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猩紅熱,你了解多少?

醫脈通編譯整理,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猩紅熱是一種學齡兒童和青少年常見的急性呼吸道傳染性疾病,由A組乙型溶血性鍊球菌引起。其主要臨床表現為發熱、咽峽炎以及皮疹等。由于A組鍊球菌(GAS)感染可發生化膿性和非化膿性并發症,是以,需要對急性感染進行治療以預防這些并發症。關于猩紅熱的評估和治療,下面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1

病原學和流行病學

猩紅熱的病原體是GAS,細菌本身菌體成分及其産生的毒素和蛋白酶均參與緻病過程,可引起一系列化膿性、中毒性和變态反應性病變。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特别是冬春之季發病較多。人群普遍易感,但發病多見于小兒,尤以5~15歲兒童和青少年人群居多,兒童和成人之間的發病率差異可能是由于存在或缺乏免疫力。

GAS可存在于鼻粘膜、腺樣體和扁桃體中,患者以及帶菌者是主要傳染源,主要經空氣飛沫傳播,也可經皮膚傷口和産道感染,潛伏期一般為2-5天。

2

臨床表現

猩紅熱通常與急性咽炎有關,患者可出現發熱、咽喉疼痛以及頸部淋巴結腫大。如果患者未表現出咽發炎狀,則感染源可能是被GAS感染的傷口或燒傷。

皮疹是猩紅熱最重要的症狀之一,多數自起病第1~2天出現,偶有遲至第5天出疹。從耳後,頸底及上胸部開始,1日内即蔓延及胸、背、上肢,最後及于下肢,少數需經數天才蔓延及全身。典型的皮疹為在全身皮膚充血發紅的基礎上散布着針帽大小,密集而均勻的點狀充血性紅疹,手壓全部消退,去壓後複現。在皮膚皺褶處如腋窩、肘窩、腹股溝部可見皮疹密集呈線狀,稱為“帕氏線”。患者面部充血潮紅,可有少量點疹,口鼻周圍相形之下顯得蒼白,稱之為“口周蒼白圈”。起病初期,患者舌表面覆白苔,乳頭紅腫,突出于白苔之上,以舌尖及邊緣處最為明顯。2~3天後白苔開始脫落,舌面光滑呈肉紅色,并可有淺表破裂,乳頭仍突起,稱為“楊梅舌”。出疹時患者體溫會更高,皮疹遍布全身時,體溫逐漸下降,中毒症狀消失,皮疹隐退。退疹後一周内開始脫皮,脫皮部位的先後順序與出疹的順序一緻。軀幹多為糠狀脫皮,手掌足底皮厚處多見大片膜狀脫皮,甲端皲裂樣脫皮是典型表現。脫皮一般持續2~4周,不留色素沉着。

3

臨床評估和診斷

當臨床疑診猩紅熱時,需要進行詳細的病史調查和查體。在與咽炎相關的患者中, CENTOR标準,即發熱、無咳嗽、咽部滲出物、頸部淋巴結腫大以及患者年齡(一般<15歲)有助于确定鍊球菌性咽喉炎的可能性。

外周血檢查可有白細胞計數和中性粒細胞比例升高,胞漿可見中毒顆粒,存在化膿性并發症者更高,出疹後嗜酸粒細胞增多。

咽拭子或其他病竈分泌物培養以及快速鍊球菌試驗均可檢測GAS的存在。需注意的是,對于45歲以上人群進行快速鍊球菌試驗存在争議,因其更可能處于攜帶者狀态,且該年齡組人群的患病率較低。對于 CENTOR評分較高的年輕患者,建議進行快速鍊球菌試驗以确認感染并開始治療。

猩紅熱的診斷可基于特征性的臨床表現,白細胞計數升高,咽拭子、膿液培養獲得GAS以及與猩紅熱或咽峽炎患者接觸史等确定。需與一些病毒性疾病,如麻疹、水痘以及手足口病相鑒别。

4

治療和預防

由于猩紅熱是由GAS引起的感染,需要應用抗生素治療,主要目的是迅速消滅病原菌,預防鍊球菌感染引起的并發症。青黴素或阿莫西林為一線用藥。如果患者對于青黴素過敏,則可選擇其他抗生素,如頭孢類或克林黴素。

猩紅熱一旦開始應用抗生素治療,則需要嚴格遵醫囑按療程服用,不能提前停用。由于抗生素的應用以及衛生保健措施,猩紅熱的預後良好,确診并開始抗生素治療後,患者可在退熱24h後恢複正常活動。

猩紅熱目前暫無疫苗等特異性防控措施,需圍繞重點場所和重點人群開展隔離治療、監測、聚集性疫情調查處置和健康教育等綜合性預防控制措施,以降低發病率。對15 歲以下的兒童和青少年等猩紅熱易感人群更應加強健康教育,提高其防病意識。

參考資料:

1.ardo S, Perera TB. Scarlet Fever. [Updated 2022 Jan 17]. In: StatPearls [Internet]. Treasure Island (FL): StatPearls Publishing; 2022 Jan-.

2.孔德川,蔣先進,等.猩紅熱發病趨勢、臨床特征和病原學特征的研究進展[J].中華傳染病雜志,2022,40(03):189-192.

3.[冀連梅.猩紅熱——抗生素是首選藥[J].父母必讀,2020(12):40-41.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