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明|“嚴”與“愛”

文/侯淩肖

清明|“嚴”與“愛”

嚴父雖去世多年,但每到清明,我總會有思念悲愁之感湧上心頭,也不由得讓我聯想起父親對我的嚴與愛……

早年間,嚴父曾是鄄城一帶小有名氣的泥瓦匠人。他為人忠厚,待人真誠,平易近人,德技雙馨,後來收徒衆多。

1952年10月,在縣工會組織領尋下,父親帶頭組建了鄄城縣手工業聯社(縣建公司的前身),并擔任社長職務,同年,被鄄城縣工會推薦為建築工會主席,深受鄄城縣建築界老一輩的尊敬和熱愛。

當我拎着書包上國小吋,父親的叮囑和管教也越來越嚴。記憶深刻的是那年夏天,因沒有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我被十分嚴厲的秦老師揪着耳朵站了黑闆,因害怕父母教訓,在厭學的心理促使下我逃學了。貪玩的我和小夥伴到村寨河裡去遊泳。正巧,被從縣城回家的父親碰到了,他氣憤地把我從河水中趕出來,并攆上我在後背上“賞”了一巴掌,那是我第一次領教了父親嚴厲的管教。我帶着五個指印哭着跑回了家,慈母見了心疼地邊抹淚邊埋怨父親手太重,責怪不該打孩子。也許是父親後悔自已的過錯了,中午吃飯吋,他态度和藹,結合自己沒文化碰“釘子”的事例教育我,并浯重心長地對我說:“孩子,逃學是不對的。不好好學習,将來是要吃虧的,也是沒有出息的。”從此,我把父親的諄諄教誨銘記在心,不辜負他對我的殷切期望,自覺遵守學校紀律,認真刻苦地學習文化知識,是以從國小到高中,我的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那時,老家堂屋的牆壁上張貼的一張張獎狀,成了父親最贊賞我的理由和“資本”。

父愛如山,母愛如水。父母40多歲生育了我和哥哥,中年得子,舔犢情深,父親對我倍加疼愛。上世紀六十年代,農村生活十分困苦,母親在生産隊靠勞動掙工分,父親在建築社工作,工資隻有46元錢。那時父親享受國家供應的計劃口糧,行管人員每月定量29斤,其中粗糧占30%,細糧(白面)供應有時也沒保障。當時,我家堂屋裡有個“老站櫥”(存放食品的櫥子),母親有時會從櫥子裡拿出白面“卷子”讓我吃,在那個以地瓜為主糧的饑荒年代,能時常品嘗到白面“卷子”的美味是多麼幸福啊!後來聽母親說才知道:父親在機關一日三餐吃粗糧,有時甚至斷頓挨餓,把省下的細馍票換成白面“卷子”捎回家,如今想起父母養育之恩仍讓我淚目。孩提時的“老站櫥”,是父親傾其心血撫育我成長的營養“供應站”,它像磁鐵般地吸引着我的味蕾。這種父愛之情深深地烙印在我童年記憶中。

打我記事起,父親就有一輛破舊的金鹿牌自行車,三角形車架中間拴系着用凡布制作的“車褡子”。現在年輕人對此物比較陌生,而對于孩提時的我來說,“車褡子”是我最為親密和期盼的衷愛之物。因為那時父親“車褡子”裡塞滿了父愛深情,是以至今讓我對此物印象深刻并十分眷戀。

有人說:“父愛如山,巍巍壯觀;父愛如火,濃烈炙熱。”這話讓我深有感觸,回想起小時候父親對我無微不至的關愛,至今讓我記憶猶新。記得那年深秋的一個傍晚,父親騎車從縣城趕回家,“吉安,來,看我給你買的大蘋果!”父親和藹可親地叫着我的乳名,順手從車褡子裡掏出兩個大蘋果,年幼的我驚喜地奔跑過去,接過比我手掌還要大的兩個紅蘋果,一陣清香彌漫老屋。我大口大口地品味着甜美的蘋果,沒忘把另一個蘋果遞給笑眯眯地坐在一旁的父親。“不吃!不吃!我怕甜”。于是,我便把剩下的蘋果全部吃完,隻剩下蘋果核,我才心滿意足地蹦跳着跑走了。随着年齡的增長,我慢慢地懂得了父親是将最好的東西留給了我。

那年頭,我家因人口多(外公、姥娘也在我家吃住),勞動力少,每年年底在生産隊裡都是典型的“缺糧戶”,是以,生活比較拮據,平時父親節衣縮食,精打細算過日子,盡管過得清苦,但父親每次回家從沒空過手,“車褡子”裡總會捎來一些我愛吃的零食。麥黃時節捎黃杏,夏天時節捎瓜果,秋天時節捎梨、棗等,父親那曾經裝滿父愛的“車褡子”,已成為我一生難以忘懷的記憶。

清明|“嚴”與“愛”

父親的“家法嚴管”,是始終伴随着我成長曆程的。1978年8月,我由一名社辦教師轉變為父親的“接班人”——建築勞工。入職之初,在原機關留用期間的父親仍兼任副經理職務,他對我們18名“接班”的學員倍加關心和愛護。不斷利用晚上時間組織我們上“政治課”,教育我們要向時傳祥、王進喜、雷鋒等先進人物學習,講公司老前輩艱苦創業精神和模範事迹,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常挂在嘴邊的是“要熱愛建築業”、“幹一行愛一行”、“以公司為家”、“向黨組織靠攏”等等。會上,父親那期待的目光和嚴肅的神情,讓學員們足以銘記一生。

“嚴是愛,寬是害,不管不教是禍害。”這也是父親常對我唠叨的一句話。是以,父親對我的要求更為嚴格:“做人要誠實,工作要認真,專心學技術,要做又紅又專的好勞工!”這是父親對我的忠告和勉勵。

清明|“嚴”與“愛”

為了防止我思想上滋生“優越感”,上班不久,父親就吩咐政工科把我配置設定到施工第一線勞動鍛煉,與施工一線勞工同吃同住同勞動。夏頂烈日,冬冒嚴寒,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一線勞動,培養了我吃苦耐勞的精神和克服困難的勇氣,使我懂得了吃苦耐勞是人生奮鬥的“必修課”,是人生邁向成功的基石和階梯。在父親的關懷和引導下,通過我自身的努力進取,我由一名普通的建築勞工,被公司選拔為材料會計、會計主管、辦公室主任、工會主席等。多次受到省市建設部門的表彰和獎勵,并于1988年9月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産黨。

(圖檔源自網絡)

【作者簡介】侯淩肖,山東省作家協會會員、山東省散文學會會員、菏澤市作家協會會員。淄博市散文學會會員,菏澤市詩詞學會會員,鄄城縣作家協會副秘書長,《雷澤文學》主編。作品散見于遼甯《刊授黨校》、《齊魯晚報》、《聯合日報》、《中國建設報》、《現代作家》、《膠東散文年選》、《黃海散文雙年選》、《黃海散文百家作品選》、《(菏澤日報》等報刊雜志書籍與文學網近百家,榮獲各級榮譽證書獎勵80餘次。

《當代散文》由山東省散文學會主辦,散文雙月刊,主要發表山東省散文學會會員作品,歡迎山東籍散文作家申請加入山東省散文學會。山東省散文學會常年舉辦各種散文活動,為作家提供圖書出版服務,歡迎聯系。聯系電話:18653131587;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壹點号當代散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