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華為:專利費不能太低,否則遏制創新,無人願意投入研發

日前,華為心聲社群發表了由任正非簽發的《專利許可業務彙報》會議紀要(以下簡稱“紀要”)。該紀要表示,專利收費不能為了收費而收費;也不能要得太低,要得低了,就遏制了整個社會的創新,沒人願意再投入研發了,會形成我們的事實壟斷,也不符合法律要求的公平合理無歧視原則。但收費不是最終目的,最主要的是我們通過溝通和談判,理清雙方的關系。

華為:專利費不能太低,否則遏制創新,無人願意投入研發

以下為全文:

《專利許可業務彙報》會議紀要

2022年03月16日

2022年3月16日,知識産權部向任總進行了專利許可業務彙報,形成會議要點如下:

一、專利制度的本質是激勵創新,促進技術公開并被業界公平廣泛的使用,進而推動産業繁榮和社會進步;我們要建立科學合理的知識産權價值觀,樹立公司的創新者形象,同時也利于公司的可持續、有品質地發展。

我們要建立科學合理的知識産權價值觀,第一,要持續保護好研究創新成果,在全球範圍内積極建構高價值專利包;第二,繼續發揮專利保護公司全球業務安全的作用;第三,通過合理收費奠定華為創新者形象;第四,通過建構合作夥伴,精選專利池、專利營運公司開展合作。

以前我們知識産權是為了自我防衛,是為了保證自己的業務安全而努力。通過這麼多年的積累,在5G、WiFi 6和音視訊編解碼、光傳輸、光智能等幾大領域已經形成了高價值專利包,擁有了一定的話語權。我們要建構合理的價格基準,讓産業界公平合理地使用我們的專利技術,在獲得适當的研發回報的同時,也有利于我們在國際社會奠定創新者形象;我們使用了别人的專利,也要合理付費,這樣就在全世界建立起了有利于創新的知識産權價值觀和土壤。

專利收費不能為了收費而收費;也不能要得太低,要得低了,就遏制了整個社會的創新,沒人願意再投入研發了,會形成我們的事實壟斷,也不符合法律要求的公平合理無歧視原則。投入研發的人,都期望收入比投入要多一點,投入研發必然有很多失敗,失敗的費用也要包含在成本裡,這樣大家才會願意持續投入深度研發,形成正循環。同時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不求速勝,也不怕敗,收多收少都是成功的。但收費不是最終目的,最主要的是我們通過溝通和談判,理清雙方的關系。在談判過程中,逐漸鍛造出一支善于溝通和談判的隊伍。當有一天我們走到世界領先的位置時,就可以來合理配置設定價值鍊了,那個時候你們這些“高僧”的價值就展現了。

二、“向導指路” “高僧開光”,分享讀專利的心得體會,啟迪年青人快速突破。

要多讀專利、公開心得,引領我們的研發人員,從中找到竅門。我們不是要侵犯别人的專利,而是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進。理論在世界上是開放的,技術創新是基于開放共享,互相學習、互相尊重(交易)的基礎上才能發展起來。我們要基于可獲得的許可及基于專利規則來做出世界上最好的産品來,不要不了解人家已有的創新而埋頭苦幹,也不要繞路産生更多的消耗。

我們的年青人很聰明,但對整體的路标還不是特别清晰;而你們已經“面壁十年”,讀了很多别人的專利,還有我們自己的專利,肯定會有一些感悟。可以在“黃大年茶思屋”平台、心聲社群上通過小視訊、直播等方式發表你們的感悟,給年輕人指出一個路标,這不就是“高僧開光”了嘛!他們往上一沖,就踩在巨人的肩膀上了。你們更重要的是要把“巨人肩膀”在哪裡,是什麼樣子,告訴年青人,讓他們早一點突破。一些講解得好、點選率高的視訊和直播,也可以給予一定的獎勵,比如發個獎牌。獎牌的多少是否可以作為你們“高僧”評級的參考标準之一,可以進一步探讨。

三、要與時俱進的制定知識産權政策,服務公司的商業成功;積極探索技術秘密許可模式和産業推廣機制

我們是以産品營收為主的公司,在知識産權政策上與業界很多産品公司是有共同點的;大家有互相專利交叉許可的基礎,使用彼此的專利技術,能為市場提供更好的産品,最終受益的是消費者和客戶,進而繁榮了整個産業鍊。在這個過程中,也積累了專利許可、訴訟和交易的經驗。以前我們講知識産權,主要是指專利,并且是以标準相關的專利為主。現在,有些研究創新成果并不适合通過專利公開,更适合采用技術秘密的形式進行保護,如材料配方、内部核心算法、制程工藝等。我們要與時俱進的制定知識産權保護政策,探索和思考技術秘密的許可模式和推廣機制。特别是有些技術秘密成果,我們自己不生産和銷售相關的産品,可能會被“束之高閣”,造成浪費,也不利于産業鍊的繁榮,最終影響我們自身的發展。我們要探索通過合适的許可模式和推廣機制,授權給外部生産制造方,解決産業競争力的問題,發揮其商業價值。

四、敢于突破、堅定走事實标準的道路;知識産權體系要有戰略思維,系統性的保護好我們的研究創新成果。

我們走得快了,大家跟不上了,但也必須有一個規律互聯和相通,這就是事實标準。我們正在走自己的道路,事實标準對于我們公司未來的發展有巨大的意義;這個過程中我們會有很多戰略突破,這些突破産生的研究創新成果以後是不是所有都要申請專利,或是采取技術秘密保護,知識産權專家要去想清楚,要去縱觀整個世界,審時度勢,那你不就是戰略家了嘛?知識産權體系要有戰略思維,根據業務特點,綜合運用好專利保護、技術秘密等知識産權保護與授權機制,系統保護好我們建構公共标準、事實标準、開源和開放生态的研究創新成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