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蔡元臻|堅守知識産權基礎理論研究

作者:上海市法學會
蔡元臻|堅守知識産權基礎理論研究

人才簡介

蔡元臻,男,1987年7月生,九三學社成員。同濟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理學學士、德國馬普創新與競争研究所法學碩士、北京大學法學博士。2017年獲得博士學位後返滬任教,2022年升任副教授。蔡元臻是國内知識産權學界研究成果較為突出的青年學者之一,研究領域包括知識産權法、侵權法、網絡法等。2023年經遴選成為上海青年法學法律人才庫成員。

蔡元臻|堅守知識産權基礎理論研究

學術研究

蔡元臻曾在《中外法學》《法律科學》《環球法律評論》《行政法學研究》《知識産權》《月旦民商法》《私法》等法學核心刊物發表論文二十餘篇,研究主題包括專利間接侵權、著作權法定許可、商标間接侵權、知識産權僞造行為、知識産權權利濫用、網絡知識産權保護等問題。蔡元臻的學術研究主要聚焦于知識産權基礎理論,并以學理闡釋、概念廓清和規則體系為思路,以法教義學研究為主要方法。近年來,基于其在法政治、法社會方面的學習心得和思考感悟,開始嘗試更為多元化的研究視角和分析路徑。受惠于中、美、德、澳等國家的學習經曆及其截然不同的文化傳統,蔡元臻一方面注重大陸法國家的體系化思維和規範性取向,在學術研究上帶有一定的理想主義傾向;另一方面,也強調法學研究的跨學科性,和法治方法的事實導向,希冀将彈性的法律與社會政策目标緊密綁定,樂于嘗試從法律以外的社會和政治次元剖解法律問題。

蔡元臻主持國家級、省部級課題多項,包括2020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後期資助課題——“專利間接侵權制度研究”和2019年度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強保護趨勢下網絡知識産權濫用與知識産權僞造行為規制研究”等。其中,國家社科基金課題将資助同名專著《專利間接侵權制度研究》出版。

蔡元臻|堅守知識産權基礎理論研究

建言獻策和社會兼職

理論研究之餘,蔡元臻也積極為知識産權法律和政策的推行建言獻策,其撰寫的決策咨詢政策建議文章,曾多次得到省部級主要上司批示。社會兼職方面,蔡元臻兼任上海法學會文化産業法治研究會理事、上海法學會知識産權法研究會理事、中國法學會海峽兩岸關系法學研究會理事、楊浦區人民檢察院聽證員、《私法》編輯、北京大學國際知識産權研究中心研究員等職務。

蔡元臻|堅守知識産權基礎理論研究

教學工作

作為高校教師,蔡元臻認為知識産權法學的高等教育應當以新生研究力量的培養作為重心之一。大陸知識産權事業發展如火如荼,但是對具備學術傾向的年輕群體的發掘仍不充分,大部分高校的教研師資難以為繼。知識産權法學教育不拘泥于基本概念、規範和案例的研習,還應當延及學術寫作、方法論和法律觀念的訓練和教導。蔡元臻認為,法律規範的解釋和适用是大陸法學教育的重要内容,但并非法學教育的全部。法部門的形成和法學課程的設立,總是建立在相關基礎理論已臻完備的基礎上。易言之,法理是基石,也是學生在打開任何一扇法學之門時需要先予了解的事物。基于這一考慮,其堅持在法律課程(尤其是知識産權法)計劃的首尾安排時間,嘗試從不同學說出發,專門講授法律背後的緣起及其意義。在其看來,讓同學們在内心上認同一部法的價值,繼而自發地重視法的教義,或許更加重要。

蔡元臻|堅守知識産權基礎理論研究

未來工作目标

在未來的學術研究工作中,蔡元臻計劃繼續專攻知識産權領域的理論和實踐問題,并且逐漸從法教義學研究方法轉向更為宏觀的知識産權制度理論和規則的建構。在這一過程中,也将進一步提升跨學科研究的水準,努力為國内知識産權研究作出力所能及的貢獻。

責任編輯:汪 溥 餘佳妮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