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6歲的她還沒結婚,就絕經了!醫生:出現這些信号要當心!

26歲的她還沒結婚,就絕經了!醫生:出現這些信号要當心!

2017年夏天,發生了一件令我如今想起仍有些許遺憾的事情。

那年,我醫科大學大學畢業,旅行途中經過成都,約了許久未見的表姐見面。

26歲的她還沒結婚,就絕經了!醫生:出現這些信号要當心!

圖檔來源:站酷海洛

席間,身為白領的表姐和我一起暢談工作、生活,可能因為我是醫學生,順便聊起她的月經。

表姐說她以前月經規律,這兩年也不知道是工作壓力大還是什麼原因,兩三個月才來一次,剛開始覺得不來也怪好,省去不少麻煩,也就沒當回事。

可最近談了個男朋友,相處得不錯,準備要結婚了,擔心月經不正常影響生育。

于是去熟人推薦的老中醫那裡看了看,開始喝中藥了,效果還可以,每月都能來。

表姐問我:

月經來得少,這種情況的女生多不多見?

我說:

你還是要好好查查啥原因,不能盲目喝中藥,有可能是多囊卵巢綜合征,也有可能是……

我想到了“卵巢早衰”,但沒說出口,畢竟表姐才25歲。

從成都回來,我成為一名三甲醫院婦科的住院醫師,每天面對應接不暇的病人,寫不完的病曆,此事也慢慢淡忘了。

再與表姐聯系,是一年後了,她發來化驗單,說這半年多喝中藥也不來月經了。

去醫院查了查,醫生診斷“卵巢早衰”,也就是絕經了,生育希望渺茫,隻能口服激素替代治療,維持身體其他器官不受大的影響……

我聽了很震驚,也很後悔,她才26歲,馬上要結婚了,怎麼就絕經了?

事情過去5年了,每每回憶起這件事情,我還是會覺得很遺憾,後悔當初沒有督促她去醫院好好檢查下。

現在的我,已經成為一名婦科主治醫生,決定好好寫寫卵巢早衰這個疾病,希望可以喚起更多的人重視自己的月經改變,重視卵巢健康。

卵巢是女性特有的器官,是人類延續生命的源泉,隻有它正常分泌激素、正常排卵,才能孕育後代;

另外卵巢分泌的雌激素讓女性曼妙多姿、保持“逆生長”的容顔。

正常卵巢也是有工作年限的,到50歲左右就要退休了,卵子不再長大并排出,雌激素越來越少,慢慢卵巢功能就衰竭了。

26歲的她還沒結婚,就絕經了!醫生:出現這些信号要當心!

醫學上稱為“早發性卵巢功能不全”,顧名思義,人還年輕,卵巢卻先一步衰竭了。

女性卵巢在40歲之前失去正常的功能,表現為繼發性閉經、不孕,常伴有出汗、失眠、記憶力減退等圍絕經期症狀,發病率約為1%。

随着卵巢功能的進一步衰竭,還可能出現骨質疏松、代謝紊亂(高血糖、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等問題。

26歲的她還沒結婚,就絕經了!醫生:出現這些信号要當心!

原因很多,一部分我們控制不了,如染色體異常和遺傳性疾病、免疫疾病、醫源性損傷(放化療、因卵巢疾病不可避免的手術損傷)等;

另一部分我們可以避免,如長期的負面情緒、吸煙飲酒、化學物質的接觸、濫用口服避孕藥、肥胖等。

卵巢早衰是世界性難題,也許做很多檢查,原因仍是找不到。

26歲的她還沒結婚,就絕經了!醫生:出現這些信号要當心!

卵巢早衰前,女性可能會出現皮膚變差(粗糙、痤瘡、變黃等),月經異常(月經稀發或閉經),情緒異常(易怒),性功能減退(性欲減退、性交痛、陰道幹澀),不孕症等情況。

26歲的她還沒結婚,就絕經了!醫生:出現這些信号要當心!

卵巢功能衰退後無法重新恢複,唯一能做的就是激素替代治療,緩解圍絕經期症狀,預防骨質疏松、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系統疾病等遠期并發症。

正常的性生活及适齡懷孕,是卵巢最好的保養方式。

另外,保持良好的心情及生活習慣、緩解壓力、戒煙戒酒、不過度節食減肥、避免熬夜、改善工作環境(日常接觸化學物質且無防護的工作)和定期體檢,都是很必要的。

如果是放化療、卵巢手術引起的卵巢早衰,可以在治療前進行卵巢組織冷凍,後期進行卵巢組織移植,這項新技術已經挽救了不少女性的卵巢。

最重要的是——如果有月經異常,請及時到醫院就診。

特别是還沒有生育的女性,如果發現卵巢功能減退,要好好把握卵巢功能完全衰竭前的黃金時期,及時幹預,還是有很大機會擁有自己的寶寶的。

如果等到卵巢功能完全衰竭後再考慮生育,就非常困難了。

後記

現在,表姐已和愛她的他結婚了,婚禮時我去當了伴娘,看着他們恩恩愛愛的場景,也許隻有醫生知道表姐今後婚姻生活面臨的種種困難……

我也隻能默默送上祝福了。

表姐目前規律口服激素替代治療,抱着一絲絲希望,堅持去生殖科就診,測卵泡及激素水準,嘗試用輔助生殖技術擁有自己的寶寶。

但是因為就診時間較晚,生殖醫生也很無奈,如果表姐當初月經紊亂時及時就診幹預,能擁有自己寶寶的幾率比現在要高很多。

如果有時光機,讓我回到2017年那個夏天吧,我一定強烈建議表姐早點去專業醫院就診,也許……現在已沒有也許。

關注月經,呵護卵巢,希望“女性之花”可以綻放久一點,再久一點……

26歲的她還沒結婚,就絕經了!醫生:出現這些信号要當心!

審稿專家

袁博|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婦科副主任醫師

*本文内容為健康知識科普,不能作為具體的診療建議使用,亦不能替代執業醫師面診,僅供參考。

*本文版權歸騰訊醫典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違規轉載将依法追究法律責任。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