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冠輕症病例在哪集中管理?如何管理?這場釋出會解答了

近期,國家衛健委釋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九版)》,該新方案提出對輕型病例實行集中隔離管理以及新冠病例出院标準調整等方面的修訂引發關注。

3月19日下午,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釋出會。釋出會上專家對于輕型病例如何實行集中隔離管理,輕症病例在哪集中隔離等細節問題進行了解答。

問題一:新冠肺炎診療方案修訂,輕型病例實行集中隔離管理,普通型、重型、危重型病例以及有重症高風險因素的患者在定點醫院治療,請問為什麼要分級收治?

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局長焦雅輝:

一方面,基于現在臨床病例實際的情況,另外一方面也基于前期對新冠病毒不同變異毒株病例的研究,現在我們觀察到奧密克戎毒株的特點是病程短、傳播快、症狀隐匿,一方面可能是由于病毒本身的原因,另外一方面也是我們國家疫苗的接種率比較高,是以輕型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的占比是相當高的,約占95%以上。對于輕型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不需要采取過多的醫療和幹預措施,為了能夠更加精準科學的把真正需要治療的有肺炎的普通型、重型和有高風險因素的患者,能夠更加精準的進行治療,使醫療資源能夠更加科學精準的發揮應有的作用,我們提出了分類救治的原則。

對于分類救治,我想強調或者澄清一點,無症狀感染者和輕型病例雖然不收治到定點醫院,但我們要求對他們進行集中的隔離管理。首先,因為這些感染者都是核酸陽性的,還是有傳染性的,他們的集中隔離管理設施和我們集中隔離管理密接人員的設施,要嚴格區分開,這些人雖然都是隔離管理,但是不能放在一起隔離。其次要強調的是,對于集中隔離管理的,無論是方艙醫院還是集中隔離管理的設施,還是要有醫務人員對這些無症狀感染者和輕型病例進行管理。集中管理最主要的目的是給予他們一定的對症治療,因為輕型病例還是有一定的症狀,比如發熱、咳嗽、鼻塞等,是以醫務人員對于他們還是要給予相應的中西醫結合等對症處理和治療。另外,也要進行病情的觀察,如果這些無症狀感染者和輕型病例病情發生變化,特别是有加重趨勢的,也要及時轉診到定點醫院進一步的治療。

問題二:輕型病例要實行集中隔離管理是方艙醫院的模式還是一人一間的模式?輕型病例集中隔離管理會擴大傳染風險嗎?

北京地壇醫院感染性疾病診療與研究中心首席專家李興旺:

我們知道現在奧密克戎是主要流行株,這個流行株在流行病學上可能傳播很隐秘,傳播力更強,造成短期内出現大量感染者。但是在臨床上,這些感染者的症狀相對較輕,也就是說90%以上的病人都是很輕的病例,隻是一些上呼吸道感染症狀,換句話說,這些病人是不需要住院的。面對這樣不需要住院但又有傳染性的感染者,我們還要把他們集中管理起來,收治在醫院裡将會造成醫療資源浪費,感染者多了又會造成醫療資源擠兌,是以就有必要建立隔離點,把他們集中在隔離點進行隔離,由醫務人員進行管理,這樣既有利于病人健康恢複,也有利于疾病傳播的控制。

剛才提到單人單間的問題,因為都是感染者,是以不需要單人單間隔離。但是不能和隔離點隔離的人群,比如核酸檢測陰性的密接者同時在一起隔離,這樣會發生交叉感染。至于把他們放在隔離點會不會發生交叉感染,我想這是不必要擔心的,因為在隔離點,我們有很好的隔離設施,同時我們的從業人員都是閉環管理,隻要做好個人防護,做好消毒隔離,是不會引起感染擴散的。

問題三:無症狀感染者是否會歸類到輕型病例中?

焦雅輝:

因為診療方案中都是确診病例,确診病例是輕型、普通型和重型、危重型。無症狀感染者雖然沒有症狀,不作為确診病例,但是他們核酸陽性還是有傳染性的。是以在防控方案當中,對于無症狀感染者也提出了要求,要進行隔離管理。不是說無症狀感染者作為輕型病例,而是把無症狀感染者和輕型病例都要進行集中的隔離管理,由醫務人員管理起來,而且在無症狀感染者當中也會有一些可能處于疾病潛伏期和早期的情況,随着疾病的進展,有一部分無症狀感染者會轉為輕型病例,是以是一個動态的變化的過程。

問題四:在輕型病例集中管理方面,請問輕型病例的轉診流程是怎樣的,是否先要在定點醫院确診之後再轉到隔離點?

首先可以明确的說,不需要把所有的核酸陽性患者都先收到定點醫院,然後再轉到集中隔離管理的設施,或者說直接轉到方艙醫院,不需要這樣的流程。因為現在我們95%以上都是無症狀感染者和輕型病例,是以發現了核酸陽性的人員時,可以先把他們轉到方艙醫院,但是對于有高風險因素的,比如高齡的、有基礎病的、孕婦、兒童、超級肥胖者、重度吸煙者等,在核酸檢測陽性時我們會直接要求把他們送到定點醫院。對于有肺炎的表現,其實從臨床上來講,醫生都很清楚,有肺炎表現一般都是下呼吸道的症狀,咳嗽會非常嚴重,而且會有高熱,會有全身的症狀。對于這些,醫生通過初步的判斷,會把他們直接轉到定點醫院。是以我們要求,如果發現在方艙醫院裡面的有可能是普通型以上的患者,要把他們轉診到定點醫院。一方面要求在方艙醫院配備車載移動CT,對于有很明顯的肺炎表現的,要給他做CT檢查,确定是不是有肺炎。如果通過這個檢查明确有肺炎,就要馬上轉診到定點醫院。我們也要求專家每天到方艙醫院進行巡診,經驗豐富的專家,他們也可以及時在早期發現這些症狀重一些的患者,然後轉診到定點醫院。

問題五:最新版的診療方案裡面調整了出院的标準,有提及核酸的Ct值≥35的時候就可以出院了。Ct值≥35意味着什麼,這個時期患者有沒有可能還有傳染性?

李興旺:

大家很關注這個問題。我首先說一個問題,目前的判定核酸檢測的陽性值沒有改變,有人誤以為新版診療方案把核酸檢測陽性值從40變成35了,實際上沒有改變,這樣有利于我們早期發現病例。這兩年從病毒學研究發現,在Ct值35以上的病人标本中,幾乎分離不到活病毒,拿不到病毒說明這個标本沒有傳染性。同時在流行病學研究中發現,我們前期有很多所謂複陽病例,對于這些複陽病例,我們發現他出去之後并沒有對他的密切接觸者造成感染,這些所謂複陽的病例Ct值基本上都是在35以上,提示沒有傳染性。住院病人也是這樣,很多處于恢複期的病人,一周時間左右Ct值就升到35以上了,但達不到轉陰的标準,鑒于這些病人沒有傳染性,這樣在醫院住着,是對醫療資源的浪費。是以根據這些研究,新版診療方案把出院和解除隔離時的核酸檢測标準調整為Ct值≥35,這個時候就可以出院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