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36氪首發丨研發數控電緻變色材料,“伯宇科技”完成數千萬元融資

作者丨邱曉芬、編輯丨蘇建勳

36氪獲悉,專注于數控電緻變色材料研發的公司「伯宇科技」完成數千萬元Pre-A輪融資,由清控金信、吉利創始人李書福旗下的産業基金“武漢星元”聯合投資。本輪融資将用于數控變色材料的産線搭建、全球商業推廣。

電緻變色(EC)材料屬于典型的交叉型學科技術,制備工藝非常複雜。雖擁有巨大商業前景,但因其技術難度大、壁壘高等特點,全球掌握成熟制備工藝的公司不超過10家。

伯宇科技數控電緻變色材料的原理是,通過改變施加在無機物塗層上的電壓,讓材料實作不同通光率。「伯宇科技」CEO陳烨玥告訴36氪,伯宇數控變色材料在透明狀态下的透光率80%,在着色狀态下則能達到10%,調節範圍國際領先。

36氪首發丨研發數控電緻變色材料,“伯宇科技”完成數千萬元融資

電緻變色原理

目前電緻變色材料在國内的幾項應用是:建築幕牆和變色手機後蓋。

以北京騰訊大廈為例,采光頂采用電緻變色玻璃可以通過改變透光率,降低陽光投進室内的比例,是以降低室内溫度進而減少空調功耗。此外,國内手機廠商OPPO也曾經将電緻變色材料應用于某型号的手機後蓋,實作敲一敲變色的功能。

不過,陳烨玥認為:電緻變色材料實作數字化控制後,将有更大市場應用空間,比如AR眼鏡。

一直以來,AR眼鏡面臨的成像難題之一就是,成像亮度底。很多廠商采用單色顯示或者加大光機亮度的方式去改善成像亮度。但是在室外強烈且複雜的光線環境下,AR眼鏡成像還是被幹擾嚴重,顯示并不夠清晰;也有廠商在AR眼鏡外側加裝墨鏡片,通過降低AR眼鏡整體透光率來降低環境光對成像的幹擾,但是又影響使用者觀察現實物體的視線。

如何在鏡片透光率和顯示亮度之間取得平衡,成為AR眼鏡光學方案的一大難題。解決這個難題需要三管齊下:1、提高光波導成像鏡片的光效;2、提升投影光機的亮度上限;3、智能調節鏡片的透光率。

36氪首發丨研發數控電緻變色材料,“伯宇科技”完成數千萬元融資

在不同光線下的顯示效果

陳烨玥告訴36氪,包括三星電子、Meta(前Facebook)、蘋果、星際時代在内的國外諸多AR眼鏡公司已經針對“智能調節鏡片的透光率”這個方案,與「伯宇科技」進行聯合研發和小批量試産,并且已完成供應商導入,為量産提前做好準備。

此外,「伯宇科技」與國内幾大光波導成像鏡片廠商已經完成了模組化适配,并且計劃在今年第四季度實作“數控變色成像模組”的規模化量産。

據她表示,在商業化的第一個階段,「伯宇科技」在深耕AR行業的同時,将同步把“數控變色鏡片”在傳統眼鏡行業進行推廣。初期将以 “Eison”品牌進軍國内外傳統眼鏡市場,主要目的是為了推進“智能變色眼鏡”的使用者教育。市場成熟後,公司将轉而為各大傳統眼鏡品牌商提供材料、配件、技術開發等服務。

在商業化的第二個階段,「伯宇科技」将會把産品做成“柔性數控變色材料”,突破汽車使用者、高端建築以及透明終端顯示使用者。

在過往融資方面,「伯宇科技」此前種子輪獲舜宇光學北美CEO個人投資,天使輪獲得長三角新能源研究院數百萬元投資。

團隊方面,創始人陳烨玥畢業于美國光學排名第一的羅徹斯特大學,主攻數控變色、光學方案設計方向,公司電緻變色材料配方基于UCB勞倫斯國家實驗室吳軍橋教授團隊。聯合創始人莊乾彬在顯示面闆行業、智能硬體行業有過20年的創業經驗。

投資人意見:

武漢星元方面表示,“目前數控電緻變色技術是消費級AR/MR眼鏡光照一緻性問題的最佳解決方案,世面上能做出完整解決方案的廠商很少。

伯宇科技是全球數控電緻變色的引領者,公司創始團隊起源于美國羅徹斯特大學、UCBerkeley、美國勞倫斯國家實驗室,有着很強的光學材料研發能力。未來,星元基金将助力伯宇科技攜手吉利集團共同前進,幫助公司在數控電緻變色領域持續創新。”

清控金信方面,“伯宇科技創新性地将電緻變色技術更新為數字化控制,并應用于AR眼鏡、智能變色眼鏡等前沿消費電子領域,通過對材料透光率的精準數字化控制解決了光照一緻性的難題,極大提升了使用者體驗,成為消費級AR等智能眼鏡發展的重磅助推力量。

伯宇科技團隊長期深耕AR光學技術,不斷突破創新,産品已得到客戶廣泛認可,公司已進入快速成長期。清控金信資本看好數控電緻變色材料在智能眼鏡領域、智能汽車領域和建築領域的廣闊應用前景,未來将長期攜手伯宇科技共同成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