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科普·懂生活
啊啊啊啊啊
一大早就“開機困難”
不想說話
渾身無力
頭昏腦漲
情緒不受控制
……
你的起床氣還好嗎?
事實上,起床氣是老百姓的一種通俗說法,醫學上并沒有該疾病的診斷名稱。可以說,起床氣是一種睡醒後的負性情緒及易激惹表現,常發生于睡覺時被擾醒或低睡眠品質的人群身上,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出現起床氣。
啥起床氣?莫不是脾氣差的人在矯情?!其實不然,起床氣是一種複雜的生理和心理的互動反應,起床氣并不等于脾氣差!
莫名其妙有了起床氣?怎樣“消消起床氣”?答案來啦!

哪個怪物在使壞,引發起床氣?
症結在于睡眠問題!
表面上看,睡眠-覺醒過程不就是眼睛一閉一睜,多簡單的事兒!但是,對于人體來講,它是一個極為複雜的程式轉換過程。人在醒來的過程中,體溫和血壓處于上升時期,心率也在加速,呼吸頻率加快,同時身體處于低血糖、脫水等虛弱的不适感中。這個過程如果不是順其自然的正常節奏,就很容易出現起床氣。
首先,睡眠時相分為快速眼動睡眠期和非快速眼動睡眠期,在每天晚上的睡眠過程中,兩個睡眠期會交替循環出現。當人體處于快速眼動睡眠期時,全身骨骼肌完全放松,肢體和軀體幾乎無法活動,而大腦皮層卻極為活躍,眼球快速轉動,很多夢境都是發生在這一階段。當人們在快速眼動睡眠期被吵醒時,更容易出現焦慮、情緒失控等起床氣的表現。
其次,睡眠不足或品質差導緻早上醒來情緒失控。想想看,晚上刷視訊、玩遊戲、通宵聚會……隻恨夜生活太短很晚才睡的你,第二天早上又不得不迫于工作、學習時間而較早起床,睡眠時長嚴重不足可是常态!另外,睡眠環境不佳,周圍環境溫度、濕度過高或過低,突然變換的睡眠環境,也會導緻睡眠品質下降。這些都會使身體和大腦疲勞,引起大腦中情緒中樞的調控能力出現紊亂,更容易出現無法控制情緒的情況。
再次,“暴力叫醒方式”會讓醒來的人更“暴力”。比如,家人憤怒地沖進卧室,大喝一聲“都七點了,還不快起床”,直接掀開被子,“瘋狂”拍打睡眠者身體,反複唠叨,每隔5分鐘喊一次,或者設定極為“暴力”的鬧鐘。這些叫醒方式,不僅讓人難以再次入睡,也會把睡眠者的睡眠安全感奪走。人在不安全的情況下醒來,當然也更加容易出現起床氣的情況。
微笑着醒來很難嗎?
有辦法!
控制不住地一醒來就情緒差,也是很多起床氣朋友的苦惱,甚至事後對身邊的人充滿自責。微笑着醒來真的很難嗎?遠離起床氣,個人需要怎麼做?
01
盡量不要熬夜。起床氣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睡眠不足,如果晚上睡好了,就算是被叫醒,也不會有太大的情緒波動,能夠較為平穩的由睡眠狀态進入清醒狀态。是以,有效預防起床氣,最好的辦法就是盡量不要熬夜,保證睡眠時間,讓自己睡得飽飽的。
02
選擇“溫柔”的叫醒方式。讓睡眠者有足夠的安全感,并用愉悅的刺激傳達“醒來”的信号。例如借助光線叫醒自己的身體。可以把燈打開,或者拉開窗簾,然後慢慢回到床上即可。光線會進入人的眼睛,使睡眠者體内的褪黑素水準慢慢下降,進而逐漸蘇醒。
03
保持規律的作息習慣。人體的睡眠主要受體内生物鐘的調控。固定自己上下床的時間,堅持3周以上就會逐漸形成固定的生物鐘。早上不用鬧鐘,就可以睡到自然醒,醒後神清氣爽。
04
早晨堅持适度體育鍛煉。晨起的有氧運動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醒來,更快地适應外部環境,同時可以改善夜間的睡眠品質,還有助于釋放情緒壓力。
05
聽點輕音樂。起床氣重的人早晨醒來可以先閉目養神兩分鐘,然後放點舒緩的輕音樂,情緒會随着音樂慢慢平靜下來。
起床氣不可怕,
一起耐心接納它!
有起床氣的人最讨厭的,可能就是被人說有起床氣。“别理他,他有起床氣。”很多時候,這樣的話不僅不能幫助有起床氣的朋友,甚至會進一步刺激他們的情緒。面對有起床氣的親友,我們可以給予更多的了解和包容:起床氣其實并沒有那麼可怕,一定要人性化應對。
不要着急催促,而是接受事實——他并不是一個習慣早起的人,從半醒半睡到真正睡醒,需要的時間會長一些。意識到這點,我們就會降低期望值,耐心等待他真正清醒,也讓彼此的關系更和諧一些。
鼓勵他保持良好的睡眠習慣。每天晚上不熬夜,規律上下床,幫助其布置舒适的卧室環境,調好相應的溫度和濕度。晨起可以打開窗簾,讓陽光溫柔地把他叫醒。
平時多傾聽他的心理需求。一部分人有起床氣的深層次原因,可能是因為内心焦慮。這時,親友家人應多關注他們的内心需求,讓他們感覺到自己内心的焦慮和不安都可以被接納。
作者|北京大學第六醫院睡眠醫學科副主任 範滕滕
稽核|國家健康科普專家庫專家
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院長 陸林
策劃|譚嘉 餘運西
編輯|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