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兄弟姐妹相處,最好的關系,就是“沒關系”

兄弟姐妹相處,最好的關系,就是“沒關系”

都說,兄弟姐妹是自己的家人,血脈相連,有着割舍不斷的緣分。

曾看過這樣一則新聞:

一位女士的父親生病住院,需要進行手術。

得到消息後,她的三個大爺、一個叔叔,小姑和小姑父開車趕到了醫院。

醫院不允許那麼多人進去,父親的兄弟姐妹們就在醫院門口的花壇邊坐等了一上午,直到父親手術結束。

這一幕,簡直溫馨至極!

半生父母恩,一世手足情。在這世間,除了父母之外,兄弟姐妹便是我們最親的人了。

然而,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兄弟姐妹都能和睦相處。

正所謂,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兄弟姐妹一旦各自有了自己的家庭,就成了真真實實的兩家人。

這份親情如何維護,值得我們所有人學習。

兄弟姐妹相處,最好的關系,就是“沒關系”

01

兄弟姐妹走得太近,是一場災難。

看過一句話,走太近,對于美來說是一種不可逆的摧殘,對事對人都是。

深表贊同。

尤其是兄弟姐妹之間,越親密,就越容易滋生沖突。

《父母愛情》中有這樣一幕:

安傑懷孕,可丈夫公務在身,小姑子又在鄉下,沒人照顧的情況下,安傑思慮再三,邀姐姐安欣前來陪自己。

可同樣是大戶人家的小姐,安傑過的是令人羨慕的生活,安欣和丈夫卻在黑山島上勞作。

有一日,安傑無意間說了一些抱怨姐姐的話,導緻姐妹之間發生了争吵。

俗話說:“兄弟不共财,姐妹少往來。”

兄弟姐妹關系再好,也親疏有間,裡外有别。

就像安傑和安欣,因為各自處境不同,即使帶有血緣關系,差距變大了也就變得不再單純了。

如此,交往頻繁了,沖突也就增多了。

02

兄弟姐妹之間,最好的關系,就是沒關系。

兄弟姐妹之間,講究有來有往,但更講究來往有度。

發小跟我比較親近,經常找我聊天,聊起她姐姐,她曾表示沒有人比她和姐姐更親近的人了。

然而,她們姐妹還是鬧翻了。

姐夫在外賭博,欠了巨債,無法償還。發小為了姐姐,可以說是出錢又出力,可姐姐始終縱容姐夫。

作為親妹妹,知道姐夫的行為是無底洞,她勸姐姐離婚,但未果。眼看着姐姐爛泥扶不上牆,索性再不借錢給姐姐。

後來,兩個人大吵一架,不相往來。

其實,親兄弟姐妹之間的關系,看似親密,可實際上卻特别容易“破碎”。

小時候,在父母的臂膀下,大家感情好,可以穿一條褲子;可長大了,感情變壞的時候,往往更六親不認。

作家畢淑敏曾說:“親近地保持距離,才是最恰當的交際方式。”

深以為然。

一盤菜,你再喜歡,吃多了都會膩,唯有間隔一段時間吃一次,你才會對它的美味牢記于心。

兄弟姐妹相處,也是如此。

在對方遇到難處的時候,雖不能袖手旁觀,但也别瞎熱情。

有分寸感的相處,才能讓兄弟姐妹之間的感情發展得更和睦。

兄弟姐妹相處,最好的關系,就是“沒關系”

03

親情,需要用心經營,用心建設。

手足情是血脈相連的,是父母留下的期待,是人間真情的展現。

兄弟姐妹之間的緣分,也可以說是這世間難得的緣分。

珍惜兄弟姐妹情,隻有學會正确相處,才能感受到更幸福的親情。

有人說,兄弟姐妹交往,進一步是溫暖,退一步是舒心,但不遠不近最好。

對此,我表示贊同。

人與人之間,無論關系多麼親密,都要保持一定的距離感和界限感,如果缺乏距離感和界限感,很容易出現問題。

這就如同一群抱團取暖的刺猬,抱得太緊,身上的刺會紮傷對方,如果離得太遠,又無法依偎取暖。

是以,它們需要不斷嘗試,最終于找到一個既不紮傷同伴又不感覺冷的距離。

兄弟姐妹之間也是,各自最舒服的活法,是不要走得太近,這既是修養,也是換位思考。

記住,彼此交往,别越界,别依賴,别幹涉,隔着一段距離去欣賞才是最美好、最長久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