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間五韻繪妙曲

老爹生前曾多次玩笑,讓我為他的畫作一篇評論文章,我也的确認為玩笑是以未曾動筆,轉眼他老人家已仙去三周年,想來總要完成老爹這一心願方為圓滿。評論文字最是難寫,一則并非創作者本人,實難深解其真心意。二則以旁觀者身份帶入未免因個人喜好而有所偏頗。是以相對于評論文字而言,個人更傾心于直接看創作者本人的心得分享。那些霎時間的真悟體會,比任何别人的評論都更精确更珍貴。私以為,對于前輩們一生心血所累積的經驗,當珍惜,那不是多讀一牆書,背誦一摞藝術史所能比拟的!《白雲無門——樂泉談書道》與《梅下清思》中老爹對于藝術創作進行了完整細緻的詳叙,凝聚了他本人一生對于藝術的了解與經驗之談,如此毫無保留的經驗傳授,實屬難得!

人間五韻繪妙曲

《孟浩然詩意圖》178cm x96.5cm

老爹一生始終以詩人自居,對于他來說,寫字則應與繪畫詩歌,篆刻等為一體并互相應和,但也皆不過是頤養性情的方式而已,沒有多了不得。無論哪種創作形式,作品自身的存在,便已是一種最好的诠釋,所謂大道至簡,大音希聲,不懂得無需多言,該明白的也自然會明白。曾經與老爹探讨藝術謂之:藝術創作就如熬煮一小鍋白米粥,砂鍋、清米、淨水,小火慢炖,素心以候,假以時間,慢慢滋養,天然味成。料多則味雜,一顆雜亂浮世的心,怎能炖出一鍋好粥呢?

老爹曾在他的著作《白雲無門——樂泉談書道》裡說過:“對于藝術創作的認識,就是認識你自己的過程,你會逐漸清晰的将自己呈現在人們面前,一旦你内心擁有光明的力量,你的作品自然會散發出明亮的色調。”私以為,所有的藝術,無論哪一行到了某一個段位上,那就應該都是相通的。仿若一位美人兒,袅袅婷婷,顯現于眼前,無需多言,美就成了!此時此刻,任何的語言皆多餘而蒼白。

而至于藝術創作本身,其最大的魅力,正在于她的随機性與不确定性。似乎一切都在不斷變化之中,這是藝術創作最最迷人的地方。老爹曾說:“不重複自己,是創作的意義、價值之所在。不為人“役”書,不為迎合,是文人見性的風骨。做人有風骨,筆墨方可。”以心馭筆,以神馳墨,筆與墨與水與紙交融互動,互相生發,不斷有新的靈感觸發而生,因而能得天生之靈趣。是以藝術創作不是設計,沒法設計,若當真按着設計步驟來,就失去了創作的意義。創作是活的,是靈動的!是有生命力的!

人間五韻繪妙曲

《山雲欲曉》

老爹的繪畫與其說是畫出來的,不如說是寫出來的更确切。首先無論是書法還是水墨畫,過硬紮實的線條造詣是必備的基本功。所謂書畫同源,紮實的書法線條于水墨畫而言至關重要,否則出來的繪畫線條很容易軟、爛、漂如無根之浮萍。記得九十年代初老爹受邀創作一幅大作品,當時對方提供的大尺寸宣紙長長的在地面上鋪陳開來,或因并非純粹的宣紙,質地非常厚實,一般的水墨上去後浮于表面而難以滲透,老爹當即讓人将水換成白酒,大大的毛筆混合着墨汁與白酒,在紙面上行走,那每一個字仿若駕着黑馬的騎士,在一片白色空間中淩冽而過,又似豔麗的黑蓮花于白雪中綻放,濃烈而蒼辣。

他老人家常說:“寫字要有力度,不能漂,手勢要松,而點畫之間,如墜千金之石,要能得以筆“殺紙”之念力,以筆為刀,以墨殺紙,如冰入水,飒而不浮。”此時的紙面仿若另一個空間,你以心凝神,精準有力的切入,穿透而不溺于其中,此時此刻人與筆與墨與水已融為一體,刹那間,當下一切所謂技法皆已不存在,甚至已忘卻自身的存在。所有的技法都是皮毛,皆是為找到自身靈性,成就你自己而準備的。能得精湛技巧,同時又能不囿于技,筆筆有出處,筆筆見性,看似雲淡風輕,實則早已将一腔爐火純青臻化于無形。此為心法。

老爹曾在《書道說》一文中為書道藝術做了定義:

書道啟于三個層次的疊進:

一技法,二心法,三自然法。

技法為入門之基礎,心法因人而異,自然法合于道。

《白雲無門——樂泉談書道》(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2015年)

人間五韻繪妙曲

《遊林曲之一》

馬一浮曾雲:山川無古今,禅心一物無。五代學者譚峭議論書畫,認為“無筆墨之迹,無機智之狀”,才是上品。創作的過程,無論色彩,筆觸,構成,就是在尋找一種平衡,其實就你自身與外部世界的一種互動平衡,莫奈、馬蒂斯、畢加索皆直接或間接受到中國藝術的影響,藝術是沒有邊界的,所謂畫如其人,你的心是怎樣的,你看到的世界便是怎樣的。

在《漢碑中的建築意味》一文中老爹曾言:漢碑書體所具有的天然的“建築”意味,令觀者視覺産生疏闊博大的“空間感”,氣象渾穆高古。晉唐以後帖學盛行,限于紙上平面的趣味,而碑學則需一種“立體”的審美思維,給學習者以更為廣闊的空間領略。。。而氣象博大不在于頓挫之間,漢碑給人的整體印象是筆意高古,氣脈渾然,意象蒼茫,精神高邁。真正好的作品内在包容的元素是很豐盈的,取法高,氣韻自然高古,而寫漢碑,須從漢碑的整體氣象入手。

人間五韻繪妙曲

《山間明月》

了解他老人家所提倡的書道藝術,其實是一種人文精神的不斷提升,把人内心那種原初的美調動出來。從三代甲骨大篆傳延下來的漢碑石刻,雄渾博大的氣象,厚重開闊的氣質,動人心魄而不露痕迹。做人要有風骨,藝術亦然。筆底要見真性,生活永遠高于藝術,在藝術上你要有膽量“破執”在生活中要有能力除去“心障”不斷開闊自身的思維格局。王陽明龍場靜修悟道“格物緻知”,蘇轼面臨人生變故雖選擇“忘我而返歸自然”但仍心系民生,胸懷天下,于蒼茫天地之中而得:“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黃公望抛卻浮名隐居山林而得《富春山居圖》。。。

那些是何等的心量與格局!

人間五韻繪妙曲

《遊林曲之二》

其實欣賞藝術,很有趣,表面看的是字畫,本質又何嘗不是在看人呢?所謂字如其人,畫亦如此。想了解一個人的内心世界,無需見本人,看他的字或者畫便可略知一二。

大千世界,繁華世間,于紛繁複雜的各種混沌與傲嬌中,總會有那麼些特立獨行的筆觸,溫潤中雜糅着蒼茫淩冽的氣質,仿若夏夜微風中盛開的晚香玉,靜立于時空交錯之中,混入小豆蔻與烏木,再熏以淡淡的松煙調和,緩緩綻放,于無聲處,入侵你的視覺、味覺,觸動你的心神,千絲萬縷,動人心弦。那些筆墨似心畫,融入這世間,千變萬化,妖娆多姿,令人目不暇接,望塵莫及。仿若真正的世外高手,何須武器,人便已修成利器;無需動手,一個心念,便已心領神會,高下立現。

人間五韻繪妙曲

《鶴》

老爹曾言:“書受之于天象出入于人之心相,體現的是人格與精神,還原的是人的本性。”真正的高手應是最貼近本心的,同時也可能是最接近地氣的。且莫上來就論“禅定”與“如如不動”。在你尚未體味人間三昧的時候,一切都是空談。縱使你有孫猴子那般上天入地的能耐,不也得入那煉丹爐,煉個七七四十九天,不也得曆那九九八十一難嗎?做藝術與人生一樣,寫字畫畫更無需怕寫壞畫壞,所謂不破不立,方得真悟。結果并不重要,過程中的酸甜苦辣,五味雜陳,經曆過熏染、釀造,升華而凝煉出的那顆純甄之心,才是精華!有句話說得好,人的一生中,敵人隻有自己,能夠決勝千裡的,永遠是内心的力量,跟外界那個看似激烈喧嚣的世界無關。人生最大的障礙是自己,如若無法破除我執,則很難獲得快樂。

人間五韻繪妙曲

是以不妨在心底種上一朵向陽花,面對世事無常,要有勇氣與膽量,哪怕不斷的将自己打碎,亦可再重塑一個全新的自我!

李白有詩曰:“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人生不過百年,也許這一程旅途,将五味雜陳,上山入海,曆經百煉,但無論怎樣,你亦可将生命中的酸甜苦辣不斷熬煉,将這五味凝煉成五味妙韻,萃其精擇其華,怡養身心,潤澤靈魂,繪養人間,那走過的每一步,都會幻化成内心的瑰寶,豐滿你的人生趣程。是以當珍惜,少一些糾結,多一些勇氣,凡所經曆,皆會有收獲。

所謂一念初心終不棄!

願我們皆能尋得那真心之所在!

策馬揚鞭,并一路向前!

樂曉菊

二零二二年春

于金陵萬千蓮花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