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年報風雲丨江淮汽車:熬下去

年報風雲丨江淮汽車:熬下去

左手大衆右手蔚來,江淮汽車似乎有着不錯的前景。

隻不過,從目前的财務資料來看,其正承受着巨大的經營壓力,如果不是每年十億級的補助,甚至已經來到“披星戴帽”的邊緣。

幸運的是,江淮汽車不錯的資金儲備、雄厚的股東背景和良好的新能源汽車産業環境,使之具備了繼續前行的資本。

汽車行業“奔新”浪潮之下,這家管理制度、技術方向、産品結構、營銷模式等各個方面都正在謀求轉型的老牌車企,還要多久,才能讓時間變為自己的朋友?

作者 | 缪淩雲

來源 | 野馬财經資本研究組

補助支撐盈利增長

近日,江淮汽車交出了年度答卷。

年報顯示,其2021年實作歸屬淨利潤2億元,同比增長40.24%;而扣非淨利潤出現了虧損18.83億元;營業收入則為402.13億元,同比下降6.11%。

不僅如此,過去五年,江淮汽車歸屬淨利潤四年為正,但從2018年開始營收便呈現逐年下降态勢,扣非淨利潤也一直處于虧損狀态。

年報風雲丨江淮汽車:熬下去

資料來源:江淮汽車曆年年報

資料走勢出現不同,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政府補助。

根據年報,五年間,江淮汽車計入非經常性損益的政府補助合計高達63.02億元,幾乎覆寫了同期扣非淨利潤合計65.51億元的虧損。

野馬财經研究組還注意到一個有意思的細節。2021年,江淮汽車“項目研發補助”收益達到了11.9億元,占據了超一半的補助比例,而來自新能源汽車方面的補助基本呈逐年下降趨勢。

這意味着在行業補貼退坡的大背景下,江淮汽車正在努力以技術研發推動轉型更新,且獲得了大力支援。當然,何時能夠轉化為産業優勢,還有待時間的檢驗。

另一方面是非流動資産處置,即通常了解的“賣房賣地”等。特别是在2020年,江淮汽車通過該途徑獲得了12.59億元收益,其中2020年12月8日,以土地收儲方式實作淨收益6.4億元;同月24日,又将部分土地、廠房、裝置以7.7億元賣給了大衆汽車。

值得注意的是,江淮汽車2021年經營活動産生了17.25億元的現金流量淨額,不過原因之一是應付票據及應付賬款同比增加了22.5億元,這部分錢暫時還沒有支付。

順便解釋一下,或許有讀者注意到圖表中政府補助、非流動資産處置損益與扣非淨利潤相加後已經超過了歸屬淨利潤,這是因為稅收沒有扣除。

轉型難題何解?

為什麼江淮汽車扣非淨利潤難以翻紅?

第一個原因是商用車行業趨勢。

常年以來,乘用車、商用車的制造與銷售兩大,貢獻着江淮汽車超九成的營收,這其中,商用車業務占比又更多一些。

年報風雲丨江淮汽車:熬下去

上圖來自中國汽車工業協會

從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下稱“中汽協”)資料可以感受到,十多年來,大陸商用車銷售狀況,基本處于波動起伏的狀态。

2021年,大陸商用車銷量為479.3萬輛,同比下降6.6%;2020年雖然同比增幅較大,但倘若将時間拉長,可以清楚地看到,2010年至今,商用車市場規模并沒有擴容太多。

更加重要的是,中汽協相關報告分析,随着“藍牌輕卡”政策預期帶來消費觀望、房地産遇冷等因素,近年支撐商用車增長的政策紅利已逐漸減弱,未來商用車市場将進入調整期。

第二個原因在于乘用車低價困境。

與商用車不同,大陸乘用車市場相對活躍,雖然銷量在2018年後有所下滑,但2021年已經出現回升,且去年2148.2萬的銷量,較2010年上漲了56.14%,遠好于商用車資料。

早在2009年,江淮汽車就已經釋出了自己的大乘用車戰略。

年報風雲丨江淮汽車:熬下去

實際上,江淮汽車乘用車銷量走勢基本和行業保持同步,2021年更是同比增長近十萬輛。然而,銷量增長的同時,相關營收增幅卻十分有限。這意味着,汽車的銷售均價呈下降趨勢。

在競争激烈的乘用車市場,低價車往往意味着低利潤,江淮汽車2020年、2021年乘用車毛利率亦都為負,面臨着“多賣多虧”的尴尬局面。

商用車遭遇天花闆、乘用車單價難以提升,江淮汽車顯然也意識到了形勢的嚴峻性,從多個層次進行着改革與轉型。

新能源汽車是十分重要的方向,江淮汽車亦抓住了不錯的機遇。

新能源的契機與挑戰

2016年4月,江淮汽車與蔚來汽車簽署戰略合作架構協定,約定蔚來提供商标及技術,江淮汽車負責合作車型的生産,初步産銷計劃為5萬輛/年。

此後,雙方合作不斷推進,并于2021年3月共同投資了江來先進制造技術有限公司,以在新能源整車制造、服務模式、管理機制等方面進行合作探索。

另據年報顯示,2020年,江淮汽車實際生産蔚來汽車4.4萬輛,2021年上升至9.3萬輛,而去年蔚來汽車全年傳遞客戶約9.2萬輛,兩家公司基本呈現高度同步狀态。

不僅于此,同樣是在2016年,江淮汽車還開啟了與大衆汽車的合作之路。2017年12月,雙方合資成立江淮大衆汽車有限公司(後更名“大衆安徽”),業務涵蓋了“研産銷”等多個環節,并于2021年建成研發中心;2020年,大衆汽車還曾斥資10億歐元拿下江淮汽車母公司50%股份,關系進一步加深。

一家是造車新勢力頭部企業,另一家是國際汽車巨頭,江淮汽車可謂光環加身。并且,除了與外部合作外,其自身在研發投入上也一直不惜重金。

2001年,國家“863”計劃電動汽車重大專項正式啟動,2002年,江淮汽車就開始了新能源汽車産業化技術路線探索,後于2009年明确提出以“純電動”為主攻方向,研發費用也長期保持在高位。

年報風雲丨江淮汽車:熬下去

資料來源:江淮汽車近年年報

可以看到,江淮汽車在面臨巨額虧損的情況下,每年依舊保持着十億級的研發投入,五年合計70.41億元,已然超過了扣非淨利潤虧損總計。

曆經二十年發展,江淮汽車在電池、電驅、整車制造等諸多技術領域都有着豐富的積累,再加上與國内、國際兩大車企關系密切,想象空間巨大。

2021年,江淮汽車全年合計銷售新能源汽車13.41萬輛,同比增長169.12%,超過行業增速;合計實作營業收入37.48億元,同期補貼金額僅為2.96億元,占比7.9%,說明收入基本來自市場真實需求。

隻是,前景雖然廣闊,道路卻難免曲折。

目前新能源汽車市場,尚處于砸錢完善技術、燒錢搶占市場的沖刺階段。

中汽協資料顯示,2021年,大陸新能源汽車銷量達352.1萬輛,同比大幅增長157.5%。然而,除了特斯拉、理想等少數公司實作盈利外,大多數參與者依舊難以擺脫虧損狀況。

其中,蔚來汽車全年營收361.4億元,同比增長122.3%;全年淨虧損40.2億元,同比收窄24.3%。根據李斌3月25日蔚來财報電話會上的預計,2024年,公司會實作盈利。對比之下,江淮汽車的新能源汽車收獲之路,亦不會輕松。

當然,對目前手握百億貨币資金,且股東背景強大的江淮汽車來說,相較于虧損的扣非淨利潤,繼續保持研發投入,搶占技術制高點以及正在擴張的市場或許更加重要。

但這種盈利的不确定性,對投資者,特别是個人投資者來說,卻是一件需要反複斟酌的事情。

你如何看待江淮汽車的現狀與未來發展空間?歡迎在文末留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