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新中産,壓根就不夠蔚來理想們收割

中國新中産,壓根就不夠蔚來理想們收割

出品 | 虎嗅汽車組

作者 | 王笑漁

編輯 | 周到

頭圖 | 視覺中國

中國的中産家庭,夠不夠國産車企收割?

3月16日,理想汽車公布旗下新車L9的外觀、内飾及智能化配置。這款車是定位家庭智能旗艦的SUV車型,售價區間高達到45-50萬元。顯然,新勢力已經在以更高的尺寸和配置,切入了傳統豪華品牌的中型SUV市場。

但這,并不是造車新勢力第一次邁進50萬元售價大關。早在一年之前,自号“智能電動旗艦轎車”的蔚來ET7最高售價就已突破50萬元,補貼後達到了43-51萬元。

中國新中産,壓根就不夠蔚來理想們收割

理想L9

在過去,你要有40-50萬元預算準備買車,首選肯定是BBA(奔馳、寶馬、奧迪)的行政級轎車56E(BMW 5系、奧迪A6L、奔馳E級),或者BBA的中型SUV(奔馳GLC、BMW X3、奧迪Q5L)。

而現在,蔚來和理想帶着“屠刀”殺入BBA腹地,目的很明确——再收割一波新中産。

隻是,市場中還有那麼多人可供下刀嗎?

一、中國豪車市場,僧多肉少

在中國,能花50萬元買車的中國人有多少?

中國典型的三口之家,以年收入在10萬元至50萬元之間來算,中國有4億人,有1.4億個家庭,有購車、購房、閑暇旅遊的能力。根據國家統計局的資料顯示,如果以14億人的基數計算,中等收入人口占比約為30%。

這其中,有能力買豪華車的人,注定隻占到少數。2021年,國内乘用車銷量為2112.7萬輛,其中國内豪華車銷量為357.3萬輛(含特斯拉),占乘用車整體銷量的16.9%。

可是,上述對豪華車的銷量統計是相對籠統的概念。按照乘聯會的定義,豪華品牌主要的指是:奔馳、寶馬、奧迪、凱迪拉克、捷豹、路虎、特斯拉等品牌。衆所周知,豪華品牌的價格這些年在不斷下探,比如2021年奔馳全年權重成交均價為46.4萬元、寶馬為40.9萬元、奧迪為33.7萬元。

中國新中産,壓根就不夠蔚來理想們收割

嚴格意義上來說,如果按照50萬元的基準線去看,市場佔有率就更是可憐。據乘聯會資料,2020年全年,50萬元以上車型銷量為99.7萬輛。2021年全年有所上升,提升至105.4萬輛。但與2021年超2000萬輛的乘用車市場相比,50萬元以上售價的銷量隻占到整個市場的4%。

更殘酷的是,分到新能源汽車領域這個數字更小了。2021年豪華品牌及新勢力高端新能源車銷量為61.7萬,其中純電車型銷售46.5萬輛,這兩個數字分别隻占到國内乘用車市場的2.9%和2.2%。

就是這麼個小衆市場,今天的國産車企卻瘋狂地追捧。除了蔚來ET7和理想L9之外,還有長城汽車旗下的高端品牌沙龍汽車,推出了沙龍機甲龍,預售價高達48.8萬元;還有比亞迪的騰勢,預計會在近期推出高端MPV定位在50萬元;而比亞迪的全新高端品牌,更是号稱沖刺50-80萬元的價格區間。

真的有那麼多使用者,願意為這些産品買單嗎?

之前智己L7的天使輪使用者中,增換購使用者占比78%,其中75%以上擁有以BBA為代表的傳統豪華品牌,即近60%的使用者是傳統豪華車主。同時,單車均價已突破43萬元的蔚來,目标則是取代BBA中的一家。“随着蔚來進入高端市場,對高端主流豪華燃油汽車形成替代,我們未來應該能把‘BBA’格局變成‘NBA’(蔚來的英文為NIO)。”蔚來聯合創始人、總裁秦力洪如是說道。

是以,他們幾乎都打着同樣的旗号——從BBA手裡去搶客戶。但這些還沒有傳遞的新車究竟能有多少使用者,以及能否實作持續提升的銷量,尚屬未知。

二、李斌和李想,正在吃BBA的肉

不過在現階段的豪華電動車市場裡,BBA确實是敗給了蔚來和理想。

最慘的是奧迪,其在中國市場推出的首款純電動SUV奧迪e-tron,指導價在54.68-64.88萬元區間,2021年僅賣出1564輛;梅賽德斯·奔馳EQC指導價為49.98-62.28萬元,2021年全年銷量有6,098輛;稍微好一點的是寶馬,BMW iX3指導價39.99-43.99萬元,去年賣出了22,446輛。但是,iX3在國内實際售價基本要降5萬元,也就是說其頂配終端售價連40萬元都不到。

一方面,傳統豪華品牌50萬元以上乃至更低價位的電動車在中國市場遇冷;而在另一方面,價格更高的中國造車新勢力們則受到了使用者認可。蔚來的2021年銷量為91,429輛,其中補貼後售價46.8-61.1萬元的ES8售價就超過1萬輛。同時,盡管屬于增程式電動車,價格在32.8萬元和33.8萬元理想(老款與新款售價不同)則賣出了90,491輛。這兩個品牌在高端電動車市場裡各自占到近15%的市場,相當于李斌和李想合起來,搶走了三成的高端電動車使用者。

那麼,為什麼這些人買得起高端電動車的人,沒選擇BBA而是要買新品牌呢?

“我為什麼放棄530買ET7”,一位杭州ES6車主,準備将BMW 5系更換為蔚來ET7,而他給出的原因也很簡單:“ET7能更多的帶給我新鮮感,我還年輕,我願意接受新鮮事物。”

這批人會有一個特點:更具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不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因為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中國人買車都是以家庭為機關,而伴侶和長輩們給的意見會直接影響到購車決策。但如今,具備經濟獨立性和認知差異性的新中産們,在買車的決策過程中會更傾向于自我意識,願意嘗試新品牌。

比如蔚來,在他們的App上,最近開始招募使用者領航團(OTA功能内測)。有很有車主,就通過列舉自己職業經曆和專業能力的方式,來争取使用者領航團的席位。這些人中的大多數,都是在網際網路行業或者金融行業工作。

比如有一位ES8簽名版使用者,他自述:自己準備再買一台ET5,曾就讀軟體工程專業,在國資從事固定資産管理9年;還有一位ES6車主,在一家機器人科技公司-無人AGV行業工作;也有兩台ES6的車主,是從事民航業,等等。基本上,也符合新中産的使用者畫像定位。

中國新中産,壓根就不夠蔚來理想們收割

智己L7

智己給這批使用者取的一個新的标簽,“年輕高知使用者”。在他們提供給虎嗅的一份資料中顯示,預訂智己L7天使輪版的使用者中,年齡集中在26歲至40歲之間,40歲以下人群占比超72%,整體呈年輕化态勢;大部分使用者多從事“網際網路”、“金融”或“藝術”等相關職業。

蔚來和智己的這一批使用者圈層,就是典型的新中産購車使用者畫像。即使外界再怎麼造謠“蔚來沒有未來”,他們有足夠的理由去堅持自己的想法。并與老一輩的消費者,産生明顯的差異。

中國新中産,壓根就不夠蔚來理想們收割

據巨量算數查的調查顯示,傳統和新生代消費者對豪華品牌認知的标準開始出現較大差異。比如,傳統消費者會更看重市場知名度高低,但新生代會更注重優質的體驗、先進技術。

優質的體驗、先進的技術,也正好是新勢力品牌現在的突破點。

如今再去看奧迪e-tron、奔馳EQC和BMW iX3,你會發現他們不論是在産品力還是科技感上,都與新勢力有不小差距。這對于新的使用者群體來說,顯然不再具備更強的吸引力。

三、新勢力攀高,為了啥?

相比在狹小的電動車市場厮殺,和BBA的燃油車玩“田忌賽馬”才是機會所在。

在2021年高端轎車排名中,BMW 5系以17萬輛的年銷量成績,位列第一。而在高端SUV排名中,除了第一名的特斯拉Model Y外,BMW X3、奧迪Q5、奔馳GLC分别占據了第二第三第四。這幾個全都是年銷超13萬輛的車型,且均為C型轎車和中型SUV。是以,蔚來和理想們采用了降維打擊的思路,依舊選擇從“成本效益”這個簡單粗暴的政策入手。

中國新中産,壓根就不夠蔚來理想們收割

例如,理想新推出的大型SUV增程式電動車L9,定價在45-50萬元區間,幾乎是BBA中型SUV和中大型SUV的價格空檔區域,比如奔馳GLC售價在40.25-47.12萬之間,而奔馳GLE則到了69.98-88.03萬區間,中間的50萬元檔位就空了。這在寶馬和奔馳的SUV上也是類似。

在定價之上,理想L9主要還是在座艙體驗上發力。比如,現款奔馳GLC和寶馬X3上都隻裝了标準的中控屏和液晶儀表,但理想L9直接給你來個五屏互動,大尺寸HUD、方向盤上的安全駕駛互動屏,以及車輛中控屏、副駕娛樂屏、後艙娛樂屏(三個螢幕都是15.7英寸車規級OLED屏)。就連智能座艙的處理器,都用上了兩顆高通骁龍8155。

蔚來在定價上則略顯耿直。比如蔚來ET7,定價與BMW 5系不相上下,尺寸也不相上下,甚至在尺寸和價格上,寶馬還稍稍占優。但蔚來,把長闆放在了性能和智能上。除了碾壓式的百公裡加速成績之外,蔚來在自動駕駛硬體層面,早早地就宣布了國産天花闆——四顆英偉達Orin晶片,為ET7建立了算力高達1016TOPS的超算平台。

中國新中産,壓根就不夠蔚來理想們收割

蔚來ET7

在拉高智能駕駛體驗這方面,兩家都絲毫沒有讓步的意思。蔚來ET7和理想L9都搭載了一顆雷射雷達。蔚來E7用的是來自Innovusion的超遠距雷射雷達,擁有120度超廣視角,可探測最遠距離達500米。而理想L9則用了禾賽科技AT128型半固态雷射雷達,雷射線束128線,雷射波長905 nm,10%反射率下最遠探測距離200米,水準視場角同樣也是120度。

但是,在新車上堆一些昂貴且沒有的配置,卻隻賣一個相對的價格,蔚來和理想真的就隻為去搶奪BBA的空白市場嗎?實際上,從蔚來ES8的曆史銷量上也不難看出來,它每個月動辄幾百上千輛的成績,對BBA形成不了太大的威脅。而當時的ES8,和現在ET7一樣,最主要的任務就是立一個旗艦的品牌錨點。最終走量的,還得是更低一個級别的産品。

這其實早已是業内的熟悉套路。

1983年,豐田啟動了一個瘋狂的計劃——Flagship 1(旗艦一号),試圖打造出一款在實力上超越當時賣得最好的奔馳S級(W140)和寶馬7系(E32)的豪華車,但價格卻遠低于他們。最後在耗費6年時間、10億美金之後,豐田拿出了第一代雷克薩斯LS400,引發業界轟動。但其走量最多的,依舊是基于凱美瑞“魔改”的雷克薩斯ES。

2003年才成立的特斯拉,也是如此。埃隆·馬斯克依靠Roadster跑車,先搶占美國富人市場,再靠Model S和Model X這類的旗艦型産品,占領了高端消費者的心智。然後,不斷創造新的體驗和新的科技。最後,将這些技術下放到更便宜的車型上,擴大市場規模。于是,我們看到了在中國一度榮登A級轎車銷量榜首的Model 3。

是以,蔚來和理想,正在重走特斯拉當年走過的路。

寫在最後

在《創新擴散理論》一書中對“創新的采用者”劃分了五類:創新者、早期采用者、早期大多數、晚期大多數、落後者。而目前,蔚來和理想的這批使用者大多是“早期采用者”——他們是受人尊敬的社會人士,是公衆意見領袖。樂意引領時尚、嘗試新鮮事物,但行為謹慎。

整個新能源汽車也正是如此,追捧的高端電動車新中産們,猶如圖中的“早期采用者”。但随之而來的是一條鴻溝,需要跨越這條鴻溝才能進入“早期大多數”,并且迎來更大規模的使用者數量。而對于汽車制造業而言,規模的擴大,必然是産品價格的下探所推動的。

中國新中産,壓根就不夠蔚來理想們收割

是以,造車新勢力們在觸及50萬元售價的天花闆之後,大機率會把目标轉向中低端市場。理想汽車就曾公布過産品要做到15-50萬元價位全覆寫,15萬元是個底線。蔚來,則多次傳出要做一個15萬價位以上的低端品牌。再包括以成本效益突圍的小鵬,曾為智能汽車劃定了15萬元的價位底線。

中國的高端中産家庭市場,肯定經不起幾輪收割。但是,下沉市場的機會永遠都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