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種推理小說,一說類型就已經洩底了

推理小說有一個特點——在所有類型文學中,它常常能引起讨論,甚至争論。和言情、武俠、科幻等其他類型讨論點大多集中在人物塑造、作者文筆等小說技法層面不同,關于推理小說的讨論,更多地被集中在“推理”上,而且幾乎每一本新書都會帶來嶄新的讨論點。

這個詭計可行嗎?作者用了哪些誤導的手法?這個模式是不是借鑒了另外一本?同樣的謎面,這兩本哪一個手法更精妙?……

這樣熱烈的讨論有時甚至比小說更加精彩,很多推理小說也因為書評人的文章而被發現隐藏的價值。但是,這種讨論旁人很難介入,隻能限于小範圍,甚至三兩人之間,隻因為一個原因——怕洩底。

由于推理小說的特殊性,如果要讨論一本書,那麼必須得先看過,不然交流隻能限于背景設定、人物設定等小說範疇内,真正決定一本推理小說品質的核心詭計,則無法觸碰。

推理小說書評撰寫的難點也在于此,要麼索性在标題寫明“洩底慎入”,要麼寫每個字都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或者旁敲側擊淺聊一下類型和風格,有阿婆遺韻、社會派最高傑作雲雲。

這其中,有一種推理小說,卻連它是什麼類型都不能說。因為一說,就直接洩底。

下文要探讨的就是這種類型的推理小說——叙述性詭計。

撰文丨陸烨華(上海作家協會會員)

01

什麼是叙述性詭計?

關于叙述性詭計,通常的定義是:作者利用文章結構或文字技巧,把某些事實刻意地對讀者隐瞞或誤導,直到最後才揭露出真相,讓讀者産生難以形容的驚愕感。

我們知道,所有推理小說都會盡可能地讓真相出人意料。為了實作最後的驚愕感,之前小說中所鋪墊的細節、刻意的隐瞞都是必要的。

——沒錯,推理小說雖然講究公平,在書中把偵探和讀者放置在同一認知範圍内進行對弈,但仍然需要“刻意的”隐瞞。

大多數推理小說會以第一人稱來進行叙述,如記錄福爾摩斯破案故事的華生醫生,這一叙述方式自愛倫·坡的《莫格街的兇殺案》誕生以來就反複被沿用。

這種叙述方式的優點,絕大多數人會認為是“華生是讀者的回報”,在見到匪夷所思的案發現場時,華生會幫讀者感到震驚,在偵探故弄玄虛的時候,華生會替讀者問一些問題,甚至他還會針對案件做出自己的判斷和解釋,而這部分解釋就是讀者最容易想到的。常人與神探思維之間的那一座橋梁,就是“華生們”的作用。

這種推理小說,一說類型就已經洩底了

《神探夏洛克》(2010)劇照。

但事實上,以第一人稱叙述偵探故事,有一個更重要的目的,就是隐瞞真相。

作者是全知的,在寫下小說第一個字的時候,案件的真相就已經了然于胸,是以作者最好不要以第三人稱(上帝視角)來進行寫作,因為在涉及關鍵資訊,包括謀殺發生的當下,他無法完整描述出來告訴讀者。這勢必會造成“刻意的隐瞞”,而采用第一視角,這種隐瞞就有理由了。

可以這麼說,在真相揭曉之前,作者是完全站在兇手那一方的。兇手做了很多事情才将自己隐瞞起來,作者做的就是對此沉默,直到偵探發現後才揭曉。

是以,隐瞞資訊、讓讀者感覺意外,是所有“有犯罪者存在”的小說共有的特點,并不是叙述性詭計所獨有。那麼,在上文提到的定義中,将叙述性詭計和其他推理小說區分開來的最關鍵之處是什麼呢?就是第一句——“作者利用文章結構或文字技巧”。

首先,誰在騙讀者?答案是作者。

不是兇手制造了複雜的詭計欺瞞書中的其他人,而是作者在主動欺瞞讀者。在這個定義中,兇手做了什麼,也可以是無足輕重的。

其次,他怎麼騙?答案是利用文章結構或文字技巧。

不是釣魚線,也不是時間差,就是單純的文字技巧。在這個定義下,作者隐瞞的事情變得豐富起來,推理小說的真相也不再局限于“誰是兇手”“怎麼做的”“為什麼殺人”,而是任何東西都可作為解答。甚至是小事。

在兇手退位、作者站到台前的叙述性詭計中,讀者可能一開始就知道A因為生存壓力在午後3點殘忍地殺害了B,這部分完全沒有隐瞞,但一直到最後,讀者才發現,原來A和B都是大草原上的獅子。

隐瞞和案件可能沒什麼大關系的小事,以此在小說最後完成意外感,這是叙述性詭計所追求的樂趣。

那麼,可以和兇手無關,可以和偵探無關,也可以和犯罪行為無關的叙述性詭計,是推理小說嗎?當然是,因為推理小說最重要的樂趣,就是讓讀者感到意外,至于手段,不是非得用殺人犯罪那一套。

這種推理小說,一說類型就已經洩底了

《禁閉島》(2010)劇照。

02

叙述性詭計的源頭

即便是現在的讀者,看到叙述性詭計的時候,反應也是大相徑庭的。有的人如癡如醉,有的人深惡痛絕。

可以想象,當第一本叙述性詭計的作品誕生時,人們會是什麼反應。

通常意義上,推理界公認的第一本叙述性詭計是阿加莎·克裡斯蒂在1926年出版的《羅傑疑案》,這本書在出版之後确實引起了極大的争議,如今我們回過頭看,此書當之無愧是推理史上的經典之作,但它究竟是不是叙述性詭計,則又被拿出來讨論。

在我個人對于叙述性詭計的定義中,《羅傑疑案》并不算叙述性詭計,之是以被奉為叙述性詭計鼻祖,我認為主要原因在于阿加莎的推理小說寫法。

前面我們已經說過,叙述性詭計,詭計在于作者的叙述上,而不在其他地方。但阿加莎的文字技巧十分出色,誤導和心理盲點是她的招牌武器,在她那個年代,普遍的推理小說都是“直球決勝”,作者通常将精力投諸于案發現場的細節、線索和嫌疑人言談之間的沖突,以此來進行破案,作者還是藏在“偵探—助手”這一對搭檔的身後的。而阿加莎的作品,她的個人風格極為鮮明,不管是波洛還是馬普爾小姐,都隻是她的代言人,在某些作品中,不僅讀者,甚至連偵探都要欺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羅傑疑案》。

從阿加莎的作品開始,讀者第一次認識到了“叙述者的不可信”,文本本身是帶有欺騙性質的,一封信、一張圖、甚至整本書,這些白紙黑字不再是無可辯駁的鐵證,而是模棱兩可的資訊。

而這種叙述手法,顯然阿加莎并不是在《羅傑疑案》唯一一次、甚至第一次拿出來使用,差別隻是她使用的多少,帶來的真相意外感強烈與否罷了。

從這一點上看,與其說《羅傑疑案》是叙述性詭計的鼻祖,我更傾向于說是阿加莎這位作者啟發了後世的叙述性詭計。

和“推理小說”這個專有名詞一樣,“叙述性詭計”也源自日本的定義,距離《羅傑疑案》出版一個甲子之後,這種被稱為“叙述トリック”的新穎小說在日本迅速風靡起來,并且被一衆新本格作家玩出了更多的花樣。

這種推理小說,一說類型就已經洩底了

《心花路放》(2014)劇照。

03

叙述性詭計的分類

因為叙述性詭計的重點不局限于犯罪者的行為,在小說的任何一處文字叙述中都有可能包含最重要的詭計,這讓叙述性詭計的種類變得十分豐富。

我将常見的叙述性詭計分為兩個大類:“點”與“面”。

點,即小說中某一個關鍵資訊是被誤導的核心詭計,包括但不限于地點、時間、人物。這一類型往往一句話就能洩底。

地點詭計很容易了解,就是通過故事的發展,人物的言行舉止,讓讀者通過思維慣性或潛意識中的想當然,誤認故事發生的地點。如我每隔一周會為《新京報·書評周刊》寫一篇專欄,交稿時間通常為刊登前一天晚上的11點多,編輯對我的拖稿十分頭疼。我使用的文字是中文,也經常分享我和我的夥伴小張、小王等人最近發生的趣事,但直到最後,你可能會發現,我其實一直在歐洲某國,小張和小王都是我的留學生同學。其實我不是故意要拖稿,是因為時差。(以上為虛構例子,我是真的拖稿了。)

在上述例子中,或多或少也包含了一點人物詭計的影子,但作為推理小說,要實作更加意外的效果,真相可能會是“我其實是一個八十多歲的老人”。

我的專欄中曾經寫過《名偵探柯南》(《名偵探柯南》用人名緻敬了半個推理界|懸疑之疑),也聊過很多熱播的影視劇(從《開端》說說什麼是設定系推理),包括我的叙述風格——這些都在一次又一次誤導讀者,作者是一個年輕人。

但其實我從來沒有透露過我的年齡,也沒有任何一條規則說老年人不能看《名偵探柯南》、不能熟練使用網絡、不能追劇。所有的誤導都利用了讀者的社會經驗和對某一事物的刻闆印象。

除了年齡之外,人物詭計當然還有性别、身高、國籍、身體特征、物種,等等。在前文舉過的兩隻獅子的例子,就是人物詭計的一種。

至于時間詭計,和地點詭計一樣比較容易了解,作者并不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讀者自己會腦補整個世界觀,最後作者再跳出來告訴你,這個故事發生在古代。前幾年有一個很火的動畫電影《你的名字。》,采用的就是時間詭計。

這種推理小說,一說類型就已經洩底了

《你的名字。》(2016)劇照。

這些詭計單拎出來說,都無關痛癢,但是你要知道,放在推理小說家的筆下,任何一處細小的隐瞞,都有可能演變為巨大的資訊差,最終實作整個故事的大逆轉。

除了時間、地點、人物這些“點”之外,還有一種是“面”。它是在謀篇布局、文章結構、段落章節等地方使用了詭計。

相較于“點”式叙述性詭計追求文字的歧義、雙關,“面”式叙述性詭計更為複雜,也更加考驗作者。比如一本小說乍看之下整個故事是線性向前推進的,但其實奇數和偶數的章節分屬兩個不同的時間,講的是完全不同的故事。再比如多線叙述中,看似毫無關系的兩個人,最後居然是同一個人。

我非常喜歡的一本叙述性詭計小說,就是采用了結構叙述性詭計。讀到全書最後一句話之前,它還是一本正常的戀愛故事,裡面甚至沒有發生任何犯罪事件。但最後一句話的出現,颠覆了之前整個故事,整體的氣質、角色的逆轉都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這種小說的結構非常精巧,兼具欺騙的魅力和小說文本本身的耐人尋味,不僅拓寬了推理小說的範圍,更是在文學性上有了一定的提升。回文、元小說、作中作等形式是這種使用結構詭計的小說的常見模式。

這種玩結構的小說發展到後面,不僅折磨作者,也折磨編輯。如日本作家泡坂妻夫——他同時還是一位魔術師——就特别擅長使用這種技法。他的某一本小說,每一頁開頭是什麼字,結尾是什麼字,都是嚴格要求的,這給排版編輯、翻譯老師們提了一道巨大的難題,但這樣的小說一旦出版,就是一本堪比魔術道具般神奇的獨一無二的作品。

這種推理小說,一說類型就已經洩底了

《靈異第六感》(1999)劇照。

04

懸疑電影中的叙述性詭計

聊了這麼多叙述性詭計,按照常理,最後應該要推薦一些優秀的相關作品。但因為叙述性詭計的特殊性質,一旦提前告訴讀者這本書采用了叙述性詭計,有可能作者精心編排的魔術就要付之東流,是以,希望大家在評論中也不要洩底,或者透露書名。隻有在一無所知的情況下看一本叙述性詭計的小說,那種意外感才是最強烈的。

是以,本期專欄,我不會推薦任何一本小說——除了前文提到的《羅傑疑案》,對不起,阿加莎——既然不能推薦小說,那就推薦幾部包含叙述性詭計元素的懸疑電影吧。

看看這種創作者主觀意識上的欺騙行為,在影視化呈現上,和文字呈現上究竟有什麼不同的風味。

如果你也喜歡以下幾部懸疑電影,你應該就不會排斥叙述性詭計的小說。

《禁閉島》《靈異第六感》《小島驚魂》《心花路放》《電鋸驚魂1》《電鋸驚魂2》《你的名字。》。

如果你看過這些電影,可以嘗試總結下,它屬于本文中提到的哪一種類型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