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菜根譚》裡面有這麼一句話:“富貴多炎涼,骨肉多妨忌,炎涼之态,富貴甚于貧賤;妒忌之心,骨肉尤狠于外人,此處若不當以冷腸,禦以平氣,鮮不日坐煩惱障中矣。”
從古至今,兄弟姐妹無法和睦相處、骨肉相殘的悲劇屢屢發生,比如,三國時期曹植遭到哥哥曹丕的迫害,發出了“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感歎,控訴哥哥曹丕不念手足之情、把親弟弟往死裡逼的行為。劉宋時期劉子鸾得到父親寵愛,遭到了哥哥的嫉妒,年僅十歲就被賜死,留下了“願身不複生王家”的遺言。
實際上,兄弟姐妹之間之是以會反目成仇,往往是因為兩點,一點是為了利益,另一點就是遇上了一碗水端不平的父母了。
羅素說:“對孩子來說,父母的慈善的價值在于它比任何别的情感都更加可靠和值得信賴。”
對孩子來說,父母的疼愛與關心也是無可代替的,容不得别人奪走的。明明都是父母所生的,憑什麼他可以得到父母的疼愛,甚至霸占屬于我的資源。我就得忍氣吞聲,把屬于自己的東西拱手相讓,還得不到父母和兄弟姐妹的半點兒認可?
事有不平,必生怨怼,父母一碗水端不平,無法公平對待自己的孩子,隻會讓親情變質,失去平衡,引起骨肉之間的紛争。
然而,有的父母壓根不覺得自己偏心,不覺得自己是在一碗水端不平,甚至,他們知道自己偏心,但不覺得自己這麼做有什麼錯,隻因天底下無不是的父母。
可是,天底下真的無不是的父母嗎?對為人父母者來說,生而不養就是不是,一碗水端不平也是不是。
遇上一碗水端不平、還不覺得自己有錯的父母,你若是跟他們講不通道理,那麼,除了狠下心來拒絕,維護好自己的利益,别無選擇。
“伺候父母5年,媽病了,姐姐弟弟對我們一家3口破口大罵,真的是讓我感到無比寒心。”
顧大叔忠厚老實了大半輩子,遇到了自私無比的姐姐和弟弟,遇到了偏心到了極緻、一門心思想着劫富濟貧的父母,也感到十分無助。
01.能者多勞,成為了我爸媽一直留在我家養老、讓我們一家3口承擔全部贍養義務的理由;
顧大叔今年55歲了,出生在一個貧困的家庭裡,有一個姐姐和一個弟弟,父母靠種地為生,養育着一大家子。
顧大叔的姐姐58歲,弟弟48歲,是父母的老來子,頗受父母的疼愛。由于重男輕女的思想,姐姐早早地辍學了,跟父母一起下地幹活,後來遠嫁,父母省吃儉用,供兩個兒子讀書。
“我爸媽總說,要是我弟弟當初沒放棄學業,跟我一樣,考上大學了,日子也不會過得那麼糟糕。可是,我弟弟之是以放棄學業,不是因為想把機會讓給我,而是因為他被父母寵壞了,吃不了讀書的苦,自己讀不下去了,這筆賬怎麼可以算在我頭上啊?”
可是,父母不管不顧,隻是以“你是哥哥,又過得最好”為由,要求顧大叔承擔更多的責任,比如,多次要求顧大叔借錢給弟弟,當然,與其說是借,不如說是要;讓顧大叔給弟弟介紹工作,結果,弟弟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被老闆開除了,顧大叔也跟朋友鬧翻了,父母還抱怨顧大叔不盡心盡力。
5年前,顧大叔的父母帶着行李來到了顧大叔家,搬了進去,要求顧大叔為他們養老。
“雖然我父母伺候了我媳婦坐月子,帶了我女兒3年,但是,我女兒3歲的時候,我弟媳婦生了一個大胖小子,我父母感到很高興,便離開我家,去帶孫子了,一帶就是18年,我女兒是由嶽父嶽母帶大的。”
按理來說,弟弟更應該承擔贍養父母的責任。可是,顧大叔的父母隻要大兒子一家贍養他們,理由是能者多勞,大兒子經濟條件好,又不需要攢錢給兒子娶媳婦的,大兒媳婦已經退休了,有時間照顧他們。
顧大叔的媳婦是一個善良的女人,不忍丈夫為難,看到婆婆伺候月子、帶女兒3年的情分上,留下了公婆。
02.我媽生病住院期間,我出錢,我老婆被迫辭職伺候,姐姐和弟弟卻隻打了幾通電話;
顧大叔的父母在大兒子家養老,一住就是五年,在這期間,他們的衣食住行都是顧大叔夫妻倆提供的,而顧大叔的姐姐和弟弟别說贍養費了,一個月記得打一次電話問候一兩句就算是好的了。
“姐姐我可以了解,畢竟,姐姐沒享受到家裡的資源,書沒讀,爸媽也沒有幫結婚後的她分擔什麼,我最多也是給了她幾次錢。本來,在我老家,女兒不分家産,也不承擔贍養義務。可是,我爸媽幫我弟弟帶了18年的娃,我弟弟一個月連一通電話都不曉得打,太沒良心了。”
可是,在父母面前說弟弟的壞話,是一大禁忌,顧大叔的媳婦抱怨了一兩句,就惹怒了公婆,長達半個月的時間裡不給她好臉色。
前段時間,顧大叔的媽媽生病了,住進了醫院。由于顧大叔的妻子退休之後又在餐廳找了一份工作,打算多攢點兒錢養老,是以無暇照顧婆婆,便打算請一個護工。
可是,顧大叔的父母感到不滿,認為沒有有兒媳婦卻請護工伺候的道理,擔心被别人看笑話,鬧騰了許久,無奈之下,顧大叔的妻子隻好辭去了工作,伺候婆婆,直到婆婆出院。
“我媽住院期間,我姐姐打了兩通電話,寄了一些營養品,我弟弟就打了一通電話,然後什麼表示也沒有。我出力出錢,掏了所有的醫療費,我妻子伺候我媽長達半個月的時間,結果換來了什麼?”
03.你行你上,既然嫌棄我們照顧不周,那麼,以後爸媽養老事情三家平攤;
“你們一家3口怎麼伺候媽的?”3月底,顧大叔的爸爸過生日,顧大叔的姐姐和弟弟來到了顧大叔家給爸爸慶生,第一件事情卻是指責顧大叔夫妻倆照顧父母不力。
“一個月前我跟媽通視訊電話,媽看起來很精神,現在怎麼這麼沒精神?人都瘦了幾圈了,你們怎麼弄的?”
聽了姐姐的話,顧大叔感到很委屈,畢竟,對顧大叔媽媽這樣的80歲高齡老人來說,生了一場大病,住了一次院,對身體而言是很大的損害,還是不可逆的,自然而然跟生病之前不一樣。
“嫂子,你為什麼逼我爸戒煙?為什麼不讓我媽吃肉?你們夫妻倆這麼有錢,連幾塊錢的肉都買不起嗎?我爸沒了煙,怎麼活下去?你們怎麼可以這麼苛待我爸媽?”
實際上,顧大叔妻子之是以不讓婆婆吃肉,是因為醫囑。顧大叔的父親咳得厲害,體檢的時候醫生再三強調戒煙,否則有患肺癌的風險。
被大姑子和小叔子輪流指責,顧大叔的妻子被氣哭了。看到老婆被氣哭了,顧大叔壓抑已久的怒火終于爆發了,對姐姐和弟弟發了脾氣,并要求養老3家平攤:“你行你上,你們伺候得好,你們把他們接走照顧。”
姐姐和弟弟都不樂意,父母也不樂意,又拿顧大叔賺得多說事,可是,這一次,顧大叔鐵了心了。
“我之是以賺得多,是因為我努力讀書,考上了大學,是因為我勤奮工作,天天加班,這不是你們劫富濟貧的理由,也不是你們偏心眼的理由。爸媽生了你們,你們必須盡到養老責任。姐,你得到的資源最少,你隻需要每個月給個幾百塊錢即可,但你沒資格對我老婆指手畫腳。至于你,顧林,爸媽那麼疼愛你,幫你帶了18年的娃,你憑什麼不承擔贍養父母的責任?”
見弟弟和父母依然不肯,顧大叔便決定把父母送到養老院去。父母罵他也無濟于事,最終,弟弟不得不将父母接到自己家居住一年,與顧大叔一起分擔養老責任。
04.對于那些占了便宜還賣乖的人,拒絕是最好的方式。
作家畢淑敏曾說:“拒絕是苦,然而那是一時之苦,陣痛之後便是安甯。”
拒絕的确很苦,需要下很大的決心,還得背負上罵名,被親近的人不了解,可是,你若是不拒絕,别人就會得寸進尺,進一步提無理的要求,從你身上占取便宜。
他們試探一次成功,還會試探第二次,直到碰了硬釘子。與其到時候再拒絕,同樣需要鬧翻,卻損失了太多的利益,還不如從一開始就不留情面。
對于那些占了便宜還賣乖的人,拒絕是最好的方式,讓他們知道,你不是可以任人拿捏的柿子,有自己的底線。打你的主意,隻會碰一鼻子灰。
END.
今日話題:你認為兄弟姐妹反目成仇的根源是什麼?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