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天下有三種人,前兩種都是人中龍鳳

關于人一生中的境界,孔子曾經有過論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七十歲之後的孔子,之是以能夠随心所欲而不逾矩,就是因為那時的他已經達到了與天地合二為一的境界,是以不管他做什麼都不會違背天道。

我們再往回推,孔子說的“六十而耳順”又是什麼境界呢?就是他已經知天了道,是以侍天如父,天道說什麼他就聽什麼,一點抗拒都沒有,是以活得也很明白,沒有什麼看不順眼的事情。

天下有三種人,前兩種都是人中龍鳳

那麼五十歲是什麼境界呢?五十歲知天命,雖然知道天道,知道上天的意志,但是自己的私欲還沒有清理完,還像一個青春期的懵懂小夥,有時候也會任性,有時候也會反叛,可能心裡也明白天理才是正理,但是還是不願意心甘情願地臣服,活得很别扭。

就像我們大部分人的狀态,間歇性上進,習慣性躺平,很容易就陷入自己的小知見和小格局裡。

孔子之後講自己的“心脈”傳給了曾子,曾子又傳給了孔子的孫子子思,子思之後,真正的儒學心脈基本就已經斷了,包括後來的周敦頤,包括二程,包括陸九淵,都沒有了解孔子真正的心學真傳,直到王陽明,再次實作為往聖繼絕學,傳承了儒學的心脈,并将心學發揚光大。

天下有三種人,前兩種都是人中龍鳳

王陽明把人分為三類,那就是生知安行學知利行、困知勉行,前兩種人都是鳳毛麟角、人中龍鳳。

什麼意思呢?生知安行就是聖人的境界,一生下來就與天道合二為一,是以他活得很通透,一生都不會走彎路,所有的言行都與天道合一,與人道合一,是以能夠厚德載物,隻有成就萬物和所有人的心,沒有任何的私心私欲。

他們的一生盡心知性、知曉天道。也就是《大學》中所說已經達到“誠意”的人,他們是天下至誠之人,因而隻要發揮自己的本性,就能實作最大的價值,利益大衆,成就更多的人。

天下有三種人,前兩種都是人中龍鳳

學知利行就是已經進入天道的廳堂,很明白該做什麼才符合天道,他們用生命踐行天道,侍天如父,充滿了敬畏和自律,是以也會有很大的成就,也不會誤入歧途,沒有什麼閃失,這也就是所說的賢人,比如孔子的七十二個弟子,顔回子路之流,全都是賢人。

第三種人也算是中上水準,他們可以說是窺得天道的門徑,但是還沒有登堂入室,因為見過了真正天道,見過了更進階的生命形式,是以也不會自甘堕落,不會放棄追求天道,成為更好的自己。

對照孔子的描述,四十不惑就等于已經知道真理是什麼,是第三種困知勉行的境界;五十知天命和六十耳順,相當于第二種境界——學知利行,也就是賢人的段位;七十随心所欲而不逾矩,就是聖人的境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