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大部分婆媳關系都會存在問題?如果男人在結婚之前就能明白下面這五件事,那麼就不會有難相處的婆媳關系了。

一、不要兩邊亂傳話
婆媳畢竟每天生活在一起,還沒有深厚的感情做鋪墊,隻要涉及到自身習慣或利益問題,都很容易被放大解讀,如果這時又被你在耳邊煽風點火,一下跟老婆說,我媽說你很懶惰、不整理房間、還睡很晚;一下跟老媽說,我老婆說你是傳統女人,煮飯又鹹又油還有潔癖,那兩人不吵才奇怪。
二、多稱贊老婆,壞事男人承擔
多在婆婆面前稱贊老婆,把邀功、送禮、表現的機會讓給老婆,就算是你做的,也要替老婆存一份心意在裡面,讓長輩以為是你們兩個人的意思。至于不好的事,你要去承擔,不用覺得委屈,父母跟兒子沒有隔夜仇,你就算被扣到零分,媽還是愛你,但老婆是一個缺點就被會扣十分,一件不好的事,就被記一輩子。
三、父母的要求兒子帶頭做
為何婆婆總喜歡招呼兒媳做事?還不是舍不得兒子做,不然就是叫不動兒子,當然隻能找這個家的兒媳了。但如果今天兒子願意出面承擔,凡是父母的要求都能帶頭做,而不是外包給太太獨自一人承受,即使再苦有老公一直陪着,老婆還會這麼不滿?兒子都跟着做了,老媽會一直為難?老婆的不滿往往是:“明明是你們全家人的事,卻要我一個人來做?”
四、保留家人的習慣,尊重老婆的想法
父母在家生活了一輩子,你要他們配合年輕人的作風?難,既然沒有能力搬出去,寄人籬下就巴結一點,父母不好的慢慢改,無傷大雅的,就讓她留着吧。但反過來,要老婆迎合你們全家?她長久的習慣能說改就改?既然雙方都難,那麼尊重、自重很重要,不幹涉、不批評、不強迫。
五、老公态度很重要,先軟後硬要堅持
可别想歪了,比如母親和老婆因為小孩生病的事産生了分歧和誤會,男人知道是母親錯了,于是……先軟,先去跟母親道謝,感謝她的關心;後硬,舉出一些醫學報道來證明,小朋友吃這些不好,之後就是該堅持不退縮,這跟對方的身份、輩分或年紀都無關。反之老婆錯了,也是同樣方式對待。
一位是前半生的女人,另一位是後半生的夫妻,手心手背都是肉,小朋友才做選擇,老公态度拿出來,兼顧兩位的面子跟裡子,自然不用選邊站。
如果婆媳關系因為男人的行為一直僵持,對于女人來說大都是心寒,而心寒的主因,大都來自于老公的“冷漠”。
當你要她體恤你的辛苦、父母的年邁、工作的壓力,她義無反顧地把照顧孩子的事包了、把家事也包了、在家照顧父母也做了,反而還多了生活上平白無故、莫名其妙的責備。
當一個男人對女人的态度,從原本的感激變成習慣,習慣又變成理所當然,理所當然演變成冷漠對待時……
女人内心就會極度的不平衡。
當婚姻關系産生問題的時候,任何辦法都是建立在雙方的協調跟退讓之上,争取兩個人的平衡。假設做不到,反而某一方受盡委屈,那愛你,不就變成了很倒黴嗎?
别讓你的另一半覺得:結婚之前,愛你是幸福;結婚之後,愛你是倒黴。
通常兩人意見不同時,
便是想先說服、修正對方,是以,我建議在婆媳關系中男人應當作婆媳之間能夠進行有效的溝通的紐帶,先肯定雙方的付出,然後在結合雙方的需求再去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