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美國3家頂級醫院的8大類數字療法探索,這3類劃上重點

當2013年IBM與世界頂級癌症研究機構安德森癌症中心(MD Anderson center,以下簡稱安德森)合作的IBM Waston(沃森)項目進入癌症醫療領域後,醫療AI的想象力就此被打開。

從微軟、谷歌和GE到無數初創企業,AI遍布影像識别、輔助診斷、藥物研發、健康管理等多個領域。雖然Waston最後的發展不盡如人意,但作為全球頂級癌症醫療機構的安德森在推動新技術在醫療領域落地的嘗試是值得稱贊的。各種新科技、新技術也需要通過一線醫院的臨床試驗才能證明自身價值。

美國擁有衆多重視研究成果轉化的頂級醫院,像常年在《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排名榜首的妙佑診所(Mayo Clinic,原名梅奧診所),2021年研究支出超過10億美元,活躍臨床試驗2889次,在同行評審的出版物上發表了13697篇文章。還有每年獲批上千件專利,見證了人類醫學多項重大突破的的克利夫蘭診所(Cleveland Clinic),在2019年就有近100款科研轉化産品。

可以這麼說,正是有了這些頂級醫院在臨床方面對新科技、新技術的探索,醫療水準才有了飛速的發展。如今,在萬物互聯的時代背景下,各種數字化資訊技術對醫療賦能的數字療法是一個火熱的風口。那麼美國這三家頂級醫院在這方面有什麼臨床嘗試呢?動脈網從美國臨床試驗資料庫中挖掘了他們關于這方面的資訊,試圖從中找到答案。

ClinicalTrials是由美國衛生研究所(NIH)下屬美國國立醫學圖書館(NLM)與美國FDA運作的臨床試驗資料庫,是目前全球最大臨床試驗注冊庫。本文所有臨床試驗項目皆從中選取。值得注意的是,由于FDA對于裝置或行為進行幹預的試驗并沒有定義階段,是以此類臨床試驗沒有階段标志可供參考。

睡眠幹預

數字療法的核心要素是軟體。治療過程可以單獨使用軟體或搭配器械(包括監測器械和治療器械)、藥物進行。軟體驅動的藥物或器械治療,比單獨使用藥物、器械治療效果更好,成本更低。可以說,軟體是數字療法最大的價值所在。

軟體本身是基于認知行為療法(CBT)所設計的,CBT簡單來說就是通過改變不合理的思維及行為模式,來減少産生不良情緒和行為,進而達到改善心理問題的短程治療方法。

針對睡眠障礙的失眠認知行為療法CBT-i與數字療法軟體設計邏輯完美重合,CBT-i療法被美國内科醫師學會和歐洲睡眠研究會推薦為治療失眠的首選,是針對失眠最有效的非藥物治療方法。

它通過糾正對于睡眠的不恰當觀念和态度以及不良的行為習慣來改善睡眠,主要包括睡眠衛生教育、放松療法、認知療法、刺激控制法和睡眠限制法等。

相對藥物治療,CBT-i療法雖占據優勢,但由于治療周期較長、醫生資源有限、心理輔導導緻的患者抵觸感以及距離問題,使得患者依從性偏低及體驗較差。可這些缺點都可以通過數字療法賦能改善。為此,克利夫蘭研究出了一套GoToSleep軟體,幫助中度至重度失眠患者避免産生影響深度睡眠的想法和行為。

GoToSleep搭建一套為期6周的治療計劃,由一系列圖形、動畫及音視訊構成的教程。内容涵蓋了睡眠衛生、睡眠限制、刺激控制、認知重組和放松訓練。此外,鑒于癫痫患者中失眠患病率以及癫痫發作與睡眠障礙之間的已知關聯,這項試驗還将用作研究改善癫痫患者的失眠症狀和癫痫發作控制。

當然,對于某些症狀如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單獨用軟體還不夠,需要器械治療配合。這類患者在睡眠過程中會反複間斷性缺氧,極大地增加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的患病風險,且與老年癡呆、心律失常和呼吸系統其他慢病相關。這将帶來巨大的社會、衛生經濟負擔。

克利夫蘭針對體質指數BMI超過30的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高危人群,通過飛利浦Respironics或 ResMed呼吸機的解決方案,對患者在家庭環境下使用Auto-CPAP裝置的效果進行長期跟蹤。參與者将接受醫療随訪,用于提高依從性以及效果評估。此項研究用患者6個月後再入院率來評價軟體介入儀器治療的效果。

成人有較強的依從性,他們的睡眠障礙隻算得上是普通難題,真正麻煩的是自閉症兒童的睡眠障礙,這絕對算得上是地獄級難題。自閉症兒童的睡眠問題主要表現在睡眠焦慮、嗜睡、晝夜節律混亂。比如,自閉症兒童入睡困難,睡前經常感到煩躁,必須要大人陪伴才能安靜下來。這種情況下,醫生并非第一選擇,父母應對是否得當才是關鍵因素。

克利夫蘭的試驗對象就是患有自閉症睡眠障礙兒童(2歲~7歲)的父母。該項研究提供一個經過測試的父母教育訓練計劃,專門針對就寝時間和睡眠障礙問題在孩子睡前使用,通過app展現實時指導父母執行。

試驗分成兩組,雖然都是通過app進行,但一組内容僅為标準化内容教育,而另一組則提供全面的幹預,基本概念和實踐技能的教育訓練,此外還有三次符合HIPAA标準的視訊家訪,用一對一的方式了解治療情況、解決特定問題并靈活調整治療計劃。試驗的主要名額是經過10周的療程後,孩子的睡眠狀況;次要名額是父母的壓力指數。

睡眠醫學在中國醫師協會于2019年釋出的《專科醫師規範化教育訓練專科目錄(2019年版)》中被納入教育訓練目錄名單,成為二級獨立學科,與熟知的神經内科、心内科、消化科等并列。

國内企業如速眠,通過倡導生活方式醫學解決睡眠問題,他們研制出運用脈沖磁靶向技術的脈沖磁治療系統,是可以做到實時監測與治療一體并通過NMPA認證的助眠“黑科技”。還有慕眠、繪睡也都有基于CBT-i的數字療法産品。享睡則是通過智能健康睡眠産品,監測心率變異及呼吸、翻身等名額來分析睡眠狀況,并提出改善方案。

成瘾幹預

從醫學分類上來說,睡眠障礙是一種精神類疾病,精神類疾病也是國内國外數字療法最大的應用對象。是以精神類疾病如成瘾、抑郁等,也是數字療法臨床的熱門。三家頂級醫院都有相應的戒瘾試驗,但三家側重明顯不同。

以最常見的尼古丁成瘾為例,它包括“軀體成瘾”和“精神成瘾”兩方面。雖然戒煙藥物可有效治療軀體成瘾和相關的戒斷症狀,但應對精神成瘾時仍有困難,特别是在患者遠離醫院的環境下。

對于戒瘾治療來說,醫患之間的距離是一個必須考慮的因素,妙佑特意從偏遠地區招募參與者做了一個為期12周、基于循證醫學的行為健康戒煙計劃。主要方式是通過app進行生活幹預,并配合遠端輔導,用激勵性訪談來提高參與度并幫助他們學會使用數字裝置。

相對來說,安德森的試驗就比較傳統,面向普通煙瘾人群的app幹預和面向特定人群妊娠期婦女的戒煙計劃。兩者都是通過app進行積極心理學教育訓練以及呼吸放松訓練進行基本的生活幹預。針對妊娠期婦女,安德森提供了一套專門的Baby Steps for Health遠端輔導計劃。

數字療法在戒煙領域的應用并不是新的課題,此前美國的Clickotine和日本的CureApp SC都是針對此場景的數字療法應用。

然而妙佑臨床試驗關注的重點是數字療法對于偏遠區域居民使用效果的一緻性及穩定性,本次招募的臨床對象都是地處偏遠的農村居民,試驗的内容也特意加上了數字裝置的使用教程、評估名額也增加了數字通路、數字素養和患者體驗度。這對幅員遼闊的大陸同樣具有現實意義,同樣的數字療法對于經濟發達地區和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受教育程度有明顯差異的人群是否具有普适性?

成瘾除了煙瘾,還有阿片類藥物依賴。阿片類藥物是從罂粟中提取的衍生物,或人工合成具有類似效果的物質,用于醫療可以起到鎮痛作用,但長期過量使用很容易造成藥物依賴、上瘾、甚至死亡。美國疾控中心資料顯示,1999至2019年間,死于阿片類藥物過量的美國人多達50萬,超過200萬美國人對阿片類藥物産生嚴重依賴性。

對于惡性良性腫瘤手術患者來說,術後鎮痛離不開阿片類藥物,但如何避免成瘾就是安德森所要研究的。安德森使用Lucid Lane的方案通過CBT來調整情緒,保持心理健康,結合使用減輕疼痛和對止痛藥需求的心身療法MBTs,來達到阿片類藥物減量計劃的目的。

研究人員希望了解這些技術如何提高患者在手術後降低或避免對阿片類藥物依賴的能力,以及行為療法是否可以改善生活品質,情緒健康和手術周圍的功能狀态。

“十二步驟”康複計劃是西方國家非常流行且有效的心靈治療支援團體療法。對于患者來說,持續的參與是最大的難點,克利夫蘭的試驗則是用app來督促鼓勵患者參與,并在每次參與後對患者進行狀态評估,正向鼓勵患者持續參與。

此外,針對術後鎮痛和阿片類藥物消耗的影響。克利夫蘭還引入VR技術來緩解患者的疼痛感、減少阿片類藥物的消耗。最後統計參與者疼痛發生的頻率以及對VR系統可用性的評估。當然,VR技術真正被大量使用的還在後面。

鎮痛/焦慮幹預

如果僅僅是軟體,尚不能最大程度展現數字療法的優勢,三家頂級醫院的臨床試驗裡還有大量基于軟體+器械的數字療法。比如引入虛拟現實技術(VR),無論是前文提到的術後阿片類藥物依賴性還是手術期間的麻醉輔助以及焦慮緩解等,都做了不少探索。

麻醉是外科手術的必要環節,麻醉不僅要解決患者圍手術期的疼痛,更要保證患者的圍手術期的安全,區域麻醉能提供手術部位的鎮痛效果,但單憑區域麻醉一種方式并不能解決患者緊張和恐懼心理,常常需要輔助使用助眠藥物或是通過非藥物的方式來分散注意力。

過去,對于這種區域麻醉患者,醫護人員會采用的辦法是“話療”,即在手術中跟患者聊天,分散患者注意力。“話療”需要醫護人員有良好的溝通技巧,醫護人員也會存在不能勝任的情況。是以,VR技術的引入就是讓患者進行沉浸式體驗進而達到分散患者注意力、消除緊張心理的目的。

妙佑診所就在骨科手術、電生理檢查及射頻消融手術中,測試VR技術能否作為手術期間麻醉的輔助手段。主要檢驗名額包括評估患者對使用VR減少手術中焦慮的滿意度,VR對鎮痛和抗焦慮藥物劑量的影響以及VR對患者術中和術後體溫過低有積極影響。

除了術中這種短期的使用,妙佑還對長期使用的情況進行了試驗。比如針對胃痙攣患者設計了一套真假VR對照試驗。真VR組采用專門為治療急性和慢性疼痛而設計的互動遊戲、冥想和深呼吸練習程式。假VR組則隻是使用VR裝置播放一些自然景觀視訊。兩組都需要在三餐及就寝之前使用15分鐘,時間持續4周,參與者需要每天通過問卷報告不良反應事件。

步态幹預

VR技術還被克利夫蘭用來重制導緻帕金森病患者步态當機的情況。對因為帕金森病而接受深部腦刺激(DBS)手術的個體使用VR裝置配合全向跑步機,在虛拟現實環境中行走,從DBS裝置記錄大腦信号,進而了解步态當機期間大腦的情況。

除了VR,克利夫蘭的試驗還涉及到了增強現實技術AR。同樣是針對帕金森病患者,用多模态訓練的傳統實體治療作為參照,實驗組通過使用微軟HoloLens 2增強現實頭套進行。這套裝置允許使用者看到現實世界,并将全息圖插入到環境中。

例如,使用者可以看到地面上的方框,他們在走路時需要避開。這些框不是真實的,而是隻有使用者才能看到的全息影像。增強現實裝置将指導參與者進行運動和認知任務。試驗最後以完成設計任務時的步态速度及跌倒頻率為主要參考名額。

這裡不得不提一下作為科技平台型公司的微軟,面對數字療法這樣一個跨領域的産業,微軟可以将自家IoT、MR技術等先進技術,結合到數字療法的場景,從不同的角度為企業去賦能,幫助合作企業打破從0到1去建構技術能力的壁壘,進而專注于拓寬數字療法的邊界。對于數字療法初創企業來說,微軟完整的生态是極具吸引力的開發環境。

基于VR的數字療法,不僅能作用于患者,對于醫療人員同樣适用。克利夫蘭就針對護士開展了臨床試驗。護理人員都會在入職教育訓練期間學習管理有跌倒風險的患者,通常這是在一個線上平台的教育子產品上實作的。

克利夫蘭引入VR技術,護理人員将從VR中看到許多充滿跌倒風險的場景,護理人員将在虛拟環境中移動,識别出場景中所有的跌倒風險。試驗周期3個月,之後對比隻使用普通教育子產品的對照組,進行能力評估。

使用VR技術的數字療法,國内的虛之實、心景等企業也在跟進。像虛之實就聚焦精神心理VR+AI的數字療法,用于輕度認知功能障礙(MCI)和阿爾茲海默症(AD)的治療。心景科技除了将VR+AI的數字療法應用于心理疾病的康複治療外,還将治療範圍擴充至兒童注意力訓練、腦認知康複、戒毒戒酒評估康複等領域。

美國3家頂級醫院的8大類數字療法探索,這3類劃上重點

動脈網從中國臨床試驗注冊中心檢索了近兩年國内使用虛拟現實技術進行臨床試驗的項目。可以看到基于VR技術的臨床試驗,國内外方向基本一緻,以抑制疼痛、步态訓練和運動康複為主。

此外,國内的凝動醫療在VR技術的應用邊界上也有所突破,其宣布與上海智慧心理評估與幹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合作轉化自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的《特定恐懼心理康複訓練軟體》已于2022年正式在湖北省武漢市獲批獨立軟體類醫療器械,成為中國首個獲批在專業心理治療機構及醫療機構使用并基于虛拟現實裝置的特定恐懼心理康複訓練軟體。同時該産品也是全球首個适用于特定恐懼症(恐高症)的II類醫療器械。

可穿戴裝置的遠端生活監測幹預

除了VR,可穿戴智能裝置也是數字療法經常使用到的儀器,以智能手表為代表的這類裝置日常使用不會造成患者不适,同時又能監控自身運動水準以及某些生理名額,為app幹預提供了重要的參考資料。

美國3家頂級醫院的8大類數字療法探索,這3類劃上重點

比如Fitbits Sense智能手表,就獲得FDA準許,可以在美國使用心電圖應用。是以,克利夫蘭研究對身體品質指數BMI即将超标的8歲~18歲青少年進行幹預。通過使用Fitbits智能手表擷取他們的活動資料,提供相關營養知識和運動建議,幫助他們過上健康的生活。

而安德森則将Fitbits應用到了指導癌症患者手術後的生活方式中。以乳腺癌為例,目前的研究結論是患者在健康飲食、定期運動和良好管理壓力的情況下能得到更好的恢複結果,但一份紙質的生活指南對于患者的限制和驅動是不夠的。

試驗通過Fitbits監控患者身體資料,提供包括健康飲食,身體活動,壓力管理和睡眠衛生建議,正念訓練以及遠端咨詢。試驗期望通過26周的生活幹預,評估幹預生活的可行性。

外科手術後出院的患者中,有一部分會因為各種原因在30天内再入院。除了對患者本人造成經濟和生活品質的影響外,意外返院的患者還會進一步分流醫療資源。是以,減少手術後30天的再入院次數不僅對患者還是對醫院都很重要。與普通患者住院相比,手術患者的再入院後,相關并發症風險使得治療過程更加複雜。

例如對于心髒病患者,預防心肌梗塞是永恒的話題。雖然病發時通常有胸部不适、呼吸急促和上半身不适的症狀,以及惡心、嘔吐和頭暈的表現,但患者卻很難準确判斷。

妙佑的試驗是使用一款SmartHeart的便攜式12導聯醫院級心電圖裝置,讓患者可以随時随地進行完整的心電圖測試,保持高品質的醫療護理标準。裝置得到的心電圖資料符合HIPAA标準,可以通過手機或平闆檢視并同步至7×24小時工作的遠端醫療監控中心,由監控中心根據目前資料進行評估和警告。試驗結果最後通過患者出院90天内的急診就診、再次入院、死亡率和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名額進行評估。

此外,還有針對對腹壁重建,減肥,肝切除術,胰腺切除術,主動脈手術,下肢旁路術,食管切除術和結腸切除術等中、高度複雜外科手術患者的遠端護理試驗。參與者将用一套包含平闆電腦、血壓袖帶、溫度計、脈搏血氧儀和體重秤等裝置的遠端患者監護套件,按要求回報生理資料回醫院,讓院方可以根據生理名額來調整護理計劃。

CGM賦能慢病管理

慢病管理是數字療法繞不開的領域。而糖尿病又是慢病管理中最大的群體。克利夫蘭針對Ⅱ型糖尿病患者,引入Twin Health公司的由AI和物聯網技術驅動的Whole Body Digital Twin平台,該平台由智能秤,連續血糖監測儀(CGM)、血壓計、酮體測量儀和健身手環捕捉身體名額,并為病人提供活動和睡眠方面的精确指導。

克利夫蘭使用這套平台的原因除了它可以捕捉174個健康标志物的資料,每日資料點多達3000個之外。還在于這家公司的數字療法引入了"數字雙胞胎"的概念。平台根據測量資料生成一個患者的虛拟模型,并會預測這個虛拟人物的健康走向。

患者可以直覺地看到自己健康的發展趨勢,如果想改變虛拟雙胞胎的健康狀況,隻能按照平台的建議,從營養,藥物治療,睡眠,活動和呼吸五個方面着手。這套數字療法成功将治療過程從根據檢測結果調整生活習慣,變成了一種類似養成遊戲的模式,提高了使用者依從性。

從其他的臨床試驗可以發現,針對糖尿病的數字療法所用裝置,已經從過去需要患者自己主動多次用指尖血測量的BGM裝置換代為CGM。相比于一天4次測量的BGM,CGM使用一次後可以友善地進行7~14天連續監測。不僅使用者體驗更佳,而且所得結果更為全面。

雖然CGM之前的主要應用場景都是患者在家庭環境下的使用,但妙佑和克利夫蘭這兩家頂級醫院不約而同地将CGM應用在了ICU及院内其他環境,用于測試CGM能否完全取代床旁毛細血管血糖儀。克利夫蘭還針對一些特定環境做了臨床試驗,如CGM在心髒手術後以及在篩查囊性纖維化相關糖尿病中的效用。研究用的CGM裝置主要包括德康G6 PRO和雅培FreeStyle Libre Pro。

國内CGM市場佔有率主要由雅培和美敦力所占據,但國内企業的CGM産品近半年來陸續獲批,目前已有7款上市産品,包括聖美迪諾、凱立特、移宇科技、普林斯頓、美奇、矽基仿生、微泰和九諾。目前國産品牌正在積極拓展院内院外管道。

妙佑試驗所用的美敦力胰島素筆,最大的特色是可以與美敦力自家的CGM産品在手機app上關聯,根據實時血糖讀數來建議患者調整胰島素劑量,不必在應用程式之間切換,幫助患者做出合理的劑量決策。CGM與胰島素泵關聯是未來發展的一個趨勢,目前國内的微泰醫療和移宇科技正在向這方向努力。

藝術幹預

當然,除了上述這些相對硬性的療法外,還有一些調節身心狀态的試驗。像克利夫蘭做了一個基于藝術鑒賞改善個人的身心健康的試驗;妙佑期望從文化角度促進非裔美國人的健康教育;還有針對多發性硬化症通過提供有節奏的聽覺線索,幫助患者改善走路能力。

以音樂為代表的藝術類療法是目前數字療法領域的一個熱門方向,國内山東菏澤市婦幼保健院就将可視音樂治療用于自閉症兒童康複訓練中。簡單來說,藝術類療法就是利用數字信号處理技術在音樂、動畫、燈光等綜合幹預下,通過視、聽、動等多感官刺激,在治療師與特殊兒童的互動中改變其不良生理、心理狀态的音樂治療方法。适用于孤獨症、多動症、智力障礙、腦性癱瘓、行為障礙、語言發育遲緩以及聽力障礙等特殊人群。

術後院外生活指南

出院後患者的生活指導也是治療過程中重要的環節。過去醫院也會發生活指南之類的手冊,但患者對它們的依從性極低。現在妙佑和安德森都試着将這類術後的院外幹預通過app來進行,并評估效果。

術康是國内首批獲得NMPA審批的數字療法産品,以心肺、肌骨、營養的遠端智能評估為核心,結合可穿戴裝置和預包裝醫用食品的科學組合,由醫生開具處方,患者可居家執行遠端運動康複和營養幹預,有效降低發病率、入院率、再入院率。

總結

數字療法近年來發展勢頭迅猛,近幾年FDA準許的De Novo數字療法已經有7款,如何創造性地運用數字技術是每個投身于數字療法研究的企業所要思考的一個問題。

透過美國3家頂級醫院關于數字療法的臨床試驗,我們可以看到,數字療法并非一定要創造新的場景,而是通過技術,把現有場景内的痛點和患者苦難解決掉,是對傳統治療未被滿足需求的補充。像這8種數字療法的臨床試驗中,美國3家頂級醫院對于基于VR技術、CGM和可穿戴裝置的研究數量和重視程度明顯更高。它們三者的共同點就是能對傳統醫療流程中未能達成的環節進行有效彌補。

當然,這不僅需要來自政策、技術方面的支援,一線臨床專家的參與和幫助也是必不可少的,美國數字療法産業發展迅速的原因也在于此。如果國内的數字療法企業能和一線醫療機構專家以及像微軟這樣的科技平台型企業一起去合作建構解決方案,那肯定會大大提高數字療法落地的效率,推進數字療法行業的發展。

*封面圖檔來源:123rf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