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4年肺結節不管不顧,最終演變成肺癌!定期随訪莫當玩笑話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個案例,這位老人今年60歲,剛剛退休,在疫情期間進行體檢,發現他的右肺有一個三公分的惡性良性腫瘤。

但這位老人十分樂觀,在我的追問下得知,這個惡性良性腫瘤原來是已經陪伴他14年的肺結節,他覺得肺結節雖然發展成為肺癌了,但這14年都沒有感到不舒服,是以認為它是良性的。

我建議他做一個全身的派特ct檢查,結果發現這個肺癌是高代謝的,當然代謝的程度不是很高,也沒有全身轉移病竈。

14年肺結節不管不顧,最終演變成肺癌!定期随訪莫當玩笑話

我專門調回來他前幾年的片子看,确實前幾年,在右肺下葉就有這個結節,而且它每年都在緩慢生長。雖然非常緩慢,但還是說明,這個結節是一個惡性良性腫瘤,而且在發生變化。

而今年,老人的這個肺結節長在右肺的下葉和中葉交界的地方。它侵犯了中葉,長在中葉的部位,它發生跨葉生長,是以必須按照聯合中下葉的切除才能切幹淨。

我們醫生也很好奇,為什麼老人的肺結節14年才發展成肺癌?

通過病理提示,該肺癌是粘液腺癌,就是這個癌裡面,很多粘液的成分,它長得很慢。

但還是希望大家知道,雖然這種特殊的惡性良性腫瘤,生長非常緩慢,可它還是在生長!是以我們發現肺結節,尤其是大于一公分的結節,一定要每年随訪,而且要前後對比,發現結節變化了,盡早安排手術。

比如這個病例,如果他早幾年發現惡性良性腫瘤在生長,進而進行手術的話,可能就不需要做中下兩個肺葉的切除,隻需要做下肺葉的切除,就能切得很幹淨了。

14年肺結節不管不顧,最終演變成肺癌!定期随訪莫當玩笑話

再次強調,如果确診肺結節,哪怕結節生長很緩慢,也不能放松警惕,需要定期随訪!

發現肺結節為什麼要随訪,而不直接手術?

醫生都會建議大部分肺結節患者進行随訪,尤其是小于一公分的肺小結節患者,因為肺小結節很多時候判斷不出來,它是良性的還是惡性的,需要病人動态随訪。

如果結節幾個月、一年、兩年甚至更長時間,它都不變化,那大多數都是良性的,此時沒有手術的必要。

如果它發生變化,說明它在生長,就是考慮它是肺癌或者惡性的可能性大,再制定治療方案。

肺結節的随訪時間到底要多久?

随訪的頻率主要根據惡性良性腫瘤結節的密度和大小來制定,

比如小于五毫米的磨玻璃結節,建議一年複查一次就可以。但是如果這個結節已經八毫米,密度也比較高,就建議三個月複查一次,不能耽誤病情,進行積極的治療。

14年肺結節不管不顧,最終演變成肺癌!定期随訪莫當玩笑話

而做了肺結節切除手術以後,一般建議病人一個月進行一次複查。

術後複查的目的,主要是看病人有沒有胸腔内的積液積氣,還有病人肺功能的恢複的情況,來确認不會有大的并發症的發生。

術後複查并不複雜,僅需要拍一個胸片,排除有胸腔積液,胸腔積氣,評估病人的體力狀況,看病人有沒有症狀,有沒有咳嗽,有沒有胸悶氣短,針對短期的病人的不舒服,制定康複的政策。

而許多肺結節患者的結節暫時是不需要手術的,是以他們是需要學會和肺結節共處的,那麼在随訪當中,如何判斷自己的結節發展成為肺癌呢?

CT報告單提示有肺結節,但卻弄不清良惡性?專家手把手教

一、良性傾向

1、肺結節變小或病竈迅速變大,倍增時間小于15天;

2、結節無分葉,周圍少許纖維索條影;

3、邊緣模糊或邊緣清楚、光整;

4、結節直徑小于5 mm的pGGN多提示不典型增生或原位癌;

5、長期随訪2年以上實性結節仍穩定,變化不明顯。

14年肺結節不管不顧,最終演變成肺癌!定期随訪莫當玩笑話

二、惡性傾向

1、肺結節較大,倍增時間符合惡性良性腫瘤生長規律;

2、病竈形态出現不規則形;

3、結節邊緣出現分葉、毛刺、胸膜凹陷、血管集束征等;結節處密度不均勻,實性成分超過50%;

4、結節内部出現支氣管管腔不規則、被包埋管壁增厚;

5、病竈CT增強示強化大于15 HU;

6、随訪中出現病竈增大、實性成分增加、新血管生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