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標準時間3月22日,在港交所上市的小米集團-W(01810.HK)正式釋出2021年财報。
财報透露了兩個車智君關注的資訊:1、造車業務進展;2、小米集團的财務情況。
關于造車業務進展,小米财報用了“超預期”一次形容2021年3月宣布造車計劃以來的智能電動汽車業務進展。并且預計在2024年上半年量産。
關于小米集團财務情況,2021年淨利潤193億人民币,同比去年下降4.99%,經調整後淨利潤為220億人民币,這是小米上市5年來第二好的财報。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235.1億,去年同期為326.5億,同比下滑28%。
這是小米自2021年3月正式官宣造車後交出是首份财報。為什麼要如此重點關注小米财報呢,因為雷軍在官宣造車的時候,拒絕了所有的投資人,表示小米要獨立投資造車。

但财報以外的資訊,對造車的影響可能是更大的。包括了小米股價跌跌不休再度破發,包括小米基本盤的手機業務情況,更包括來自競争對手蔚來吉利造手機的消息,還有榮耀的煥發新生。
在小米官宣一周年,對于小米來說,自身和外部環境的變化,都有哪些?
01
千人研發團隊Q3出樣車
在小米财報前一天的3月21日,小米京津分公司總經理羅寶君在回答媒體時表示,在2022年Q3,小米汽車的工程樣車将與大家見面,一定會突破大家想象。
從小米财報形容智能電動汽車業務的“超預期”,到小米京津分公司總經理羅寶君的“突破大家想象”,完全拔高了外界對小米汽車的期待。
小米财報還顯示,截止目前,小米汽車業務研發團隊規模超過1000人,未來将繼續在自動駕駛、智能座艙等核心領域拓展研發,保持預計在2024年上半年正式量産。
如果2022年Q3出工程樣車,那麼2024年上半年量産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但問題在于,從2021年3月官宣造車,到2021年6月盛傳吉利研究院院長胡峥楠10億年薪加盟小米汽車,再到2021年9月胡峥楠加盟順為資本任投資合夥人,曲線負責小米造車。
在短短的一年時間内,小米汽車能否拿出羅寶君口中的“突破大家想象”的産品。當然了,突破大家想象,有突破上限的想象也有突破下限的想象,屆時就看看小米汽車到底是令人驚豔的突破上限的想象的産品,還是突破下限的想象的産品。
值得一提的是,手握2500億美元現金儲備的蘋果,從2014年開始的汽車項目“Titan”,投入了數千人規模的團隊,以及數次團隊及主要負責人的更疊,在3月16日被爆料稱再次解散了汽車團隊,如果按照計劃要在2025年量産,要在3-6個月内完成團隊的重組。
以蘋果汽車為參考,包括更長的時間、更多的人才、更多的資金、更強的團隊,以及更多的自動駕駛測試,蘋果汽車依舊難産。小米汽車有什麼樣的底氣,可以在2022年Q3拿出一款“突破大家想象”的産品呢?
這一點,真的非常疑惑。
當然了,羅寶君究竟能夠掌握多少小米汽車的真實情況以及進度,這個同樣是個問題。
02
小米手機基本盤強敵環伺
自從2021年3月官宣造車後,雷軍親自帶隊投身到了造車這個被雷軍視為人生最後一戰的大事中。
在過去的一年,對于小米手機來說,有兩個事情需要重點關注的。
1、吉利、蔚來造手機
2021年9月,吉利與武漢經開區簽署戰略合作協定,投資100億進軍手機業務。2022年1月傳出吉利正在洽談并購魅族手機。在2022年2月,被爆出蔚來也在密謀造手機,并且正在組建團隊,根據車智君的消息顯示,蔚來也有意學習吉利,并購一個手機團隊及品牌。
小米想跨界造車,車企也想跨界造手機。相比手機廠商到汽車産業的難度,車企到手機産業的難度要小得多,畢竟,智能手機産業的供應鍊實在是太成熟了,從方案設計到晶片供應,再到代工。網傳蔚來中端品牌要找比亞迪代工,說不定,是蔚來手機要找比亞迪電子代工,畢竟,比亞迪電子也為華為等手機品牌代工。
2、榮耀的再度崛起
如果說吉利、蔚來造手機對小米手機來說是遠慮,那麼榮耀的再度崛起必然是近憂。
榮耀,小米最熟悉的對手。也是當年華為用來打小米的品牌,在華為被制裁後,榮耀賣身獨立重建供應鍊,榮耀手機在中國市場已經再度煥發的青春。根據國際資料公司IDC公布的手機季度跟蹤報告顯示,2021年Q4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前五的是蘋果、榮耀、vivo、OPPO和小米。
是的,小米在國内市場已經掉到了第五。更值得一提是,在2021年Q4,中國手機出貨量同比下滑3.5%,這意味着中國手機市場在萎縮,對于小米來說更可怕的是中國市場佔有率在下滑。
這和雷軍在2021年8月份喊出的,三年登頂全球第一,似乎距離在拉遠。得益于海外市場的爆發,在2021年小米手機出貨量全球排名第三,市占率為14.1%。但小米在海外市場的銷售,更是無法向上突破。
更值得一提的是,曾經一度傳出要造車的OPPO,在自身手機業務出現問題後,現在已經基本上放棄了造車的念頭,汽車業務保持一定的前瞻性研究。當然了,OV沒有段永平挂帥,是很難調動足夠的資源造車的,但早已遠離實業的段永平,也很難再趟渾水了。
03
股價跌跌不休,小米花錢回購
對于小米集團來說,手機業務是絕對的基本盤,也是雷軍敢喊出10年投資100億美元,首批投資100億人民造車的底氣。但是,一旦小米基本盤出現問題,對于雷軍來說,是回援手機業務,還是繼續all in汽車業務呢?至于造車的資金,倒是容易解決,财務投資人、地方政府都願意出資。
2021年是小米财報曆史第二好的财報,但,在過去的一年,小米股價跌跌不休。
2022年3月22日收盤價為14.2港元,相比一年前的3月22日收盤的26.25港币,下跌了45.9%,接近腰斬,相比發行價17港元又是破發。不知道曾經到雷軍辦公室把雷軍罵得襯衫都濕透了的投資人,是否已經套現離場了,否則,雷軍的襯衫又要濕透一回了。
面對跌跌不休的股價,小米在2021财報公布後,官宣了以不定期最高總額100億港元在公開市場回購股份,相比小米3500億港币的市值,小米回購股票的力度不高,更是遠低于阿裡250億美元回購股票的力度,畢竟,阿裡市值才2800億美元。
這也從側面反應了,小米的現金儲備是不及阿裡的。但,小米還是得掏錢維護股價,要不,股東也不希望小米造車了。作為上市公司,既要财報好看,又要拓展業務,确實也是非常的難。
小米汽車,還不如趕緊從上市主體剝離,獨立融資得了。雷軍,更應該找一個人來接管手機業務,自己可以真正的all in汽車業務。
歡迎加入“車智”的朋友圈
2022:共同學習、共同進步、共同發展。
《前沿科技、自動駕駛、智能座艙》等群!
【公衆号二維碼(上)、微信二維碼(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