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抖音做“貨架”

抖音做“貨架”

文|螳螂觀察

作者|陳小江

興趣不能一直當飯吃,但貨架可以。

羅永浩懂,抖音也懂。

大家都知道,羅老師志在數位,按他自己的話說要“做數位一直做到退休”。從之前做錘子手機,到現在做AR科技,羅老師并未食言,始終在為“興趣”奮鬥。

很難得,也很迷人。不過興趣不能一直當飯吃,錘子科技的成敗就是這個理,但“貨架”或許可以。

憑借在抖音做行走的“貨架”(帶貨主播),羅永浩不僅“真還了”,也為再次創業攢了新資本。于是,這個雙11,“退網四個月”的羅老師,再次重操舊業,成為天貓雙11的C位主播之一。

從抖音到天貓,羅老師這個行走的“貨架”戰鬥力更猛了,首戰初步估算帶貨總額約為2.1億元,超過抖音首秀的1.1億元。抛開各種因素不談,一個重要原因是,天貓比抖音更“貨架”。

羅老師的心思,抖音明白。除了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裡,還有貨架電商有更高的“帶貨轉化率”這個因素。

是以,借助今年雙11,抖音首次全面沖擊“貨架電商”。從将商城推上C位,占據首頁的要地。到抖音極速版上線特價購物頻道,今日頭條上線購物頻道為抖音電商引流。再到将興趣“電商更新”為“全域興趣電商”。抖音想做“貨架”的心,逐漸膨脹。

一、摸着“貨架電商”過河

先來簡單梳理下抖音電商發家史。

從2018年開始試水電商業務,到2020年6月正式成立電商業務部門,再到2021年抖音電商首屆生态大會,經過3年摸索,抖音電商已頗具規模。

3年時間,抖音電商幹了一件事——摸着“貨架電商”過河。

2018年年底,抖音全面開放購物車功能,支援淘寶、京東等第三方平台接入,2019年就與淘寶簽訂70億年度架構,包括60億廣告和10億傭金。到2020年兩者的合作進一步擴大,雖然不如傳聞的200億,但肯定也不少。

這時候的抖音,是一個“流量爆發戶”,也是一個電商小白。想分享“電商蛋糕”,但隻能靠給電商平台導流賺賺廣告費和傭金,以短視訊帶貨為主。

雖然賺錢不多,但是非常重要的啟蒙——借此教育了商家,抖音是能賣貨的。也教育了使用者,抖音是能網購的。

完成初步的市場教育後,抖音2019年有了想單幹的心。這中間有兩件重要的事,一是抖音開通了類似淘寶店鋪的抖音小店,這讓消費過程完全落在抖音體系内。另一個是重金挖來了羅永浩,憑借老羅這面“大旗”,抖音直播電商快速出圈。尤其是直播電商快速發展,讓抖音的電商業務按下了快進鍵,也找到了主心骨。

2020年,抖音電商全面提速,也讓抖音做電商有了更多的底氣。這年618,“抖音電商”品牌正式釋出,成了集團的一級部門。同時在雙11到來前,抖音在10月份切斷了直播間第三方平台的商品連結,算是徹底攤牌了。

雖然攤牌了,但具體要怎麼做,其實抖音還沒有徹底想清楚。直到2021年,抖音才真正豎起了自己的電商旗幟,提出“興趣電商”的概念——即用直播和短視訊内容,激發潛在的購物興趣。簡單來說,相比傳統電商,消費者是有需求再去購買,而在興趣電商裡,你看到了自己沒想好的需求,于是下單了。

其中,前者抖音的優勢,後者則是抖音認為其在電商領域的獨特價值。不過《螳螂觀察》認為,前者是真的,但是後者有待商榷。因為這本質上跟淘寶直播、快手市井電商、小紅書的種草社群電商從模式上并無太大差別,可以統一了解為内容電商,也可稱作為“貨找人”電商。

當然,抖音需要的是一面旗幟而已,與别人不一樣的旗幟,這無可厚非,也很有必要。按照這個發展趨勢,抖音應該會走出一條截然不同的路,但是并沒有。因為直播電商的天花闆,來得比抖音的預期要快。

有公開消息稱,2021年初抖音電商定下萬億GMV的目标,但實際并未完成,大約隻完成80%,也就是8000億元。抖音官方并沒有給出具體資料,隻表示抖音電商過去一年GMV同比增長320%。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直播電商相比貨架電商,轉化率要偏低,别看很多網紅直播間訂單量大,但消耗的流量也大,并且直播電商很難複購,消費者想複購,也找不到入口啊。

另一方面,做内容是抖音的本分,也是立身之本,意味着其做電商不能“太過分”。據《晚點 LatePost》報道,抖音在 2022 年上半年進行多次測試,發現抖音展示的電商内容一旦超過 8% ,主站的使用者留存、使用者使用時長就會受到明顯的負面影響。

2022 年 5 月,抖音集團 CEO 張楠在參加商業化相關的員工會時,也把各個業務不合理地向抖音要流量比作“挖礦”,會導緻使用者流失、“把流量挖空”,使用者體驗和商業化需要“平衡”。這就意味着,抖音傾斜給電商業務的流量是有限的,如何用有限的流量,做出更高的GMV,最重要的途徑就是提升複購率。

2021年8月、12月,抖音商城和獨立APP抖音盒子先後上線。這個時候摸着“貨架電商”過河做興趣電商的抖音,其實已經做起了“貨架電商”,這時再叫“興趣電商”就有點尬了。

于是,今年6月,抖音“興趣電商”更新為“全域興趣電商”。雖然仍以“興趣”挂名,但實際上重心,已開始往“貨架電商”傾斜。

二、能否成功上岸?

10月31日,“抖音雙11好物節”正式上線,并官宣此次雙11全面發力貨架電商。同時,跟貨架電商一樣,優惠滿減和售後服務,成為這次雙11發力的重點。

看似偶然,實則必然。在「抖音商城」取代「朋友」,抖音在社交上很難突破,繼而将資源傾斜在電商業務上,可能就注定了抖音電商最終要做「貨架電商」這種看似不酷,但很管用的事,并且還将是其未來的發力重點,原因有幾個。

首先,盡管抖音否認,但抖音在準備IPO肯定不會假。尤其是随着公司改名、聘請全球頂級IPO律師出任CFO、縮減非主營業務這一系列動作,更讓人加深了這一看法。而上市之前,沖一沖電商GMV,明顯是一個不錯的資本故事。

是以,我們除了看到抖音在雙11将「抖音商城」推上C位,推出了一系列補貼優惠外,有細心網友還發現,抖音商城此前還大量出現了主打五折低價、百億補貼的低價起量商品。而在此次雙11前,抖音極速版本還推出了“9塊9”包郵的闆塊,沖擊下沉市場。為了給抖音商城引流,甚至連今日頭條、番茄小說等APP中也出現了「購物」子產品,為抖音電商導流。

另一方面,相比直播電商,目前來看,貨架電商的想象空間要大得多。據摩根士丹利研報顯示,淘寶直播、快手、抖音三家GMV總和占比約為13.7%,相比而言貨架電商為主的傳統電商GMV占比為86.3%。在淘寶GMV總量中,直播電商占比也僅占到六分之一到八分之一之間。做“貨架電商”能讓抖音的資本故事更性感。

其次,是抖音的廣告業務面臨瓶頸。

一方面,使用者紅利沒有了。抖音總裁魏雯雯今年5月份透露,抖音日活使用者超6億,這是一個很可觀的資料。但也意味着,自2020年以來,抖音日活增長未過億,一直被攔在“7億”之外,而這可能是常态。使用者告别高速增長,流量上漲的推力就少了一個。

另一方面,相比電商,中國網際網路廣告一年幾千億元的收入規模有限。《2021年中國網際網路廣告資料報告》顯示,2021年中國網際網路廣告收入為5435億元,其中阿裡巴巴位列榜單首位,位元組跳動排名第二,而抖音還隻是位元組跳動一個大頭而已。而早在2021年位元組跳動廣告收入,就爆出停止增長。

社交突破未果,遊戲未見突破,電商是留給抖音為數不多的增長選擇。但是在興趣電商順風順水的抖音,但在“貨架電商”上注定可能不會一片坦途。

首先,做興趣電商時抖音可以摸着“貨架電商”過河,甚至借勢(很多商品都是跳動第三方平台完成),但是做全域興趣電商,發力貨架電商,那就是扛着淘寶京東拼多多等傳統電商硬拼,不僅很難借勢,更會受到狙擊。

一個順風戰,一個是逆風戰,當然不可同日而語。

比如今年雙11,羅永浩、東方甑選、遙望科技等“入淘”,就被媒體成為“抖音養大,淘寶收割”。

其次,抖音乃至今日頭條,抖音集團的優勢是内容算法,内容算法做貨架電商能否有優勢,還有待确定。更何況,抖音的算法是脈沖式,是以才有“鐵打的抖音,流水的網紅”的說法,就拿帶貨主播來說,從此前的羅永浩,到現在的東方甑選,下一個是誰,很難說。這對貨架電商(店鋪商家主導)會在供應鍊上帶來巨大挑戰,光是備庫存,可能就很難有人能夠承受長期“過山車”似的沖擊。

最後,流量是電商的基礎,但遠遠不是全部。

第一,抖音和快手電商業務的迅速崛起,本質是短視訊紅利沖刷出來的流量窪地——UGC使用者創造内容,相當于免費的流量制造機,讓平台流量成本很低。而這也是UGC内容平台的優勢,包括快手、小紅書、微網誌等都是如此。這個前提是在使用者快速增長的時期發生的,這在其它平台也發生過,比如拼多多。而随着使用者增長陷入停滞,流量必然變高。

第二,對電商業務而言,銷量才是最重要的。而銷量=流量X轉化率,但抖音算法推薦而來的電商轉化率,不如淘寶等電商平台。拿羅永浩抖音和天貓雙11首秀來說,抖音首秀羅永浩有4800萬觀看,最終帶貨1.1億元,天貓雙11首秀帶貨2.1億元,雖然具體觀看資料官方沒公布,但大抵是如抖音首秀的,這就是電商轉化率的差異。

有業内人士指出,轉化率低、使用者不精準會帶來兩個問題,一個是很多推廣是“無效轉化推廣”會降低ROI産出,其實成本反而變高了。另一個就是會産生大量的退貨。

第三,優質商家的争奪。比方說,淘寶天貓的電商一哥的地位始終無法撼動,關鍵就是其聚焦了中國電商平台最多的商家數。拼多多快速崛起,是抓住下沉市場,更是接下了許多工廠店起家。京東則是牢牢抓住了3C數位、家電這塊高價值品類商家開始,抖音呢?目前還未看到差異性布局。

此外,還有物流服務的比拼,平台生态的平衡等。前者需要大量投入,後者更是抖音電商必須要繞過的坎。随着電商内容占比加大,其實已經有些使用者減少打開抖音的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