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汽水音樂,被高估的“行業攪局者”

汽水音樂,被高估的“行業攪局者”

文/ 金錯刀頻道

汽水音樂,被高估的“行業攪局者”

「知魚」由新聲Pro與看透音樂共同出品,旨在關注中國音樂産業的細節、現象和趨勢方向,将持續推出系列觀察、深度分析、主題沙龍和相關榜單等。

流媒體音樂玩家最擔心什麼?很可能是「位元組入局」——在過去一年,位元組小步慢跑,在音樂領域做了不少引發讨論的「小動作」。

真正值得關注的,是最近汽水音樂App的正式上線。今年2月28日,汽水音樂在小米應用商店閃電上架;随後一個周末,在iOS平台也過審上架。

通過對汽水音樂的産品觀察與體驗,本文嘗試初步回答問題,并在後續工作中進一步展開:

1. 這款備受矚目的産品為什麼在這個時間點毫無征兆地上架?

2. 這款邀請碼稀缺的産品是什麼樣的體驗、邏輯和背景?

3. 這款尚需觀察的産品可以傳遞出位元組音樂的哪些信号?

汽水音樂,被高估的“行業攪局者”

詭異的上架時機

和之前各種引發讨論的動作相比,汽水音樂App在多家應用商店的匆忙上架,一開始就透露着詭異氣息。

一個多數人不了解的事實是:位元組系App的内測機制通常「内外有别」。外部人士需要使用邀請碼,而位元組員工隻需要在内網下載下傳,并通過飛書驗證身份,即可開始内測使用。

但這次不一樣——即便是内部員工,也需要邀請碼才能使用。已經有多位員工在内網詢問汽水音樂邀請碼事宜,但顯然不會有任何結果,因為大家都在忙「更重要的事兒」。

還有比颠覆音樂行業現有秩序更重要的事兒嗎?答案可能是「績效考評」。

位元組内部實行的績效考評體系是「360度環評」——需要自己寫業務産出,爾後進行自我評價,再找若幹個業務夥伴根據日常合作情況做盲審評估(當事人并不知道合作夥伴評估的内容),然後上司根據這些評論進行終評,最後HR校準。位元組這一套人事績效體系的評估周期,正好是從每年的3月1日到次年的2月28日。

換句話說,在2月28日之後,位元組員工所有工作内容都歸于2022年。也正是這一天,開始流出關于汽水音樂App的消息。

由于位元組員工的年度360度環評相對複雜,員工直到4月中旬才會收到評估結果,是以直接導緻汽水音樂上線後,就被置于尴尬境地:内部員工不能下載下傳測試,外部人士沒有邀請碼。

實際上,iOS版汽水音樂并未給使用者發放TestFlight兌換碼,就直接上線iOS商店,導緻其App Store的評分直接跌到2.3分。是以也有觀點認為,這個App是為了湊去年的工作産出。

截至目前,汽水音樂邀請碼仍未對外開放,種子使用者群都還未見蹤影。那麼,這款神秘的App究竟怎麼樣?

讓我們一探内測App,聊聊産品優劣和來龍去脈。

汽水音樂,被高估的“行業攪局者”

産品的三個要害

「雷聲大雨點小」——這不隻是位元組音樂業務給外部的印象,也與其内部組織變動和政策調整頻繁有關,導緻項目周期較長——前戲很足,産品卻不落地。

對于擁有「App工廠」美譽的位元組跳動而言,這不過是千百款内測App中再平凡不過的一員,為什麼會引發出很多「變天」和改變行業的呼聲?

先看看,這款App究竟是怎麼聽歌的。

汽水音樂,被高估的“行業攪局者”

汽水音樂App内測版的主要功能與界面

預設的音樂播放界面是視訊化的,呈現效果與騰訊音樂旗下的MOO音樂和波點音樂十分相近——如果你沒聽說或沒用過它們,也不要緊,隻要記住:汽水音樂是配豎屏視訊的,可以像抖音等短視訊平台一樣,通過滑動手勢來切換歌曲(實際上,QQ音樂的「個性電台」已經在這麼做了);App支援背景歌曲播放,和短視訊的明顯不同是——預設即全曲播放模式,保證了它是一款名副其實的音樂播放器。

表面的視覺風格,與Spotify有幾分接近;但在功能上,與位元組跳動海外版的流媒體播放器Resso更加接近(實際上,位元組内部有員工直接将汽水音樂稱為「Resso國内版」)。

汽水音樂與以往的流媒體播放器最大不同是:打碎了音樂專輯的模式和概念,主推單曲的内容形态,而算法推薦作為核心武器。

從測試版本來看,付費僅有Spotify的包月會員模式,暫無單曲付費下載下傳和其它付費服務。問題來了,這款播放器針對的使用者市場場景究竟是怎樣的?

使用者的主要使用場景,是像QQ音樂、網易雲音樂那樣釋放使用者雙眼的聆聽模式為主,還是像抖音、快手、YouTube那樣要盯着看的視聽模式為主?

如果以聆聽模式為主,預設的視覺化播放頁面,看起來華麗,但實屬雞肋;如果以視聽模式為主,與抖音的音樂内容或長視訊平台的音樂頻道相比,汽水音樂又有什麼競争力?

從産品邏輯的角度看,汽水音樂的定位還沒有很精準、清晰,短期内很難向大衆化市場推廣。關于視覺化的音樂呈現,不止在MOO音樂、波點音樂等新App早已出現,甚至在QQ音樂都作為輔助功能推出很久了,并未見明顯的市場波瀾。

汽水音樂,被高估的“行業攪局者”

QQ音樂、波點音樂和MOO音樂的可視化音樂播放

作為一款新App而言,和位元組系的其他明星App相比,缺乏亮點,定位也不清晰——這是汽水音樂的第一要害。其它方面,汽水音樂是否準備好了?

第二要害,版權依然沒有準備好。

在App Store中,「小衆好歌」和「千萬曲庫」都作為應用描述的亮點,但音樂市場的熱門曲庫與核心版權依然沒有解決,那些最能夠觸發使用者購買會員付費聽歌的Taylor Swift、周傑倫,你還不可能在汽水音樂聽得到。

那麼使用者有什麼理由再下載下傳一個新的App,并從其它平台遷移過來。算法不是好的答案。豆瓣FM的算法同樣被市場認可和推崇過,但結局卻很悲慘。如果僅僅是通過算法就能盈利,為什麼騰訊音樂和網易雲音樂們還要花昂貴的版權費,而不是把每年幾十億以上的版權開支花在算法上?

基于汽水音樂的現狀,可憑借最直覺的手段——以「推歌」的名義或者以抖音捆綁的形式換取低成本的音樂版權,這是位元組音樂的先天優勢,但千萬級曲庫看起來厲害,實際效果還要看曲庫品質。「使用者為抖音神曲付費」難以成為一個有說服力的、可維系的常态。

追其商業模式和盈利模式,還暴露了汽水音樂的第三要害:難以看到盈利的潛在迹象。

在核心版權沒有解決的情況下,汽水音樂App的會員付費模式就不會樂觀;而騰訊音樂、網易雲音樂等平台以直播為主體收入的社交娛樂業務,已在抖音生态内部實作,不再需要從汽水音樂這樣的流媒體引流,位元組體系内的流媒體不會像QQ音樂、網易雲音樂那樣,為其作為收入主體的直播平台兌現導流價值。

另一個殘酷現實是,位元組跳動旗下的海外流媒體播放器Resso,雖然早已獲得千萬級使用者,但至今距離盈利仍然有相當距離。顯然,位元組跳動不會再做一個不賺錢的豆瓣FM或蝦米音樂。

種種迹象表明,汽水音樂App在位元組體系内部的産品中并不算「亮眼」,而外部「給抖音神曲安家」的說法過于浪漫。實質性問題是,流媒體平台現有的熱歌榜單不算是抖音神曲的「家」嗎?

被人記住和忘記都很快,生命周期極短、同質化嚴重且「歌火人不火」是常态,符合這些特質的抖音神曲,真的需要安一個「家」嗎?

指望一款尚在雛形階段的App刺激音樂行業,并不現實:汽水音樂,虛驚一場。

其實,很少有真正的使用者對這款App的邀請碼有渴求;強烈的呼聲多是來自音樂行業從業者和媒體,但這終歸是一款面向使用者,以及依賴使用者市場的流媒體App。從業者與媒體抱有過高的期待,可能是音樂這個行業太需要改變,太期待改變。

打開汽水音樂,你會頓感清爽。這倒是給音樂平台提供了一個新視角:做「減法」。

汽水音樂,被高估的“行業攪局者”

做加法後的QQ音樂和網易雲音樂的二級界面

使用者聽歌帶來的收入并不能彌補平台的虧損,是以不管是QQ音樂,還是網易雲音樂等App都在做「加法」,短視訊和直播内容占比越來越高,這種一味追逐流量的方式,對使用者但粘性和收入轉化是否有明顯的改觀,還沒有公開的答案;但這些「加法」,正在損傷聆聽的體驗。

汽水音樂的開放,會是一次面向市場的詢價,相對純淨的聆聽體驗值多少錢——這是位元組敢于給行業的新刺激。但對于「變天」或者改寫行業格局,還差得很遠。

汽水音樂,被高估的“行業攪局者”

位元組還需練内功

2019年,今日頭條最早的音樂業務負責人朱潔離職,随後管理層與戰略經曆多次調整;2020年,抖音開始測試「全曲播放」的功能;2021年,音樂在位元組跳動内部更新為P1級業務,其實已蓄力音樂業務多年;7月份,位元組跳動開始測試音樂發行平台「銀河方舟」;後續,包括代号「月光」在内的多款音樂播放器内測的消息流出;今年2月份,抖音音樂開放平台更新為音樂人服務平台「炙熱星河」。

2020年7月底,獨家版權被廢除,内容成本大幅度降低,位元組音樂已超過50人的版權團隊,依然無法拿出合适的版權政策。從位元組音樂團隊成型到首次大規模調整,3年間上司層發生過多次更換,但都是「雷聲大雨點小」,甚至一次方向明确的「試錯」都沒有落地。

這一次,可能是因為「再不上架就沒法寫績效」而匆匆上線的汽水音樂App,也被内部的旁觀者稱為是「卷」出來的作業。是以,這一場「虛驚」,并沒有像位元組以往推出新App那樣「炸」,尴尬的内部原因也不可回避。

若這些「内因」沒有得以解決,汽水音樂App,乃至位元組音樂的未來也都并不明朗。Resso沒能做出突破,無法為汽水音樂App開路,隻有音樂業務找回位元組體系的「高效」,才能給這個行業多一點的想象力。

「狼來了」那麼久,也來了那麼多次,不動真格的就沒人信了。

如果我們願意回顧不太長遠的網際網路音樂史,會發現,确實曾有過幾次革命的機會,但都失敗了:要麼是因為不懂網際網路的音樂人掌舵,要麼是因為不懂音樂的網際網路人主事。

現在,汽水音樂手裡拿的是哪一版劇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