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股價腰斬,市值蒸發3817億!長城汽車來到了危險的邊緣?

曾被譽為“國産神車”的長城,如今正急速跌落“神壇”。

3月9日收盤,長城汽車披露了其2月份的銷量情況。根據公告顯示,今年2月長城汽車銷售新車合計7.08萬輛,同比去年大幅下滑20.5%;在一月銷量同比已經大跌19.59%的情況下,長城汽車2月份的銷量依舊不理想,很顯然,長城汽車的銷量跌勢仍未停止。

股價腰斬,市值蒸發3817億!長城汽車來到了危險的邊緣?

實際上,對于長城汽車銷量下滑這件事,投資者可能并不會感到有多意外,畢竟在去年四季度歐拉好貓“晶片與宣傳不符”的影響下,長城汽車的口碑已經崩壞,銷量下滑也在情理之中。

而從其股價表現也可以看出目前長城的困境。據統計,自從去年10月創出了69.8元的曆史最高點後,長城汽車的股價便一路走低,截至3月18日收盤,長城汽車股價僅為28.47元,和高點相比,長城汽車股價已經腰斬,市值更是暴跌3817億。

無論從銷量上來看還是從股價上來看,種種迹象表明,長城汽車已經來到了危險的邊緣。

銷量下滑,“危機”下的長城汽車

“歐拉好貓,最會欺負女人的車”這是網友對于歐拉好貓宣傳語的嘲諷。

作為長城汽車旗下一款專門為女性打造的汽車品牌,自從去年四季度被車主爆出了“晶片與宣傳不符”一事之後,歐拉和長城汽車便被推到了輿論的風口下。

而在經過了網友、車友以及媒體的猛烈抨擊之後,好不容易在消費者心裡立下的“國産神車”形象也開始變化。

股價腰斬,市值蒸發3817億!長城汽車來到了危險的邊緣?

回顧長城汽車近年的發展,其實這并不是其第一次被消費者爆出品質問題。

根據中國汽車消費網統計的資料顯示,自從去年10月開始,長城的投訴量一直位居前列,到今年一月時,長城的投訴量更是達到了76起,是國内投訴量最多的車企。

除了投訴多之外,長城旗下的多款車型都是“毛病百出”,除了歐拉好貓的“晶片與宣傳不符”之外,像長城銷量最好的哈佛H6,就被消費者投訴過“新車啟動不了、轉向系統故障”、“車機導航版本低、B柱異響”等多個問題,産品品質可見一斑。

而在品質問題的影響下,口碑逐漸崩壞的長城汽車,也遭到了消費者“用腳投票”。

根據長城披露的銷量資料顯示,自從去年11月開始,長城汽車的銷量便開始呈現下滑态勢。

其中11月銷量為12.25萬輛,同比下滑15.65%;12月銷量為16.23萬輛,同比增長8.17%;2022年1月的銷售為11萬輛,同比下降19.59%;2月的銷量為7.08萬輛,同比下降20.5%,在被爆出問題之後的4個月裡,有三個月銷量都出現了大幅下滑的情況。

毫無疑問,由于旗下汽車的品質問題,長城汽車正在被消費者所抛棄;從不斷下滑的銷量中不難看出,如今的長城汽車,已經慢慢來到了危險的邊緣。

從轎車起家,“國産神車”的前世今生

雖然如今産品品質不少,但曾經的長城汽車,可以說是“國産神車”一般的存在。

回溯過去,長城汽車的起步要從22年前的1990年開始講起。那時,年僅26歲的魏建軍從南大園鄉政府手中承包了長城工業,成為了這家鄉鎮企業的總經理。

股價腰斬,市值蒸發3817億!長城汽車來到了危險的邊緣?

不過,由于經營問題,當時的長城工業已經負債超過了200萬,如何才能帶領長城工業實作扭虧為盈并找到新的出路,這是當時魏建軍急需思考的一個問題。在摸索了好幾年之後,魏建軍終于找到了一個好方向——建轎車。

1993年,長城手工拼湊出了第一批“長城轎車”,定價10萬元。在那個年代,因為轎車還未普及,轎車一般售價都在20萬以上,長城轎車憑借低廉的價格風靡一時。不過好景不長,随着1994年國家規定汽車生産實行“目錄制”管理,長城汽車“拼湊”出來的轎車上不了目錄,無法繼續銷售,無奈的魏建軍不得不停止銷售轎車,再度開始了探索。

1995年,在國外視察了一大段日子的魏建軍再度找到了新的方向——建皮卡,當時國内經濟正飛速發展,魏建軍相信能拉貨的皮卡一定會有強烈的需求,于是毅然進軍皮卡行業;而後來的結果也正如魏建軍所料,長城生産的皮卡大賣,不到三年就賣出了上萬台皮卡,長城汽車也借着皮卡成功扭轉了當時持續虧損的局面。

時間來到2002年,在皮卡市場大獲成功的長城汽車,又開始瞄準了SUV市場,在這一年長城汽車推出了中國第一款經濟型SUV——賽弗,一經推出就成為當年全國SUV銷量前三名;次年,長城汽車首次拿下中國皮卡、SUV雙料冠軍。

9年後的2011年,長城汽車推出哈弗H6,從此拉開了哈弗“神話”的序幕——從2011年至2021年,哈弗H6連續11年成為中國SUV銷量冠軍,如今這輛車也被譽為“國産神車”。

在去年的10月,随着股價的持續上漲,長城汽車股價一度來到了69.8元,而其總市值也達到了6449億,可以說是風光無限;如果不是後來被曝出的産品品質問題,可能長城汽車的輝煌時刻不會結束得那麼快。

轉型乏力

除了上面提到的問題之外,目前長城汽車還面臨着一個巨大的挑戰——轉型新能源乏力。

衆所周知,目前新能源汽車已經是大勢所趨,無論是高端品牌BBA,還是日本的三巨頭豐田、本田和日産,甚至國内車企比亞迪、五菱甚至吉利等等,都在積極地向新能源轉型。

這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比亞迪了,憑借着成功向新能源方向轉型,比亞迪股價最高飙升到了333.33元,市值接近1萬億大關,而即便是近期大幅回調,目前比亞迪的市值仍有6195億。

股價腰斬,市值蒸發3817億!長城汽車來到了危險的邊緣?

而反觀長城汽車,在各大車企都在轉型的情況下,長城卻依舊“死磕”燃油車。根據媒體披露的資料顯示,目前長城汽車生産、銷售的汽車主要仍為燃油車,其中2021年占比85%;純電的歐拉和混動的WEY,2021年的銷量合計不到20萬輛,占比僅為15%左右。

由于轉型乏力,長城汽車也成為資本市場上最先被抛棄的對象。當比亞迪股價仍在繼續創新高的情況下,長城汽車股價卻早已經下跌,雖然這其中也有歐拉晶片事件的影響,但恐怕轉型乏力也是資金出逃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實,魏建軍也并非不清楚新能源已經是大趨勢。在去年年中釋出的2025戰略計劃中,長城汽車就提到:到2025年,實作全球年銷量400萬輛,其中80%為新能源汽車;營業收入超6000億元;未來五年,累計研發投入達到1000億元。

不過,從目前來看,在2021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僅有20萬輛的情況下,想要在短短4年時間裡實作這個目标并不容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