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01
腸腦軸中病毒的重要作用
原文:The gut-brain axis goes viral
Cell Host Microbe IF:20.813
最近大量的研究表明宿主微生物組對于宿主神經功能的重要性。Mayberis-Perxachs 和Castells-Nobau等揭示了腸道寄生的噬菌體在微生物組成和代謝中的作用,及其對神經基因表達和認知的下遊影響。
生物體中的微生物組對于宿主生理的許多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在這些微生物中,病毒數量約為細菌數量的10倍,基于病毒龐大的數量和豐富的遺傳多樣性,以及噬菌體與細菌宿主之間的互作,噬菌體成為了微生物群落中結構和功能的基礎,包括人體内共生的微生物群體。
雖然腸道微生物研究已經有數十年的積累,但腸道中噬菌體活動對宿主神經功能和生理産生的影響還有待研究。
病毒組與衰老、疾病和/或飲食的相關性已有研究報道。
非共生病毒(也就是傳統意義上的人類病原)與神經疾病相關,例如EBV病毒與多發性硬化的相關性。
此外,近期的一篇研究對糞便中共栖的噬菌體與一系列認知測評進行了關聯分析,發現特異的有尾噬菌體水準與執行功能名額正相關,而糞便中微小噬菌體水準升高與執行功能下降相關。
由于通常認為噬菌體不能直接影響人體生理,對于噬菌體組、細菌群體組成和代謝産物的研究能為解答噬菌體是否影響認知或者這些關聯僅僅是表象帶來曙光。
同時,還可以将噬菌體組與宿主基因表達譜同時進行分析,尋找噬菌體組變化對于宿主基因表達的影響。
本文對于腸道病毒組、代謝和宿主認知過程之間的相關關系提供了全新的視角。

02
縱向分析揭示EBV高發與多發性硬化相關
原文:Longitudinal analysis reveals high prevalence of Epstein-Barr virus associated with multiple sclerosis
ScienceIF:47.7
多發性硬化(MS)是一種中樞神經系統慢性感染性脫髓鞘病,病因不明。本研究納入了美國1000萬名服役期間的軍人用于驗證EBV感染導緻MS的假設,進行了為期20年的跟蹤調研,其中955人在服役期間被診斷為MS。一共有801例MS病人和1566例對照存在檢測EBV感染狀态的不同時間點樣品。大多數個體第一次采血時年齡
感染EBV後MS患病風險增加32倍,但感染其它病毒MS患病風險不會增加,包括同樣傳播的巨細胞病毒。
神經髓鞘退行性标志物神經纖維輕鍊的血清學水準僅在出現EBV血清學轉化後升高。這些發現無法用MS已知的危險因素解釋,推測EBV是MS首要的緻病因素。
本文轉自:基因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