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書籍到電影,面對抗生素耐藥,為什麼都在談噬菌體?

近期一部名為《我靈魂中的鹽》(Salt in My Soul)的電影在海外發行,其上映的目的之一,就是為噬菌體和抗生素耐藥性研究籌集投資。

這部電影分享了一名已逝的年輕女性馬洛裡·史密斯(Mallory Smith)的故事。她因患有囊性纖維化而飽受折磨。通過視訊和日記,她記錄了自己的日常,然而其家人直到她因耐多藥的洋蔥伯克霍爾德菌感染去世後才知道這些。為了治療耐藥菌感染,馬洛裡不得不冒險嘗試接受了噬菌體治療。後來她的屍檢結果顯示,噬菌體療法已經開始起效,按預期殺死了洋蔥伯克霍爾德菌,但為時已晚。

噬菌體的曆史

噬菌體,恰如其名,它的命名正是來自希臘語詞彙"細菌吞噬者"。噬菌體是一種可以感染細菌的病毒,有些會導緻細菌裂解(分解)。噬菌體由微生物學家費利克斯·德赫雷爾(Felix D. Herelle)于1915年首次發現,它曾短暫用于控制霍亂暴發。1934年,德赫雷爾與微生物學家喬治·葉利亞瓦(George Eliava)在格魯吉亞建立了一個噬菌體研究所(現稱葉利亞瓦噬菌體微生物及病毒研究所)。

由于噬菌體的分離往往與泥漿和污水有關,這個缺點引發了人們對其純度和安全性的一些擔憂。随後青黴素被奇迹般發現并開始商業化生産。抗生素的快速研發從1940—1960年開始,一直持續到現在。由于抗生素的崛起,在Eliava研究所和蘇聯之外的人們對噬菌體的興趣逐漸減少。

人們對噬菌體療法重新燃起興趣始于對抗生素耐藥性的日益關注。例如,耐多藥不動杆菌已經廣為人知。2000年代初,它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軍人中造成多例緻命感染。

來自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的斯蒂芬妮·斯特拉斯迪(Steffanie Strathdee)博士,曾經不顧一切地尋找噬菌體來拯救她的丈夫湯姆·帕特森(Tom Patterson)。當時兩人在埃及度假,其丈夫感染了耐多藥鮑曼不動杆菌合并膽石性胰腺炎,由于膿毒症導緻全身多器官衰竭。在多中心尋找噬菌體比對後,帕特森成為美國第一個接受靜脈注射噬菌體的人,并在此後逐漸康複。他們在Ted-X演講中分享了自己的故事,并據此寫了一本回憶錄《完美捕食者》(The Perfect Predator)。

噬菌體的應用前景

在中國,噬菌體的應用也正在逐漸探索。關于牙周病、皮膚和泌尿生殖道感染、燒傷感染和膿毒症治療等研究均有相關論文發表。

吉林大學第一醫院的姜晶團隊認為,噬菌體展示技術在新冠病毒的檢測以及新冠肺炎的治療和免疫預防中也可以發揮一定作用。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的高占成教授2018年4月發表在《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的文章中這麼寫道,“曾經的噬菌體療法随着基因組學的興起重新受到關注,逐漸成為新的應對耐藥菌感染的政策之一”。

在2021年召開的中國醫藥教育協會感染疾病專業委員會(IDSC)第七屆學術會議上,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醫學中心的劉又甯教授也專門介紹了噬菌體治療的前世今生和其團隊進行的最新研究。他認為,盡管并不能完全替代抗菌藥物,但噬菌體療法可能是傳統抗感染治療最具潛力的替代療法,日後需要通過健全制備、審批、臨床應用、監管及應用處理機制的标準化制度并建立世界範圍内相應噬菌體庫。總而言之,噬菌體療法方興未艾,未來可期!

寫在最後

面對日益嚴重的抗生素耐藥趨勢,希望全世界的研究人員都能夠從噬菌體療法中取得突破并早日在臨床中應用。

題圖來源:123RF

參考資料:

1.Can Phages Help Where Antibiotics Have Failed? - Medscape - Feb 23, 2022.

2.泮潔超, 石君帆. 噬菌體展示抗體庫技術及其應用 [J] . 國際流行病學傳染病學雜志,2011,38( 03 ): 212-214.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49.2011.03.021

3.高占成. 噬菌體療法的複興:微生物耐藥應對政策的思考 [J] . 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18,41 (4): 250-251. DOI: 10.3760/cma.j.issn.1001-0939.2018.04.004

免責聲明:藥明康德内容團隊專注介紹全球生物醫藥健康研究進展。本文僅作資訊交流之目的,文中觀點不代表藥明康德立場,亦不代表藥明康德支援或反對文中觀點。本文也不是治療方案推薦。如需獲得治療方案指導,請前往正規醫院就診。

分享,點贊,在看,傳遞醫學新知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