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全球的獨角獸企業都在哪兒?美國650家,中國347家

開篇語

IT 桔子資料庫創立于 2013 年 5 月,并于 2014 年設立線上的「獨角獸俱樂部」,開始記錄中國獨角獸公司的發展與起落。從 2019 年起,IT 桔子獨角獸俱樂部擴充監測範圍,将全球各國獨角獸公司資料納入體系,緻力于呈現全球新經濟行業最具成長性和最具價值的未上市創新創業公司。

IT 桔子獨角獸俱樂部要求企業最新估值在 10 億美元及以上,或其最新一輪融資額在 2 億美元或 10 億人民币以上。獨角獸企業的部分融資及估值資料為估算或者調研所得,可能會存在誤差。IT 桔子每天對新融資的公司做監測,及時添加估值達到标準的企業進入獨角獸俱樂部,同時将新上市的企業、倒閉暴雷企業剔除出俱樂部;每個月及年底時,IT 桔子專業分析師會對存量獨角獸公司做複盤,剔除那些出現重大經營問題、爆出影響企業價值的重大負面資訊或業務再無活力的公司。

在成立時間上,IT 桔子遵從了「廣義獨角獸」定義,不嚴格限制企業成立時間在 10 年内,若部分成熟企業以其新模式、新技術、新嘗試在資本市場煥發活力,我們依舊保留其獨角獸身份。

本報告将 IT 桔子獨角獸俱樂部中現存的全球 1400 家獨角獸企業作為分析樣本,對獨角獸公司的全球分布、中美對比、新晉案例做了解讀。

作者:支嘉銘

編輯:Judy

近日,中國新經濟創投資料庫 IT 桔子正式釋出《2022-2023 年全球獨角獸企業分析報告》。完整報告包含全球獨角獸企業分布格局、中美兩國獨角獸發展與融資對比、新勢力國家(印度新加坡巴西以色列等)獨角獸解讀、2022 年中國獨角獸分布聚焦、5 大市場新晉獨角獸案例等。文末可擷取報告完整版 PDF。

截止到 2023 年 1 月 30 日,IT 桔子共收錄全球獨角獸 1400 家。

從數量分布來看,獨角獸企業的洲際數量呈現「北多南少、兩極分化」的特點,集中分布在北美洲、亞洲、歐洲等赤道以北的大洲。其中北美洲聚集着最多的獨角獸企業,共計 679 家;亞洲以 501 家獨角獸企業略遜于北美洲;歐洲獨角獸企業的數量相近于北美洲與亞洲的內插補點,共有 162 家;餘下南美洲、大洋洲、非洲分别僅有 25、8、4 家獨角獸企業。

全球的獨角獸企業都在哪兒?美國650家,中國347家

根據國家統計局資料,全球目前共有 224 個國家和地區。其中,位于非洲的國家和地區數量最多,共有 59 個;亞洲次之,共有 48 個國家和地區,歐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分别有 44、36、13、24 個。

根據 IT 桔子獨角獸資料庫,各大洲持有獨角獸的國家數量分布則呈現負相關,如非洲的國家總體數量最多,但僅有 3 個國家持有獨角獸,占總體數量的 5%,而南美洲雖然隻有 13 個國家,但其中 6 個國家都持有獨角獸企業;亞洲和歐洲的國家總體數量相近,但歐洲有 21 個國家持有獨角獸企業,約占總體數量的 50%,而亞洲持有獨角獸企業的國家僅有 12 個,占總體數量的 25%。

從地理的分布來看,各大洲持有獨角獸企業的國家呈現集中分布的特征。如在亞洲,獨角獸企業集中分布在以中國為首的東亞,以印度、新加坡等國家為代表的南亞與東南亞;在歐洲,獨角獸企業則主要集中分布在北歐與西歐。

而在美洲、非洲與大洋洲,核心國家則更為突出,如北美洲近 97% 的獨角獸企業集中在美國。非洲則隻有少數幾個國家擁有獨角獸企業,如南非、奈及利亞。而大洋洲持有獨角獸企業的國家隻有澳洲。

全球的獨角獸企業都在哪兒?美國650家,中國347家

從數量的分布來看,共有 11 個國家持有超過 10 家的獨角獸企業,分别是美國、中國、印度、英國、以色列、德國、法國、加拿大、巴西、南韓、新加坡。

從行業分布來看,不同大洲的獨角獸企業呈現差異性的行業賽道聚集趨勢。各大洲内獨角獸數量 Top 1 的行業各不相同,其中,北美洲的企業服務領域吸納了 227 家獨角獸企業,亞洲的獨角獸企業最多分布在先進制造領域,共有 73 家,歐洲則以金融領域 42 家獨角獸獨占鳌頭。

而這種洲際的行業差異背後是全球化浪潮下國際生産分工的結果。

從估值分布來看,各大洲獨角獸企業保持着相似的金字塔結構——随着估值金額的增長,獨角獸企業的數量逐漸下降。其中,北美洲有 370 家獨角獸企業的估值在 10-20 億美元之間,占比整體的 54%,而估值突破千億美元大關的獨角獸企業僅有 1 家。相比之下,亞洲獨角獸企業總體數量少于北美洲,但估值在千億美元以上的獨角獸企業卻有 4 家之多。

在全球獨角獸的分布中,美國獨角獸企業有 650 家,位居全球第一,中國緊随其後,有 347 家獨角獸企業。中美目前合計 997 家獨角獸,占全球獨角獸企業總數的 71%。

全球的獨角獸企業都在哪兒?美國650家,中國347家

中美獨角獸企業主要分布在企業服務、先進制造、金融、醫療健康等 22 大領域。二者在相對數量、各行業占比、行業估值上均存在一定差異,而這種差異的背後既是中美兩國的政治、經濟乃至文化背景的不同,也是中美兩國企業創新、市場的投資偏好的不同。

從各行業的獨角獸數量來看,中國獨角獸企業主要集中在先進制造領域,共 68 家,占總體數量近 20%;而美國擁有獨角獸企業最多的行業是企業服務,有近 35% 的獨角獸企業來自企業服務領域。

在美國獨角獸企業以 650 家獨角獸企業的總量遠超中國的 347 家獨角獸企業的前提下,中國獨角獸企業的數量仍在一些行業上領先美國,如先進制造、汽車交通、物流。其中在汽車交通領域,美國僅有 16 家獨角獸企業,而中國則有 47 家;在美國,與物流相關的獨角獸企業有 14 家,比中國少 7 家。

全球的獨角獸企業都在哪兒?美國650家,中國347家

截止到 2023 年 1 月底,中美共 997 家獨角獸,估值總額超 3 萬億美元。根據 IT 桔子資料,我們将獨角獸按照不同估值區間進行分類,如 10-20 億美元、20-30 億美元等,并總結中美獨角獸在各估值區間占總體的百分比,以及對比分析各估值區間下獨角獸的數量等。

對比各估值區間的總體占比,中美獨角獸整體上具有相似的分布特點,即随着估值數額的增加,獨角獸企業數量逐漸減少,絕大部分獨角獸企業的估值不超過 50 億美元,中美兩國估值在 10-20 億美元之間的獨角獸企業均占總體的 54% 左右。

從各估值區間的數量分布來看,值得關注的是,美國估值超過百億美元的超級獨角獸有 35 家,而中國共有 19 家企業,其中,估值在千億美元以上的企業中國卻有 4 家獨角獸,美國則僅有 1 家。以下是中美超級獨角獸企業清單:

全球的獨角獸企業都在哪兒?美國650家,中國347家

相較于中國而言,美國超級獨角獸中行業分布相對豐富,如區塊鍊、工具軟體、體育運動等領域都産生了估值超百億美元的獨角獸企業,且集中度也更高,如近 30% 的企業來自于企業服務。不同于中國已擁有 4 家獨角獸估值突破千億美元,美國現有的千億美元級别的獨角獸僅有 SpaceX 一家,餘下超級獨角獸企業估值大多數在 100-200 億美元區間浮動。

全球的獨角獸企業都在哪兒?美國650家,中國347家

根據 IT 桔子資料,2014-2022 年中美曆年新增的獨角獸企業數量變化如圖所示:

全球的獨角獸企業都在哪兒?美國650家,中國347家

整體上看,中美新晉獨角獸數量均逐年增加,呈上升趨勢,并且在 2020-2022 年期間發生相似的新晉企業數量上的波動,即均在 2020-2021 年迎來新晉獨角獸的增長,從 2021-2022 年面對一定幅度的回落收縮,但不同的是二者的波動程度。

如在 2020-2021 年度美國新晉獨角獸從 68 家攀升到 234 家,而中國僅從 74 家新晉獨角獸變化到了 112 家。除此之外,中美兩國在個别年份上呈現異常波動,如美國在 2016 年新晉獨角獸跌破至 7 家,是近十年内的一個谷底年份,而中國新晉獨角獸數量在 2018 年增長到 95 家,使其成為僅次于 2021 年的波峰。

全球的獨角獸企業都在哪兒?美國650家,中國347家

IT 桔子統計發現,無論中國還是美國,一個企業成長為獨角獸的時間均呈正态分布,即在 5-8 年以内成長為獨角獸的企業數量最多,而成立 1 年就成為獨角獸企業也相對較少,極少數企業需要花費 20 年以上的時間才能成長為獨角獸。

根據 IT 桔子資料,截止到 2022 年底,中國獨角獸企業共有 347 家。

城市分布雖然仍然較為集中,但是已有向其他省份分散轉移的趨勢,如北京市獨角獸企業共有 98 家,與去年的數量相近,仍是中國獨角獸企業聚集的中心,而上海市、廣東省的獨角獸企業分别有 74 家、71 家,相較于去年兩個地區的差距越來越小,今年已近乎平分秋色,同時,河北省,青海省等地區突破了「零」的現狀,開始擁有獨角獸企業。

全球的獨角獸企業都在哪兒?美國650家,中國347家

從各省份擁有的獨角獸企業估值總額來看,排名則出現一定的變化。估值總額排在第一的依然為北京市,獨角獸估值總額 6161.89 億美元,平均估值為 63 億美元;排在第二的為浙江省,28 家獨角獸企業,估值總額 3737.61 億美元,平均估值達到 133 億美元,廣東省排在第三,為 3415.83 億美元,平均估值為 48 億美元;上海以 2284.18 億美元估值總額,排在第四,平均估值為 30 億美元。相較于去年,北京市估值總額降低 612 億美元,廣東省降低 178 億美元,而上海市、浙江省估值總額都有所上升。

全球的獨角獸企業都在哪兒?美國650家,中國347家

根據 IT 桔子統計,2022 年度中國共有 49 家企業退出獨角獸榜單,其中有 27 家成功實作 IPO,由于政策影響或者行業變化退榜的各有 4 家,被收購的獨角獸則有 2 家,3 家因經營困難退出,1 家走向破産倒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