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擰開兩千個核酸采樣管,這隻破皮的手讓千萬人動容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阻擊戰中,有這樣一群“幕後英雄”,他們與病毒面對面,與時間做鬥争,與死神搶生命,他們是檢驗人。

本輪疫情發生後,各類工作量激增,核酸采樣和檢測人員堅守崗位分秒不停。

這幾天在社交媒體上有一隻破皮的手,迅速“火出圈”,播放量破千萬。視訊中,這隻手大拇指指腹的皮破了好大一塊,食指指節上也有一個破皮水泡。此外,每個指尖都有皺起、泛白。

這是上海市第七人民醫院檢驗科分子組成員、96年出生的檢驗技師羅嘉俊,在擰開近兩千個核酸采樣管之後的手。

羅嘉俊原本在急診做核酸,工作量相比PCR實驗室來說算是少的。“破手”的那天,忽然來了個萬管“大單”,科主任急調羅嘉俊參戰。

羅嘉俊還從來沒有一個班做2000多個樣的經曆,“一手擰蓋,一手加樣,到了淩晨4點多就感覺快虛脫了,出來脫掉防護服,摘下手套發現自己擰蓋的大拇指和食指起泡了。一碰,皮就翻起來了。”

小夥伴們拍了張圖檔發了朋友圈。沒想到,被制作成短視訊後,一下子火出圈了。

網絡上有許多人問,為什麼不用機器做呢?

對于這個問題我想說,機器它太慢呀!

一台自動加樣儀加一闆樣要25分鐘,而人手隻需要10到15分鐘。面對如今的檢測量,機器不緊不慢的效率真的是讓人抓狂。而且更重要的是,一台機器的占地面積也不小,PCR實驗室根本沒有那麼大的空間均給加樣儀。

24小時不停歇,8小時3班倒

醫院檢驗科除了要做好每天門診和住院患者的幾千份标本外,還肩負起大量額外的核酸檢測任務。特别是在進行大規模核酸檢測時,醫院檢驗科的擔子可以說是重達千鈞。

PCR實驗室24小時不停歇,機器是不會感覺疲憊的,隻要機器能轉,所有檢驗人也必須不停轉。穿上密不透風的防護服,戴好面罩、護目鏡、雙層手套,在不足10平米的小屋裡檢驗人就開始了一天的戰鬥。

每一批核酸檢測,從标本處理到核酸提取、核酸擴增,再到檢測結果,每個班次要在負壓環境中至少工作8個小時以上。第一組人員完成工作後從實驗室出來,第二組人員馬上進場,待到第二組人員也精疲力盡之後,第三組人員又馬上進場。

擰開兩千個核酸采樣管,這隻破皮的手讓千萬人動容

長時間的操作讓手臂變得僵硬,脫去防護服時,連手都是顫抖的。其實不光是手臂,肩頸、腰背甚至是臀腿,渾身上下就沒有不酸痛的地方。對抗疫情的這段時間,有不少檢驗人都是以患上了嚴重的腰肌勞損、頸椎病。

手沒破過皮,臉沒出過血,都不叫檢驗人

日均兩三千人次的檢測量時刻在考驗着檢驗人的身體極限。在完全是手工操作的情況下,有多少樣本,就要重複多少次相同的步驟。

一個班次的工作下來,許多人的手掌都被磨破了,他們的手指都經曆了破損、修複、再破損的過程。疫情三年,檢驗人的大拇指和食指都有了一層繭。

擰開兩千個核酸采樣管,這隻破皮的手讓千萬人動容

圖源:複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檢驗科

密不透風的防護措施大大地加深了檢驗人的工作難度。防護服+護目鏡+防護面罩的組合,負二十千帕的負壓實驗室一待就是8、9個小時的工作強度,檢驗人極易缺氧,每次脫掉防護服,都會不自覺地大口大口地吸入新鮮空氣。

連續8、9個小時的高強度緊張工作,頭發濕透、衣服濕透。N95口罩的金屬夾給臉上帶來一層鮮紅的劃痕,挂耳的帶子也在耳後勒出斑斑血印。

辛苦可想而知。

支援前線7天,睡3-4個小時,現在隻想躺平

核酸檢測過程中的每一個工作環節都要求檢驗人精力高度集中,但是每一個工作環節卻又高度重複。持續工作幾小時後,會明顯的感受到精神狀态的衰弱。

一個在疾控中心檢驗科上班的同僚曾跟我說,外出支援了7天,平均每天隻睡3-4個小時。

他告訴我,他們往往是穿着全套防護服,在等标本送來的間隙,躺在實驗室的地闆上,裹一個黃色垃圾袋,枕一盒移液器槍頭,抓緊時間補充精力。不管是四十歲的組長,還是二十多的年輕人,都這樣持續拼了一星期。支援結束後,他告訴我,“太累了,現在我隻想回家躺平。”

擰開兩千個核酸采樣管,這隻破皮的手讓千萬人動容

檢驗人雖然不像醫生護士那樣直面患者,但是他們用标本搭建了與患者溝通的橋梁。一份份檢驗報告單是他們送給患者生命健康的守護符,能夠為醫生送去放心、為患者帶來安心。

如今,檢驗人抗擊疫情的辛苦和付出,正逐漸被更多人看見。贊揚的聲音、鼓勵的話語、肯定的眼神,讓檢驗人感覺到了被重視的滋味。

但不可置否的是,這幾年一線的檢驗人實在是太累了。他們不是超人,也會感到疲憊,請問能給他們更多休息的時間和更比對的待遇嗎?

封面來源:新華社

部分資料來源:央視新聞用戶端、解放日報、浦東釋出

編輯:任裡程 審校:小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