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你先結婚拿了彩禮再說,要為弟弟考慮”聽完母親的話,她終于醒悟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曾說過一句話:“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可見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有多嚴要。如果原生家庭的氛圍比較好,被疼愛擁抱着長大,這樣的人,肉眼可見性格也比較溫和。反之,性格一般都比較尖銳或者極端。

尤其是重男輕女的原生家庭,“吸血蟲”一般的親人,對女孩子來說,如果沒有意識到改變和逃離,就會是一生的枷鎖。《歡樂頌》中的樊勝美,美麗大方,聰明能幹,但她的生活依然一團糟,因為她一直背負着原生家庭的壓力,一直被原生家庭壓榨。

“你先結婚拿了彩禮再說,要為弟弟考慮”聽完母親的話,她終于醒悟

她有句名言:“一個人的家庭,就是她的宿命。”她沒有選擇改變和逃離,讓我們有種“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感覺。她的話其實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但是隻适合不願意改變或者說不嘗試改變的人。如果願意改變和逃離,一個人的原生家庭,就不會是她的宿命。

就如同在愛情中,任何時候的及時止損都不晚一樣。和不好的原生家庭,做出一定程度上的切割,任何時候都不晚。切割掉不好的,過程會痛,會受到阻力,但最終的結果是好的。

如果我們身邊都是這樣的情況,我們很大機率不會覺得這種情況是不對的。就像是王茹,她出生在農村,當時村裡幾乎都挺重男輕女的。少數幾家對女兒也是一視同仁的,都是家境比較好的人家。是以王茹對父母對待自己和弟弟的不同待遇,并沒有很大的排斥。

“你先結婚拿了彩禮再說,要為弟弟考慮”聽完母親的話,她終于醒悟

換一句話來說,她能感覺出來父母對弟弟的偏愛,但覺得身邊的人都這樣,那就沒有什麼問題。她最終感覺到自己的父母太偏心,完全把她當成了一個工具,而徹底心寒決定和原生家庭切割,是在準備結婚的時候。

王茹和男友趙強是自由戀愛,對方也是普通家庭,一開始王茹的父母壓根就不同意。王茹長相清秀,上門說媒的人不在少數,不管哪一個,條件都比趙強好。她父母一直沒有定下來,純粹是在騎驢找馬,兩人做夢都沒想到,王茹居然自由戀愛了。而且一直聽話的女兒,在婚姻大事上,頭一次開始強勢。

好說歹說,父母同意了婚事,但是提出來的要求,讓人目瞪口呆。父母提出20萬的彩禮,但嫁妝隻有簡單的小物件,最關鍵的是,直接表明彩禮要留在娘家,給弟弟結婚買房用。這個要求一說,不僅趙強家裡不樂意了,王茹自己也覺得有點過分。

“你先結婚拿了彩禮再說,要為弟弟考慮”聽完母親的話,她終于醒悟

王茹和父母表示,為了結婚,趙強買房買車,還要籌備婚禮,已經掏空了積蓄。更何況當地就沒有這麼高的彩禮,并且一毛錢都不給自己帶回婆家,這怎麼行?但母親卻說:“怎麼别人家的姑娘結婚嫁人,彩禮都留在娘家,給弟弟娶媳用,怎麼到你這裡話就這麼多?你别忘記了,我供你吃穿,還讓你念了9年書,就算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這點要求你都應該做到。”

王茹開始委屈了,她工作以來的所有收入,除了自己的日常開銷,剩餘的都是母親拿走了。最後變成了弟弟的轎車和新蓋的三層樓房。難道這些不算是報答嗎?可母親不認可這些,翻來覆去就說不留下彩禮,就是不孝順,而且還必須要這個數目。

接下來的日子,王茹的生活被母親搞得亂七八糟,就連工作都受到了影響。她看着母親隻顧兒子,不管這樣對女兒是不是太過分,也完全沒有考慮過,如果女兒答應了,以後在婆家的日子要怎麼過?就這麼跟在自己屁股後面,逼迫自己,要麼要錢,要麼分手。王茹心寒不已。

“你先結婚拿了彩禮再說,要為弟弟考慮”聽完母親的話,她終于醒悟

可能一個人在心寒之後,特别容易清醒。王茹好像忽然就轉過彎來了,她從自己懂事之後的記憶開始回想,最後覺得自己的父母就是重男輕女,把自己當成了一個工具。這個事情,不是說别人也這樣,就是對的。王茹覺得不公平,她明明付出了這麼多,為什麼最後還要搭上自己的婚姻?

最後她痛定思痛,和趙強商量好之後,兩人就說已經分手了。其實王茹父母對女兒分手這件事情,是無所謂的,他們本來就不滿意王茹找一個家境普通的婆家。但王茹之後表态,既然不能嫁給自己喜歡的人,那這一輩子自己就不結婚了。而且因為以後都不結婚了,是以自己的工資從現在開始,要自己存起來給自己養老。

總之,王茹的意思是,除了生活費,她不會再給家裡錢,也不再繼續養着弟弟。這下可好,她父母着急了,大吵大鬧沒有效果之後,王茹母親開始打感情牌,訴說了一堆養育子女的不容易,最後居然說:“你要是不想結婚也可以,你就為了家裡,先結婚,把彩禮拿到手,然後再離婚不就行了?”

“你先結婚拿了彩禮再說,要為弟弟考慮”聽完母親的話,她終于醒悟

如果說王茹原本對父母還有一丁點顧慮,母親這句話一出,她直接就氣笑了。她很快就從家裡搬了出去,然後換了工作,并且交代了新公司所在大廈的保安,不讓父母進入。更是和父母說,如果他們再來鬧騰,那她就直接鬧到弟弟公司去,後續弟弟找一個女朋友,自己就去破壞一個。

真正豁出去之後,娘家父母其實也怕了,其實很多重男輕女的父母,他們的優勢無非就是女兒的不忍心和沒有醒悟。隻要作為女兒,真的能豁出去,他們也是怕的。故事最後,自然是王茹和趙強結婚了,兩人旅行結婚,并沒有給父母參與的機會。除了生活費和一些必要的開銷,她也真正做到了和娘家的牽扯越來越少。

這麼做了之後,王茹發現自己的生活比以前好了很多,或者說她發現原來女孩子也能這樣生活的。雖然父母一直和村裡人說她不孝順,可那又如何呢?對她沒有任何影響,畢竟她又不靠村裡人生活。

“你先結婚拿了彩禮再說,要為弟弟考慮”聽完母親的話,她終于醒悟

《心的重建》的作者曾經說過:“若你認定原生家庭是你的宿命,那你就輸了。因為隻有自己,才能找到所有問題的出口,隻有自己,才是那個可以改寫命運的人。”深以為然,想要擺脫原生家庭的枷鎖,隻能靠你自己。

是想做《歡樂頌》裡面的樊勝美,還是《愛的厘米》裡的關雨晴,取決于你自己。希望出生在重男輕女家庭的姑娘,能和王茹以及關雨晴一樣。不要放棄自己,要及時醒悟。要明白,你确實無法選擇原生家庭,但你可以選擇如何過好這一生。有時候,豁出去,結果不一定是壞的。

“你先結婚拿了彩禮再說,要為弟弟考慮”聽完母親的話,她終于醒悟

--END--

圖檔|網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