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邱華棟|談談朱山坡的小說

邱華棟|談談朱山坡的小說

邱華棟,著名作家,文學博士。1969年生于新疆昌吉市。15歲開始發表作品。著有長篇小說《夜晚的諾言》《白晝的躁動》《正午的供詞》等 12 部,中篇小說《手上的星光》《樓蘭三疊》等 30 餘部,以及短篇小說《社群人》《時裝人》等 180 多篇。有多部作品被翻譯成日、韓、俄、英、德、意、法和越南語發表和出版。曾獲莊重文文學獎、北京老舍長篇小說獎提名獎、《人民文學》林斤瀾小說獎等。現居北京。

談談朱山坡的小說

邱華棟

廣西小說家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出了個“三劍客”。當然,這是批評家李敬澤的命名,分别是東西、鬼子、李馮。于是,廣西三劍客一時名滿文壇。如今在批評家張燕玲的再次張羅下,“後三劍客”再次被命名,這劍客的旗下,新聚集了田耳、朱山坡和CD光牒三個更為年輕的作家,顯示了廣西文壇的代際變化和延續性。

我知道做劍客,需要有絕活兒,形容一個人為劍客,那麼這個人一定是犀利、新銳的。廣西後三劍客,是不是像前三劍客出道的時候一樣新銳和令人驚豔呢?我練過國術,知道劍客是很難做的,無論長劍還是短劍,都是不好耍的,國術行當裡有諺語:“一寸長,一寸強,一寸短,一寸險”,說的是長劍比較長,距離較遠就能傷人,可是短劍也不含糊,短劍的特點是非常險惡,靠近肉搏,長劍就失去了作用,短劍的險惡就立即派上了用場,就能夠殺敵于近距離那麼,既然是劍客,無論前後劍客,就都必須要有絕活兒。

我第一次見到朱山坡,還是《南方文壇》在十多年前舉辦的一次廣西玉林筆會上。那次筆會非常接地氣,有上百個玉林當地熱心的業餘作者參加,氣氛熱烈。朱山坡當時還在一個縣裡當小公務員,整天寫材料,不過,他那個時候的作品,已經有某種氣象,使得張燕玲這樣非常敏感的批評家注意到他了。她把他的稿子給我看,我一看,就覺得他的那種叙事的感覺很有風格,是一個可造之材,在十年前我當文學編輯的時候就開始推廣,2005年,我看到了他的短篇 《兩個棺材匠》 和 《山東馬》。小說裡呈現的那種狠勁兒,是我僅僅能從諸如莫言等幾個大作家那裡看到的一種内在狀态。

邱華棟|談談朱山坡的小說

▲ 朱山坡

後來,我記得,原籍廣西北流的作家林白在看到朱山坡的作品之後,也敏感地覺得,這會是一個好作家的料子。

朱山坡小說的氣質,是簡潔有力的,生猛的,接地氣的,來自廣西的南蠻之氣,讓他有一種在混沌世界中開辟光明天地的勇氣。在朱山坡那一階段的作品中,到處都有死亡,人和環境,人和世界,人與人,人和動物之間的關系都很緊張,結局都有死,小說中不少地方鮮血和暴力,是他常涉及到的。有鮮血和暴力,小說是以就顯得生猛和突兀。

朱山坡小說裡的這種狠勁兒,使得小說内部在叙述上有一種張力,這種張力使他的小說耐讀、驚悚,一種詭異的氣氛彌漫其間。這種狠勁兒,就是對人物、故事的比較兇狠的處理,顯得在一個充滿了不可預知的、暴力和突發事件頻仍的世界的探索。這種感覺在他的很多短篇小說中,都有所呈現。

他的短篇小說寫作很快就起步了,我也曾經給他說過,短篇小說一定要盡量寫成一些系列,于是,我看到,那一個階段的朱山坡,就将小說盡力地寫成了系列短篇,這些短篇都與一個具體的環境有關,與廣西玉林的某些偏僻山村有關。玉林,這一地名最近在新聞上很惹眼,概因玉林某地有個荔枝狗肉節,這是當地民俗,于是愛狗人士又去譴責、又去買狗,狗被一些販子賣給愛狗人士,然後擷取更高價格,等等,怪事頻仍。這些當代社會的新聞裡面的某種民俗、觀念裡的邏輯沖突,我覺得,對出身于玉林地區的朱山坡來說,都有一種天然的聯系。朱山坡雖然沒有直接寫到這樣的社會新聞,但是他的筆下的那些事件和人物,的确是有着怪誕的、瘋狂的、内斂的、邏輯沖突的書寫。

朱山坡十多年的寫作,是一個穩步前進的狀态。後來,我又讀到了他很多短篇小說,這些小說收在了他的短篇集 《把世界分成兩半》《靈魂課》 和 《喂飽兩匹馬》裡。比如《鳥失蹤》《爸爸,我們去哪裡》《騎手的最後一戰》《天堂散》《回頭客》《我在南京沒有朋友》《一個朋友叫李克》《抓鳝記》《少年黑幫》等等,持續地在記憶裡打撈文學的黑魚。這些作品都是那種和記憶光影糾纏的作品。

邱華棟|談談朱山坡的小說
邱華棟|談談朱山坡的小說
邱華棟|談談朱山坡的小說
邱華棟|談談朱山坡的小說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