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繇《薦季直表》,拓本,正書,原石藏于北京北海公園閱古樓。此表為鐘繇七十高齡之際,向已稱帝的曹丕推薦舊臣季直的表奏。系楷書,布局空靈,結體疏朗,體勢橫扁,尚有隸意。雖有諸多不足之處,結體法度均不如晉唐工整,但天趣盎然,妙不可言。

後附陸行直跋:右漢鐘繇《薦季直表》真迹,高古純樸,超妙入神,無晉唐揷花美女之态。上有河東薛紹彭印章,真無上太古法書,為天下第一。予于至元甲午,以厚資購得于方外友存此山,後因飄泊,散失經廿六年,不知所存。忽于至正九年六月一日複得之,恍然如隔世事,以得失歲月考之,曆五十六載。嗟人生之幾何?遇合有如此者,後之子孫宜寶藏之。吳郡陸行直題于壺中,時年七十有五。
陸行直是元代時期首次購得《薦季直表》的藏家,從這則題跋可知,陸行直認定這是鐘繇的真迹。并認為這件作品高古純樸,超妙入神,沒有晉唐楷書的姿媚,是無上太古法書,應為天下第一。而且他經曆五十六年間對《薦季直表》得而複失、失而複得的傳奇經曆,對這件他所認定的鐘繇真迹自然是格外珍惜。
吳寬在題跋中也認為這件作品是鐘繇的真迹。他說:“史載鐘太傅事魏殊有偉績,此《薦季直表》,又見其為國不蔽賢之美,其書平生所見特石刻耳。若真迹之存于世者則僅止此,啟南所藏法書甚多,吾固知其不能出此上也。”
人物小記
鐘繇(151一230),字元常,穎川長社(今河南長葛東)人。舉孝廉為郎,曆官侍中尚書仆射,封東亭武侯。魏國初建,遷相,明帝即位,遷太傅,人稱“鐘太傅”。工書,師法曹喜、蔡邕等,博采衆長,兼善各體,形成了由隸入楷的新貌。與張芝、王羲之齊名,并稱“鐘張”、“鐘王”。并同張芝、王羲之、王獻之合稱“書中四賢”。真迹不傳,傳世法帖有《宣示表》、《賀捷表》、《薦季直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