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家有學齡前孩子,父母更要重視這10大教育培養,未來成長更順利

家有學齡前孩子,父母更要重視這10大教育培養,未來成長更順利

在這個世界上,除了極個别生理上有缺陷的孩子之外,對大多數正常孩子來說,其實在智力發展上并沒有什麼大的差別。

但後來随着時間的推移,不同孩子之間卻逐漸拉開了差距,這裡面固然有教育資源占有的差距,但家庭教育環境的不同才是決定性的因素,尤其是在學齡期之前的家庭教育環境,對孩子的未來一生産生深遠的影響。

一個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非常忌諱家長過度焦慮,家長如果帶着這種過度焦慮的心理,一是會把負面情緒折射到孩子身上,孩子也變得過度焦慮;二是會使教育行為産生“變形走樣”的後果。

在教育孩子過程中,很容易出現兩種極端教育行為,一種是家長拼命“雞娃”,從幼稚園開始就讓孩子提前接觸拼音、識字、算術等等,這明顯違背了孩子的發展特點,隻顧眼前,卻挫傷了孩子未來長遠的學習興趣,變得适得其反,這樣的教訓在我們身邊并不少見。很多厭學的孩子就和小時候家長采取超前超綱的錯誤教育方式有關。

家有學齡前孩子,父母更要重視這10大教育培養,未來成長更順利

還有一種家長受到所謂快樂教育理念的影響,在教育孩子這件事情上直接“躺平”,美其名曰“順其自然發展”,卻忽視了學齡前孩子的敏感期,錯過了孩子的最佳發展期,而且這種錯過是終身的,後期難以挽回。比如,在孩子的閱讀敏感期,如果我們有意識地對孩子加以閱讀興趣方面的引導,就能培養孩子濃厚的閱讀興趣,孩子在将來會真正愛上閱讀。否則,等到孩子大了,無論家長怎麼使出渾身解數,孩子都不會真正愛上閱讀。

有的家長抱着快樂教育的理念佛系躺平,沒有注意到孩子的敏感期,錯過了加以刺激的好時機,這都是因為不了解孩子的發展特點導緻的。加以合适的刺激,是完全可能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甚至學習第二門語言的機會。

以上這些都是我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需要加以注意的事項。

我們接下來就是要好好捋一捋:要如何幫助學齡前的孩子做好準備,以适應未來漫長的中國小學習生活和各種人生中的挑戰?

家有學齡前孩子,父母更要重視這10大教育培養,未來成長更順利

對家長而言,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消除過度焦慮或者是放任不管的态度,對教育孩子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和足夠的耐心。

對學齡前孩子而言,是否可以獲得足夠的安全感、自主感、效能感,具備這個階段的核心素養,才是學齡前孩子教育的重點。

至于說到學齡前孩子的核心素養,恰恰不是很多人以為的學科教育,而是孩子的敏感關鍵期教育、各種良好習慣的養成、四格(品格、性格、人格、體格)的建構等等。

毫無疑問,一個具備清晰的邏輯思維,會思考,懂解決問題,學習力強的孩子,無論在哪裡,都有保持優秀的能力,而這才是影響孩子一生的因素。

當然,我們也要看到,對學齡前孩子來說,如何去發展他們的能力,提升他們的學習力,并不是靠孩子自己就能做到的,這需要家長的指引和培養。

是以作為家長的我們,并不隻是坐等孩子自我成長,更不是去阻礙孩子的成長,而是要盡自己所能,給孩子創造發展能力的機會,然後再靜待花開。

家有學齡前孩子,父母更要重視這10大教育培養,未來成長更順利

建議我們家長從以下十個方面入手,對學齡前的孩子進行全方位的教育培養。

一是對孩子的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等方面進行訓練。這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基礎。

二是抓住孩子的敏感期教育。比如語言敏感關鍵期、動作敏感關鍵期等等。

三是培養孩子的各種良好習慣。比如良好生活習慣、良好行為習慣、良好學習習慣等等。

四是幫助孩子建構“四格”(品格、性格、人格、體格)。

五是培養孩子的各種興趣愛好,尤其是閱讀興趣愛好。一個真正熱愛閱讀的孩子,他在學習上将占據大多數同齡人所不能及的優勢。

六是為孩子創造各種表現自己的機會,打造強大的自信心。

七是培養孩子的邊界感和規則意識,避免滑入人人讨厭的“熊孩子”行列中。

八是培養孩子自我保護的意識。對生命的敬畏要從小培養,才能護孩子一世周全。

九是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動手能力強的孩子更容易對新生事物産生探索欲。

十是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意識。

家有學齡前孩子,父母更要重視這10大教育培養,未來成長更順利

要想讓學齡前的孩子在未來學習生涯中能走得行穩緻遠,以上這十個方面的教育培養不能少。

對我們家長來說,需要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去加以觀察和發現他們的發展變化,采取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的教育方式,這樣才能促進孩子更好地成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