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能源車會出現一次災難性産能過剩?

“新能源的整車特别是乘用車将會出現一次災難性的産能過剩!”4月1日,濰柴集團董事長譚旭光說道。

這句話不是危言聳聽。截至2021年底,全國乘用車産能合計4089萬輛,産能使用率僅52.47%,其中36家車企的産能使用率不到20%。盡管産能總體過剩,但大陸還有1046萬輛在建産能,且在建産能大部分是新能源汽車。

對此,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在第八屆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明确提出,整車企業要突出重點布局,依托現有生産基地繼續發展,現有基地達到合理規模之前,不再新增産能布點。

新能源車會出現一次災難性産能過剩?

目前,大陸新能源車産能利用呈現出“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發展态勢。該負責人表示,堅持全國“一盤棋”,着力優化産業布局,統籌布局是新能源汽車産業高品質發展的客觀要求,我們将在尊重市場規律的基礎上,依法依規加強視窗指導,強化統籌謀劃,優化産業布局,實化支援政策。

◇◆預警

新能源車産能“爆倉”

乘聯會統計顯示,截至2021年底,全國乘用車産能合計4089萬輛,産能使用率僅為52.47%。雖然比2020年的48.45%提高4個百分點,但還是處于産能嚴重過剩區間。在納入統計的86家企業中,産能使用率在80%以上的企業有19家,其中新能源車企有7家。

這組資料說明,新能源車市場拉動了整體銷量上揚,但“頭部效應”明顯,整體擴張的産能規劃遠超了實際需求。

早在2020年底,大陸新能源汽車總産能已達2669萬輛,但市場銷量僅為136.7萬輛。到2021年,新能源乘用車銷售332.6萬輛,增長速度雖快,但總體規模仍小。

近年來,各地政府争先布局新能源汽車規劃項目,不論是現有産能還是規劃産能,都在進行規模比拼。例如,廣州規劃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汽車産能超200萬輛,上海規劃2025年新能源車産量超120萬輛。

而車企的銷量目标也同樣遠超市場預期,吉利汽車、長城汽車、長安汽車分别計劃2025年銷量達365萬輛、600萬輛和400萬輛,其中,新能源車分别達155萬輛、320萬輛和105萬輛,單這三家企業規劃2025年新能源車銷量就高達580萬輛。

巨大的銷量目标,自然需要産能來支撐,從車企角度來說,要搶占市場,就需要充足的産能布局。然而,閑置産能就意味着資源浪費,過度閑置就意味着産業處于不健康狀态。

2022年,新能源汽車銷量預期高達550萬輛,但是和現有、規劃新增産能相比,仍會有大量産能閑置。乘聯會早已提出預警,汽車行業在解決傳統汽車産能過剩問題的同時,還要防止新能源汽車産能過剩。

新能源車會出現一次災難性産能過剩?

◇◆布局

整車企業迎來洗盤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資料顯示,2021年統計的98家汽車生産企業生産情況中,月生産不足千輛的企業達50多家,其中近20家處于停擺狀态,月生産0輛。而汽車銷量排名前十位的企業集團銷量合計約占汽車銷售總量的九成,且在産能利用效率上遠高于行業平均水準,甚至能達到100%。

在電動化新賽道下,大陸汽車産業已經進入優勝劣汰、存量競争的新階段,“大魚”與“小魚”的差距越發明顯,行業兼并重組、資源整合更趨常态化。為了加強電動化競争力,轉型的傳統車企也盤活原有的産能資源,近年來二三線邊緣品牌轉讓工廠,燃油車産線改建成新能源車,已經不是新鮮事。

以大衆為例,與江淮汽車的合資公司将基于江淮汽車二工廠,改造擴建在中國的第三家電動車制造工廠;東風本田則計劃接手神龍汽車的第二工廠,将其改造為專門生産純電動車型的全新工廠。

随着新能源車市場高速發展,新的增長點将拉動産業自發整合閑置産能,而這一環節,更是離不開國家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的政策性引導,限制新增産能布點,隻是優化産業布局的第一步。

新能源車會出現一次災難性産能過剩?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林念修明确指出,整車企業要突出重點布局,依托現有生産基地繼續發展,現有基地達到合理規模之前,不再新增産能布點;嚴格執行汽車産業投資管理規定,加強新能源汽車違規項目清理整治,依法依規查處未批先建、邊批邊建等違規行為;規範整車企業兼并重組,大力推動落後企業和無效産能退出,建構布局合理,發展有序,運作高效的産業格局。

◇◆出海

區域聚集指向全球

2021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675萬輛,同比增長108%。其中,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持續突破,産銷同比增長160%以上,銷量達352萬輛。近10年來,全球累計推廣新能源汽車超過1800萬輛,其中,中國超過900萬輛,在全球占比超過半數。目前,大陸是全球新能源車産銷第一大國。

實際上,大陸各省市對新能源汽車産業的布局各有千秋。如江蘇、浙江分别計劃到2025年産量突破50萬和60萬輛。作為全國汽車第一大省的廣東更是鞏固先發優勢,《廣東省制造業高品質發展“十四五”規劃》明确提出,加速新能源汽車整車發展,到2025年,汽車制造業營業收入超過1.1萬億元,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汽車産業叢集。

新能源車會出現一次災難性産能過剩?

如今,各地發展新能源車産業都各有特色,以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為代表,區域聚集優勢已經初步形成。林念修指出,按照主體集中區域集聚的原則,引導産業向發展基礎好、産能利用充分的地區和主體聚集,重點在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成渝等區域,打造具有國際競争力的産業叢集;鼓勵引導重點地區制定産業發展規劃,依托現有産能發展新能源汽車,確定項目建設規範有序。

中汽協資料顯示,2021年,大陸汽車出口201.5萬輛,同比增長1倍,占汽車銷售總量的比重為7.7%。尤其是新能源汽車出口表現突出,新能源汽車出口31萬輛,同比增長3倍,預計2022年大陸汽車出口增速在20%左右。新能源汽車産業加速發展,更要做好出海的準備,向龐大的全球市場要增量。

【記者】魏泓泉

【作者】 魏泓泉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用戶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