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騙子?天使!73 歲鄰居爺爺照顧19歲袖珍女孩的 7 年……

19歲婁底女孩肖盼的家庭有些特殊,爸爸四年前病故,媽媽患子宮肌瘤,哥哥有先天智力障礙,姐姐患風濕性心髒病……她自己也患有成骨不全症,七年前雙腿漸成X型,無法行走。

确診後,肖盼在6年裡陸續接受了9次手術。手術後,她可以正常行走,但身高定格在1米2左右。

這艱難的7年,陪伴在她身邊不離不棄的,是鄰居家的爺爺肖尊偉。

受身體原因限制,肖盼一早就明白,讀書是自己唯一的出路。今年聯考,她以560分的成績被湖南科技大學錄取,成為法學與公共管理學院一名大一新生。

肖尊偉也跟着肖盼來到大學,繼續陪讀。當被問及如何能堅持七年照顧一個鄰居家不相幹的孩子,73歲的肖尊偉說:“我知道她不是我的親人,我沒有這個義務。但既然幫了,就要幫到底,中途放棄,就是害了這個小孩。”

(肖尊偉和肖盼在醫院裡)

他不求肖盼以後能回報,隻希望能改善她今後的生活,“現在她考上了大學就是最大的希望”。

6年,9次手術

肖盼第一次發現自己的腿不對勁是在國小。

一開始,她隻是比同齡人都要矮一點。五六年級時,她發現自己走路時骨頭裡面會痛,兩隻腳一跛一跛地走不穩當。

那時,爸爸忙着工作,媽媽在家幹活,沒人來接她放學。路上總有小孩嘲笑她,“怎麼這麼矮,走路怎麼這個樣子”。

漸漸地,她的腿越來越使不上勁。爸爸帶她去長沙看過病,沒查出具體病因,隻知道“可能是佝偻症”。

(七年前,肖盼的雙腿漸成X型)

2014年,肖盼上初一時,幾乎走不動路了。一天,師生們離校參加活動,老師将行動不便的肖盼留在校門衛室,請她的家人來接。但那時肖盼爸爸因病幾近癱瘓,與肖盼媽媽一同在武漢求醫,他們隻能打電話委托鄰居肖尊偉幫忙。

肖尊偉至今記得他趕到學校時的場景。肖盼一個人孤零零地坐在椅子上,捂着嘴,眼淚大滴大滴地落下,書包倒在一旁,“任何人看到那個情況心裡都不好過”。

肖尊偉和肖盼同住漣源市七星鎮大木村,兩家相距不遠。他以前就常看着肖盼獨自坐在家門口,“小小的一個,怪可憐的,也不能動”

(肖尊偉和肖盼在老家)

那年春節,肖尊偉發現這個可愛的鄰家小孩已經無法出門拜年了。肖尊偉決定帶她去長沙看看“如果醫院說能治,那我什麼事都不做,都要幫她籌款,治好這個病”。

肖尊偉以前主要靠買賣中藥材為生,常年在外。他為人熱心,見識多,村裡人有事也愛找他幫忙。

輾轉幾家醫院後,爺孫倆在湖南省中醫院遇見了朱付平和盧敏兩位教授。朱付平教授稱,當時見到肖盼時她已無法行走,通過X光片診斷為成骨不全,需要多次手術進行治療。

(肖盼在做康複治療)

肖盼幾乎沒有感受到用錢的緊張感,這得益于肖尊偉日複一日為其籌款。确診後,因為家中沒有積蓄,他們在長沙找到媒體和多家慈善基金會,東拼西湊,才湊夠五十餘萬元手術費。

2015年7月,肖盼接受了第一次手術。

手術後,她無法坐立,隻能平躺,兩隻腿被鋼架架起,筆直地在床上懸空放置,每次下床需要兩個人擡着。

(肖盼第一次手術後的照片)

對于肖盼來說,最難熬的是麻藥醒來後無盡的疼痛,“兩三個月都沒睡過覺”。因為害怕對止痛藥有依賴性,她隻能強忍全身的疼痛死扛。沒過多久,她身上又長了濕疹,但因為腿上都是傷口,她不能撓癢,“我感覺比疼痛還要痛苦”。

肖尊偉也隻能在一旁不停安慰,讓她再堅持一下:“你的腿已經變直了,過了這段時間就會好起來的。”

(肖尊偉和肖盼)

6年裡,肖盼接受了9次手術才恢複正常的行走能力,她也是以失去很多與家人團聚的機會,留下了一些遺憾。

父親去世那天,正值肖盼第五次手術前夕。

那晚,肖尊偉在走廊上打電話,肖盼聽到一句“家裡出事了”,感覺不妙,邊哭邊問是不是爸爸出事了。

肖尊偉說,如果真的出事了,一定會帶她回家。她相信了,留在醫院安心接受了手術。

一個月後,肖盼出院。車開到離家不遠的陡坡上時,肖尊偉伸手抱住肖盼,告訴她爸爸已經去世的消息。肖盼罵了一句:“騙子。”

7年陪伴

因為需要多次手術和長時間的康複,肖盼讀完初一就休學了一年。

原本在國小肖盼一直都處于前三名,但國中第一次考試,她就落到了三四十名。在休學期間,她反複溫習初一的内容。一年後回到學校,她又再次名列前茅。

肖盼喜歡學習。一方面,努力之後獲得的好成績會激勵她更進一步;另一方面,她覺得“隻有在學校,我才是個正常人”。

(肖盼家牆上貼滿了她的獎狀)

剛做完第一次手術回來,她的腳架上了鋼架,無法走路。那時肖盼爸爸癱瘓在床,媽媽不會騎車。從初二開始,肖尊偉天天接送她上下學、送飯,直至她考上大學。

因為沒法考體育,肖盼的中考總分少了100分,距漣源高中分數線還差五六分。肖尊偉找教育局和漣源高中反映了她的特殊情況,最後肖盼得以特招入學。

漣源高中離家幾十公裡,他們在校外租了一間房,一年3000元。每天6點,肖尊偉将肖盼抱上機車送去學校,晚上10點再接她回家。

(肖盼所在的中學)

每天7點20分左右,肖尊偉會給肖盼送早餐,中午11點半送午餐,傍晚5點半再送晚餐。自己花錢買菜做飯,三年間風雨無阻。

生物老師譚文采經常教上午最後一節課,總能看見肖尊偉還沒下課就等在窗外。一開始,她以為他是肖盼的親爺爺,得知肖尊偉是肖盼鄰居時,十分驚訝。

因為身材矮小,肖盼坐在椅子上夠不着課桌。“爺爺”就到漣源的市場買了一把更小的椅子,将靠背拆除,四個角綁在椅子上,制成一把特殊的高椅。

剛上高一時,肖盼做完手術後隻能成天坐在輪椅上,穿不了褲子,就拿一張毯子圍住下半身。平日裡坐着學習尚可,但上廁所實在不友善。肖尊偉每次趁着上午十點課間操開始時趕到學校,将肖盼推到女廁門口一個拐角處,将尿盆放在輪椅上,将她抱上去。等肖盼上完廁所,他再将尿盆拿到男廁洗淨。

(肖盼讀高中時租住的房子)

七十歲高齡的肖尊偉,也不是一直身體硬朗。

肖盼高二時,他得了胸積水。每天上午輸完兩瓶液後,他回出租屋給肖盼做完飯送去,下午再去輸兩瓶液。為了不打擾肖盼學習,肖尊偉一直等到治療後期才告訴她。他記得當時肖盼紅了眼眶,“她說讓我先去打點滴,自己到食堂吃飯”。但肖尊偉擔心她上下樓困難,還是堅持送飯,“反正一次輸完兩次輸完都一樣”。

“爺爺就是扮演着一個天使的角色,改變了我的人生”。肖盼明白,這個非親非故的老人願意幫助自己,一方面是覺得自己“可憐”,另一方面,自己認真讀書也給了爺爺動力。偶爾考試成績不好時,他比自己還難過,她很擔心爺爺會對她失望。

(肖尊偉)

令班主任曾老師印象深刻的是,肖盼上課從來不開小差,下課後也繼續看書,幾乎從不會像其他學生那樣趴在桌上打瞌睡。

因為身體原因,她明白自己以後沒法從事體力勞動,隻有讀好書這一條路。肖盼承認,如果身體健康,她不一定會像現在這樣努力地學習。

“盼”望長大

雖然考上了大學,但肖盼卻有些苦惱自己仍被當成小孩。爺爺和媽媽從不讓她單獨和朋友出去玩。隻要她跟朋友出門,肖尊偉一定堅持跟在身邊。

今年暑假,她跟媽媽說自己“在朋友家玩”,然後和朋友坐機車去了縣城。這是她從小到大第一次“單獨出門玩”,趕在吃晚飯前到家,沒有被媽媽發現。

她始終渴望獨立。她知道如果有一天爺爺不在身邊了會不适應,但她也想有一天能真正“長大成人”。

(肖盼也渴望獨立)

9月16日,肖尊偉與肖盼一起到湖南科技大學報到。大學給他們安排了一間單獨的八人宿舍,位于一樓,兩個隔間裡擺着兩張上下床,書櫃、桌子一應俱全,還有足夠的空間擺下他們帶來的洗衣機等家電。

原本肖尊偉打算在大學繼續為肖盼做點“營養的”飯菜,但得知學校宿舍無法滿足做飯的條件,便沒有将冰箱帶來。不過學校的飯一兩隻需要2毛5,花費并不多。

(肖盼和肖尊偉在食堂吃飯)

總有人會問肖尊偉,為什麼會陪一個沒有親屬關系的女孩治病讀書七年之久。肖尊偉的家人一直在外地,一開始對他的做法還表示了解,但随着時間拉長,也不再支援。

在肖盼做完第一次手術後,肖尊偉曾糾結是否還要繼續幫忙,但他不願給了肖盼希望又放棄她。

“我知道她不是我的親人,我沒有這個義務。但如果不幫她把病治好,我良心上過不去。既然幫了,就要幫到底,中途放棄,就是害了這個小孩。”

(肖尊偉陪着肖盼練琴)

七年時間裡,他最欣慰的是,肖盼乖巧懂事,學習認真,從不用他操心。他不在意這七年裡自己收獲了什麼,一心想着如何改善肖盼今後的生活。如今肖盼重新站起來,又考上了一所好大學,對他來說,“所做的一切都值得”。

小時候,肖盼也有過當醫生或翻譯官的願望。如今,她隻想畢業後繼續讀研,未來找個“能坐辦公室的工作”。更遠的未來裡,她希望一家人和鄰居爺爺的身體都健健康康,有機會能帶他們出去旅遊。

而肖尊偉對未來沒太多規劃,隻希望能陪着肖盼,直到她真正能夠獨立生活的那一天。

導演:楊抒懷 | 圖文:張佳玉、楊抒懷

視訊:張佳玉、宋仡軒、龔子傑

承制:潇湘晨報楊抒懷影像工作室 | 編輯:吳家翔、葉正興

排版:韓甯甯 | 校對:武宜和 | 營運:李永敏 | 統籌:吳維

*本文内容為健康知識科普,不能作為具體的診療建議使用,亦不能替代執業醫師面診,僅供參考。

*本文版權歸騰訊醫典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違規轉載将依法追究法律責任。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

*歡迎微信搜尋并關注公衆号“騰訊醫典”,擷取更多健康科普知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