期最高水準。如何了解庫存預警指數大幅上漲,目前車市消費正經曆着什麼,如何握穩車市“方向盤”,2022年車市該向何處去?本期新聞洞察聚焦疫情之下的中國汽車市場,圍繞上述問題一一解析,敬請關注。

新聞洞察丨疫情反複,車市更須穩中求進

圖檔來源/新華社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 李海楠

中國車市在“整體市場處于不景氣區間”中走過了2022年首個季度。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釋出的最新一期“中國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調查結果顯示,2022年3月份中國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為63.6%,同比上升8.1個百分點,環比上升7.5個百分點,庫存預警指數位于榮枯線之上。其中,3月疫情在多地反撲,汽車生産、銷售、消費及出行均受到較大影響,造成整體市場處于不景氣區間。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有形市場商會常務副理事長蘇晖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就上述資料進行解讀,并就目前車市如何走出低迷期給出了建議。

疫情反複、油價連漲,多因素緻車市趨冷

疫情反複成為今年3月份車市表現趨冷的首要因素。調查結果顯示,3月份,受疫情影響,多個省市加大疫情防控力度,對消費者出行、購車有明顯影響,特别是3月下旬集客和傳遞大幅度下滑,預計短期難以恢複。

油價“六連漲”與新能源汽車提價也讓車市“雪上加霜”,加之消費者購車意願持續低迷,經銷商銷售節奏被打亂,共同導緻汽車銷量下滑。中國汽車流通協會預計,3月份全口徑狹義乘用車終端銷量為160萬輛左右,同比呈現10%的下滑。

加之諸多車展因疫情反複無法正常進行等因素影響,3月份,隻有不到10%的經銷商能完成當月任務名額,近一半的經銷商僅完成任務名額的70%左右。調查結果顯示,在調查的90個城市樣本中,由于防疫管控,有25個城市的經銷商出現暫停營業數日的現象。

“庫存預警資料的持續上升反映了車市低迷的現狀。”蘇晖認為,此輪疫情波及北京、上海、深圳等特大城市,疫情影響和防控措施傳導至車市,讓整體市場處于不景氣區間。在客觀上,消費者的消費預期也轉向保守和觀望。

“疫情反撲的不确定性和複雜的國際形勢,讓汽車市場在承受市場不景氣和不确定性加劇的同時,還要經受來自産業鍊供應不足和能源價格波動帶來的傳導影響。”蘇晖強調,綜合研判,目前車市正在經曆着相較于2020年疫情暴發之初更為嚴峻的形勢。

蘇晖認為,由于對未來疫情影響預判尚未明朗,汽車市場真正消化負面影響尚待時日,且須重拾消費信心才能期待新一輪市場回暖。從短期看,4月份受疫情防控,多地車展延後或取消等影響,銷量仍會低迷。

盡管如此,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也認為,如果疫情在4月中下旬得到控制,短期内積壓的市場需求将得到快速釋放,預計4月份銷量略好于去年同期,5月份銷量同比增幅約10%。

穩住存量市場 把生存擺在首位

即便如此,對未來汽車市場不确定性加大仍不容忽視。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建議,經銷商要根據實際情況,理性預估實際市場需求,合理控制庫存水準。

在蘇晖看來,目前困擾汽車市場的因素并非單純意義上的消費不足,而是消費預期和消費信心的不足,“扭轉這一局面須仰賴全國疫情形勢的好轉和經濟信心的恢複,絕非一日之功。”蘇晖強調,對于廣大車企和經銷商而言,要對2022年車市保持冷靜預期,相較于期待年内車市出現反彈,確定如何生存下去才是第一要務。

此外,從維護汽車産業健康發展的角度,蘇晖認為,須重申和确定“穩”是主基調的産業政策。要按照政府穩生産、穩民心、穩市場的政策要求和标準,限制整個汽車行業。“要穩住存量、穩住客戶,讓市場保有信心。”他強調。

畢竟,經銷商盈利和回籠資金緩慢已是不争的事實。調查結果顯示,3月份,在防疫管控下,部分車企被迫停産或減産,部分車型出現供應不足。疊加汽車供給側沖擊,原材料價格上漲、車價上漲或優惠收窄,需求乏力及消費者購車信心減弱,經銷商盈利空間受限。同時,疫情之下,經銷商正常銷售工作無法順利開展,銷量下滑緻使庫存上升,緻使經銷商資金回籠緩慢。

蘇晖提醒,基于已知的疫情防控政策可能對汽車市場帶來的影響,以及國際複雜形勢造成的包括晶片在内對汽車産業鍊内部的沖擊,汽車産業部門和汽車制造商、經銷商實際上已經形成了較為一緻的認知,即要将“寶”壓在存量車市場上,通過加大汽車服務力度、促進優惠保養維修等手段挖掘存量車市場潛力,穩住固定汽車消費客戶,繼而優先確定市場穩定。

穩市場須宏觀、微觀結合施策

蘇晖坦言,在其從業數十年的職業生涯中,鮮見目前低迷的車市行情,但面對多種不确定性因素和未知預期“圍堵”,總要嘗試找到出路。

一要想盡辦法恢複對抗擊疫情的信心。抗擊疫情是目前頭等大事,事關經濟社會全局發展。“疫情未見緩和迹象,則很難對經濟增長恢複信心,繼而影響具體行業恢複,汽車行業亦不例外。”蘇晖說。

二要真正下大力氣組織汽車下鄉,通過挖掘農村和四五線城市的市場潛力,與穩住存量車市場形成呼應。蘇晖認為,農村地區和四五線城市的疫情防控形勢相對樂觀,積極促成汽車消費需求仍有潛力可挖。他強調,一方面,對于大城市等疫情反撲波及嚴重的地區,要穩定存量車市場;另一方面,對疫情相對緩和的地方要推動汽車下鄉。這也是被證明過可對汽車産業形成帶動作用的寶貴曆史經驗。

三要未雨綢缪,做好潛在能源危機的應對。蘇晖認為,2022年的國際形勢日趨複雜,加上俄烏戰争對能源市場的傳導效應會逐漸外溢,汽車行業要切實考慮可能存在的潛在風險,繼續堅持新能源和傳統能源并重,讓消費者樹立正确的汽車消費觀。

四要鼓勵節能當先,下功夫推動混動汽車發展。蘇晖認為,基于對潛在的能源危機應對,今年更應提倡混合動力,要首先強調節能優先,包括電力消費、燃油消費、天然氣消費,均要先以節約為重。“純電消費實際上也是把能源消耗前置到了電力部門。”蘇晖強調,并不是一味地大力推動純電動汽車,政策層面要充分考量,要鼓勵和引導節約能源消費,包括鼓勵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應繼續鼓勵組合出行,如公共交通出行,綠色出行,而不是一味地都要鼓勵私家車出行。

“汽車行業和宏觀經濟好比魚和水的關系,經濟穩中有進主基調同樣适用于目前的汽車産業發展。”蘇晖說,隻要在宏觀政策穩定,市場信心逐漸恢複的前提下,汽車行業才能夠逐漸走出陰霾,當務之急是要沉下心來,綜合施策,穩住市場,平穩度過非常時期。

新聞洞察丨疫情反複,車市更須穩中求進

汽車消費緣何疲軟

新聞洞察丨疫情反複,車市更須穩中求進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 林春霞

受疫情反彈、油價大幅上漲、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以及汽車銷售價格上調等因素影響,國内汽車消費市場出現低迷情況。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近日釋出的資料顯示,今年3月份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為63.6%,同環比分别上升8.1%、7.5%,為近三年來同期最高水準。中國汽車流通協會預計,3月份全口徑狹義乘用車終端銷量為160萬輛左右,同比下滑約10%。庫存預警指數的大幅上漲,意味着經銷商滞銷情況嚴重,也意味着汽車消費逐漸進入疲軟期。

消費者購車意願持續低迷

近日,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在采訪中發現,消費者對汽車的購買和使用需求在明顯下降。

北京的林女士告訴本報記者,她家的一輛舊車處理後,本想最近重新購買一輛新能源汽車,但由于多地疫情反彈、小區封控,出行受到影響,再加上近期油價大幅上漲、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以及汽車銷售價格上調,她暫時取消了購車計劃,想等過一段時間再購車。

林女士還說,現在人們提倡綠色出行,出門坐公交、地鐵或找網約車,不用花汽油費,也無須找停車場,反而輕松了。特别是像北京、上海這些大城市,出去辦事找停車位很麻煩,乘坐網約車反而更友善。

來自浙江的何先生對此也深有同感。他向本報記者表示,“受疫情影響,很多地方企業倒閉,賺錢越來越難,大家的購買力也不太強。”

多數受訪者表示,汽車作為消耗品不保值,也許今年買來100萬元,過一兩年可能隻值80萬元、50萬元,價格跌得很快。是以,人們對汽車購買和使用的需求在不斷下降。

“汽車作為代步工具,在中國一些家庭已很普及,現在買車已不是稀罕事了。”何先生說。

他發現自己身邊的一些朋友和同僚換車的頻率沒有以前高了。“過去,我的一些朋友,換車頻率較高,有的朋友,車買了剛兩三年就換新車。而且大家攀比心理很重,你買奧迪,我買奔馳、寶馬,或者其他更好的車,現在這種攀比心也有所下降,大家對汽車消費更加理性,能不換車就不換。而且出行也更加綠色,能不開車就不開車,以前無論去哪裡都要自己開車。現在有很多網約車、代駕等平台,可選擇多種出行方式。特别是一些公司,原先有好幾輛車,現在幹脆把車賣了,直接用網約車去跑業務,這樣成本反而更低。”

河北企業界人士陳先生向本報記者表示,百姓購買汽車意願下降,與油價上漲、疫情持續蔓延、新能源汽車消費政策調整等因素有很大關系。“本來現在是汽車消費平淡年份,成本增加以後大家消費更加謹慎了。關鍵是這幾年,百姓收入也因疫情反複受很大影響,大家能不買車就不買,能堅持的就多堅持一段時間,車舊了實在需要換車的,就琢磨着換省油或者新能源汽車。”總之,大家要選擇成本效益較高、綜合成本比較低的車。現在選擇新能源汽車的人比以前多了,原因就是節省成本開支。

“開車成本太高,外出也經常坐公共交通或者步行,并不像原來每天都開着車。”陳先生說,我們以後換車,也會考慮新能源汽車,因為新能源汽車低碳環保,使用成本低。

汽車市場剛需空間仍大

盡管一些人購車和消費意願有所下降,但市場剛性需求空間還是很大。河北的王先生就是剛性需求的消費者,他告訴本報記者,今年3月份他剛換了一輛别克車,至今還不到一個月,他原來那輛舊車已開了12年,時間有些長,怕不安全。王先生說自己還是喜歡燃油汽車,性能穩,加油友善。他認為,新能源汽車性能還有待進一步提升,充電也不友善,不如燃油汽車随處有加油站。

王先生認為,中國人口多,汽車市場剛性需求還是很大的,況且有些買豪華車的消費者,基本上是用銀行貸款。“我買的這款别克車,隻有10多萬元,是全額付款。賣車行的業務員讓我貸款,我不想貸款。”

雖然不乏像王先生這樣的剛需消費者,但在疫情多地散發、油價大幅上漲等因素沖擊下,在國際國内許多不确定因素影響下,相比前幾年的火爆銷售場面,如今的汽車市場的“那時風光”短期内難以再現。

對此,中國汽車流通協會表示,在防疫管控下部分車企被迫停産或減産,部分車型出現供應不足。疊加汽車供給側沖擊,消費者購車信心減弱,經銷商銷售節奏被打亂,汽車銷量下滑、盈利空間受限且短期内難以恢複,預計4月上旬汽車市場依舊低迷。若疫情在4月中下旬得到有效控制,短期内積壓的市場需求将快速釋放,4月銷量将略好于去年同期,5月銷量将同比增長10%左右。

汽車市場重拾信心至關重要

新聞洞察丨疫情反複,車市更須穩中求進

4月初,一則“3月中國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63.6%,創下近三年來同期最高”的消息引來各界高度關注。這在揭示目前中國汽車市場現狀的同時,也昭示了中國車市“小陽春”的再度爽約。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釋出的最新一期“中國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調查”顯示,3月份疫情在多地反撲,汽車生産、銷售、消費及出行均受到較大影響,緻使整體市場處于不景氣區間。調查顯示,3月份,中國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為63.6%,同比上升8.1個百分點,環比上升7.5個百分點,為近三年來同期最高水準。

庫存預警指數的大幅上漲,意味着經銷商滞銷情況嚴重。由此導緻汽車銷量下滑、盈利空間受限且短期内難以恢複。就此,市場上彌漫着濃烈的悲觀情緒,認為類似境遇會延續至今年4月,且如果疫情防控形勢未能真正好轉,汽車市場的低迷情緒仍會延續。

消費者日漸明顯的觀望态度以及經銷商們趨向保守的銷售取向正共同構成2022年一季度以來中國汽車市場的“底色”。

如何讓汽車市場重拾信心,顯得至關重要,這不僅事關汽車産業能否平穩度過此輪沖擊,重回發展正軌,更與整個國民經濟發展息息相關。

汽車産業承載着巨大的國民消費力釋放,對稅收和财政收入的貢獻巨大。維持汽車産業的平穩健康對念好宏觀經濟“穩”字訣必不可少。此外,汽車産業鍊條長,對吸收和消納就業作用巨大,對穩就業大有裨益。汽車行業就業鍊條到底有多長?有人曾這樣比喻:向上至院士、科學家,向下則可延伸到洗車的、看車的。

可見,從汽車産業以及全行業對整個國民經濟的貢獻角度了解,也不能允許汽車行業就此“躺平”。是以,重拾發展信心成為擺在汽車行業面前的唯一選項。

精準施策是防止市場信心進一步下滑的關鍵所在。

針對疫情反複對汽車市場造成較大影響,可積極拓展汽車銷售模式的創新,如向線上引流,維持必要的銷售管道對接消費需求;針對車管部門、銀行暫停營業等影響金融服務提供的,可優先采取遠端服務對接,確定需求及時回應,利好汽車消費。

針對疫情因素之外,如大宗商品銅鋁鐵、動力電池原材料鎳钴锂價格上漲,以及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油價大幅上漲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車市低迷。可從國家層面堅定做好保供穩價、延續補貼政策維持購車意願提升等角度加以謀劃。

畢竟,真正左右汽車市場消費意願的仍在于持币待購的消費者,政策面可觸及的多在于刺激消費需求釋放,讓消費者想消費、敢消費、願消費,而這些都是以一個健康、穩定、開放、和諧的經濟社會秩序為前提的,否則,一味通過政策加碼按照促消費“快進鍵”也未必會得到市場的有效回應,消費者用腳投票的前提是,汽車市場能夠提供契合消費需求的産品和服務,政策可為之處,唯有提供更為穩定的市場環境和相關服務。

衆人拾柴火焰高!確定汽車市場重拾發展信心,還需要國家政策、汽車産業及全行業,乃至社會輿論和消費者自身多方的共同努力,方可見效。

本公衆号版權歸中國經濟時報所有。如轉載或引用本文内容須經許可,并注明轉自中國經濟時報。

監 制丨王輝 李丕光 王彧 劉衛民

主 編丨毛晶慧 編 輯丨蔣 帥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