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投資人7輪押了10多億美金的獨角獸,涼了?

投資人7輪押了10多億美金的獨角獸,涼了?

道理都懂,無力改變,違背初衷參與競争,被淘汰,陳郢還能說什麼呢?

文丨王滿華

來源丨投中網

京喜拼拼之後,又一家社群團購公司傳來“噩耗”。

3月28日,據界面新聞報道,十荟團全國城市的所有業務均已關停,公司正式進入善後階段,将主要處理供應商貨款的清算事宜,以及員工工資的結算賠付問題。

對此消息,十荟團未作出官方回應。一位投資人士向投中網證明了全國關停“基本屬實”。而另一家接近十荟團的投資機構人士則稱:“沒死”,但“業務确實在調整”。

同時我發現,早在去年12月,就有認證為“十荟團員工”的賬号在脈脈發帖稱公司已經全體解散。

作為“老三團”之一的十荟團,曾一度處于行業的第一梯隊,并在成立4年内獲得7輪融資,背後資本幾乎涵蓋了半數頭部VC。如今昔日明星項目走至終局,不出意外的又是引起一片嘩然。

然而,十荟團的衰敗還隻是冰山一角。過去半年裡,同程生活破産、食享會被曝“人去樓空”、滴滴、京東先後收縮社群團購業務。曾經火熱的社群團購賽道,正迎來新一輪的洗牌。當外界總結十荟團們失敗的原因時,都不約而同地将症結指向“燒錢補貼”帶來的野蠻競争上。有意思的是,相同的論調和反思曾在團購、外賣、共享單車等多個風口退潮後被廣泛讨論。

曆史還在繼續重演,每一次都披上了不同的外衣。

7輪融資超12億美金,如今慘淡離場

十荟團的故事,可以稱之為一出由盛至衰的現實寫照。

十荟團成立于2018年4月,由“有好東西”創始人陳郢和原愛鮮蜂進階副總裁王鵬共同創立。雖然進場時機并不算早,但公司成立之初便獲得了資本的青睐。2018年8月,十荟團宣布獲得1億元天使輪融資,投資方為真格基金、啟明創投、愉悅資本,以及精品社群電商公司有好東西。

據通稿,這筆投資是當時社群團購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一筆投資。

此後兩年多裡,十荟團又先後獲得6輪融資,累計金額超12億美元,投資機構包括阿裡巴巴、DST Global、鼎晖、GGV紀源資本、愉悅資本、啟明創投、中金資本、渶策資本、昆侖資本、真格基金等。

在資本的加持下,憑借團長營運與供應鍊的效率,十荟團很快成為社群團購賽道的第一梯隊,并于2020年年中實作了利潤率為正。

然而,轉折發生在2020年下半年。當時,以阿裡、美團、拼多多為代表的網際網路巨頭攜大量資金入場,通過開展新業務+投資并購攻城略地。巨頭來勢洶洶,十荟團隻能被動地走上依靠“燒錢補貼”搶份額的道路。

十荟團創始人陳郢曾公開表示:“當網際網路巨頭進來用資本狂砸的時候,我們自己也不得不将毛利降低20個點。”

除了“燒錢補貼”帶來的捉襟見肘外,阿裡巴巴也在十荟團的成長過程中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連線Insight曾援引知情人士表示:“阿裡連續多次參與十荟團的融資,從牌局來看,阿裡和十荟團曾是同一陣營的,但最後阿裡也不再像之前一樣支援十荟團了。他們在融資對賭協定中加入了十荟團要在規定時間内實作盈利等多項條件,而十荟團很難滿足這些條件。”

多方原因導緻十荟團的境遇每況愈下。

2021年8月,陳郢釋出内部信稱短期内将大刀闊斧地改革部分效率較低的業務區域。随後不久,十荟團被媒體曝出在多城開啟大規模裁員,從2000餘縣市撤退到僅留長沙、武漢、濟南、江蘇、廣東5個城市繼續營運,員工規模也從巅峰時的過萬人驟減至1000人以内。

2022年3月28日,界面新聞曝出,十荟團全國城市的所有業務均已關停,公司進入善後階段。

至此,十荟團正式進入倒計時。

社群團購熄火,曆史正在重複OFO的老路

十荟團并非第一個倒下的社群團購公司。

早在2021年7月7日,“老三團”之一的同程生活母公司蘇州鮮橙科技有限公司釋出公告稱,公司因經營不善,決定申請破産。

7月26日,另一社群團購創業公司食享會的武漢總部被曝人去樓空,此前多名高管離職,小程式和官網已經打不開。

随後不久,滴滴旗下的橙心優選也開始不斷傳出收縮業務的消息。2021年9月,橙心優選将此前9大區31省的業務縮減至3大區9省,關閉了多地中心倉、網格倉;同年12月,又有消息稱橙心優選的社群團購業務已經關停,僅保留了四川部分;今年3月初,有網友在社交平台爆料,稱橙心優選社群團購業務已整體關停,相關産研崗位人員全部被裁。

就在上周,京東也被曝出各業務線裁員的消息,其中社群團購業務京喜拼拼成為重災區,裁員比例達到10-15%,甚至更多。

目前,社群團購賽道的玩家已經不多,僅剩下美團優選、多多買菜、淘菜菜及興盛優選幾家。

為何曾經火熱的社群團購賽道突然集體翻車?對此,外界普遍将十荟團們失敗的原因指向資本進場掀起的這場“補貼大戰”上。

有觀點認為,社群團購的問題并非出在商業模式本身,而是資本和網際網路巨頭們為了快速搶占市場佔有率,助推了一場無止境的燒錢大戰,通過競争将行業整體利潤削弱,才使得社群團購賽道的發展愈發畸形。而創業公司本身不具備資金優勢,如果拿不到新一輪融資,就免不了會面臨被巨頭收購甚至倒閉的命運。

這社群團購的命運似曾相識。

一如當年的OFO們,本是小而美的校園生意被渴望新故事的資本選中,短時間更新成了全國大戰,燒錢數億才驗證現有商業模式行不通,最後“委身”BAT ,成為巨頭生态的一環。

如果再把時間線拉長,會發現過去10年裡,類似的故事還分别發生在團購、電商、外賣、無人零售等多個風口。而關于“燒錢大戰不是長久之計”“補貼時代已經過去”的論調也幾乎每年都會被業内人士和媒體拿出來讨論一次。然而現實情況是,當别的風口到來之際,新一輪的“補貼大戰”會再次打響。

相同的故事為何會重複上演?是資本和創業者們不懂這個道理嗎?

事實似乎正相反,早在2019年8月,十荟團完成與“你我您”的合并之際,陳郢就在内部信中稱要把資源投入在提升履約能力上,并不想快速燒錢。“有一些社群團購企業發展受挫。不是因為市場不好、模型不對,而是對社群團購的商業本質的了解有所偏差,慣性地把一些網際網路行業的習慣做法生硬地帶進來。把一個本質是零售的模型,認知為一個本質是流量的模型。基于這樣的認知,而采取了快速燒錢,高舉高打的做法。這是錯誤的,我們要旗幟鮮明地反對。”

然而時隔兩年,清醒的人也敗在了同樣的道路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