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心理學:掌握這個溝通技巧,就能讓孩子覺得你懂他

心理學:掌握這個溝通技巧,就能讓孩子覺得你懂他

大家好,我是啟明老師。

很多媽媽跟我講,發現孩子國小低年級的時候還好很願意跟媽媽講話,但是随着孩子到了10歲就開始與媽媽産生了溝通沖突。

要麼不跟你講話,要麼講話的時候總是說髒字,你去管他,他還跟你頂撞。我想這種事情應該是很多父母都會遇到的問題,孩子為什麼不願意跟媽媽講話了呢?

那在這裡我要跟媽媽講講,孩子其實是非常願意去表達自己的。他們是非常希望得到父母的認可的。

因為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他的自信心就是來自于他人的鼓勵與接納。那麼孩子不願意跟你講話,這其中有很重要的兩點需要你認真思考一下。

心理學:掌握這個溝通技巧,就能讓孩子覺得你懂他

01

生理原因—青春期追求自我獨立

其實很多書中都會講到青春期是孩子發育的非常關鍵的時期。在這個階段孩子的獨立意識增強,青春期的孩子希望自己有自己的獨立思想,不想再被媽媽騙,再被老師騙。

他們更願意聽身邊小夥伴的話。孩子有自己的判斷标準,渴望父母能夠尊重他,渴望父母能夠聽一聽他的意見。

可以說,青春期是從被動轉化為主動,從依賴成長為獨立的重要時期。

在此期間,他們的内心開始封閉,他們開始有自己的小秘密。他們在父母面前變得沉默寡言,經常躲在自己的房間裡,很少與父母說話,甚至會拒絕父母的關心。這其實都是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點。

當然有的孩子其實在這個階段可以過渡的很好,一方面是父母在青春期之前就做好了防禦。孩子在青春期出現問題很多都是在國小低年級就已經出現了問題。而很多家長其實并不清楚自己的乖孩子為什麼會出現這樣。

其實小的時候,孩子一方面對媽媽有非常大的依賴,他們弱小而無助。他們想有自我,但是迫于父母的壓力,不得不委屈自己。回想一下,你是否說過“再不聽話,我就不要你”。這種帶有威脅性的語言呢?

雖然在大人眼裡這些話聽起來就很假,沒什麼大不了的。但是在孩子眼裡,他就認為是媽媽會離開他而去,很有可能就造成孩子内心非常的不安全感。變得内向,内心敏感而不太願意相信别人。

02

養育方式—孩子持續受挫不願意多說

現在說說養育方式為什麼會造成孩子變得沉默起來。其實上面我已經提到過一個例子。但是最重要的一點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

父母的溝通方式出現了問題。媽媽們有沒有發現自己平時在跟孩子溝通時會出現以下幾種情況。

第一種,當孩子小的時候不聽話哭鬧的時候,媽媽有沒有兇巴巴訓斥孩子呢?

第二種,孩子小的時候是有很強的好奇心的,當他在跟你分享他學習的知識或者向你提問的時候,媽媽們有沒有變得不耐煩而打斷孩子的講話呢?

第三種,當孩子學習成績有進步的時候,媽媽為了防止孩子驕傲自滿,有沒有假裝表達出自己的不滿意呢?

其實這些都會造成孩子不願意再跟你溝通,因為隻要跟你溝通就會造成自尊心受打擊,沒有人希望自己被否定,這會讓他感覺到自己沒有價值,感覺非常的自卑。

心理學:掌握這個溝通技巧,就能讓孩子覺得你懂他

03

破局之法—共情

講到這裡我告訴大家一個非常好用的方法,這個方法不僅能夠讓孩子願意跟你溝通,同時也能應用到任何人際關系之中,包括與夫妻,朋友等等。

這個方法其實就叫做共情。什麼是共情?

心理學家羅傑斯是這樣定義共情的:“指的是一種能深入他人主觀世界,了解其感受的能力。站在别人的角度考慮問題,它意味着進入他人的私人認知世界,并完全紮根于此。”

簡單來講就是你能體會到對方的感受,并将這種感受表達出來。

其實媽媽們會發現往往性格偏男性偏強硬的媽媽共情能力往往很差。而那些敏感細膩的媽媽反而會共情到孩子。這是為什麼呢?

表面上孩子遇到的問題和困難,在性格強硬的媽媽眼裡都算不了什麼,說實話她們不太會安慰孩子。還告訴孩子要堅強點,這些沒什麼大不了的。

其實這跟媽媽的依戀模式有很大關系,因為媽媽的感受能力比較差,這就導緻她無法共情到孩子的感受,這讓孩子不僅傷心還感覺到自己被嘲笑。覺得這點小事都哭,這點困難都克服不了,其實對于孩子來講,這已經是很大的事情了。

于是孩子受到媽媽的影響,會開始自我貶低,自我攻擊,變得性格内向且不願意去表達。

其實在這種情況媽媽應該嘗試着共情對方,媽媽可以說:“孩子,媽媽了解你的感受,你感覺到傷心,委屈了對不對,你是不是覺得自己很無助,不知道該怎麼辦呢?

這其實就是一種共情,孩子會覺得媽媽是了解自己感受的。當孩子被對方共情到,他就會療愈自己受到的傷痛,也會對媽媽更加信任,也願意将自己的心裡話跟媽媽講。

在我們使用共情技巧的時候,還要注意以下四個要點。

第一,眼睛要聚精會神的看着孩子,表達出真誠,讓孩子感覺到自己被接納;

第二,嘗試着簡單重複對方說的話,讓對方感覺到自己被了解;

第三,站在孩子的角度,用換位思考的方法去了解他的感受;

第四,全程要保持平和的語氣,态度要溫和。不要讓孩子感覺到自己被嘲笑。

好啦!不知道你學會了沒有,簡單的共情就能讓對方感覺到你是了解他的,就能讓對方認可你。

媽媽在養育過程中,對孩子的影響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因為媽媽通常是第一個與孩子建立人際關系的人。孩子會無意識地複制媽媽的關系模式。

當然,媽媽們也别太擔心,做得越多,錯得越多。這其實都是很正常的,但是媽媽也要多多自我覺察,與孩子在相處過程中,要多多共情到孩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