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尼古拉特斯拉傳奇一生:到底是神還是人?

尼古拉特斯拉傳奇一生:到底是神還是人?
尼古拉特斯拉傳奇一生:到底是神還是人?

尼古拉特斯拉傳奇一生:到底是神還是人?

有這樣一位科學家。近幾年來,越來越多的人對他關注起來。

他是現代交流電系統的創始者,但很多人說他的成就遠不止這些。比如,說他智商超過700,乃至1000:說他其實已經實作了無線輸電技術:說他制造了“通古斯大爆炸”;說他研究出了“雷射武器~:說他其實早就發明了雷達:說他其實早就發現了x射線:說他的研究,促成了美國阿波羅登月;說他指出月球是人造的。人我是被領在太陽烹的,說他曾獲得過11次諾貝爾獎,但他都拒絕了,以一己之力力,創造了人類的20世紀,乃至21世紀……

毫無疑問,在一些描述裡,他已完全是一位神。

那麼,是不是這樣呢?

1856年7月10日。在當時的克羅地亞斯米灣村,一對夫婦的第四個孩子誕生了。

這個孩子,被取名為尼古拉·特斯拉。

特斯拉的父母都是塞威亞亞族人,他們可能不會預想到,“塞威亞亞”後來成了一個國家,而他們更不會預想到,他們的孩子尼古拉·特斯拉的頭像後來被印在了國家貨币上。

特斯拉的父親是一名尼古拉·特斯拉 神父,母親是另一名神父的女兒,是以家族對他的期望是繼續在神學的道路上發展。但是,特斯拉對機械實體有着近乎瘋狂的癡迷,為此,父親和他沒少吵架。

1873年,17歲的特斯拉在一場霍亂傳染中受到了感染。在那個醫療技術落後的時代,家裡人都以為他要去見上帝了。重病之時,他和含淚的父親完成了一個“賭約”:如果他能活下來,家裡就要允許他去學機械實體,而不是神學。

當然,特斯拉活下來了。1875年,19歲的特斯進入人奧地利的格拉茨理工大學學習數學、實體和機械學。雖期間間因為經濟拮據而辍學過一段時間,但他最終還是在布拉格完成了學業。

1882年,26歲的特斯拉終于找到了一份還不錯的工作,就是在巴黎的一家電話公司擔任工程師。

從此,特斯拉開始了他為之奮鬥一生的事業,并且,他遇到了一個糾纏一生的“冤家”。

這家電話公司,是一家美國公司設在歐洲的分公司。美國總公司的創始人兼CEO,名叫托馬斯·愛迪生。

以特斯拉的天分和能力,他在愛迪生的歐洲分公司很快就嶄露頭角。

最有力的一個證據是,他被分公司的總經理查爾斯·巴切羅推薦到美國總部,帶着雇主那封寫給愛迪生的推薦信--“我知道兩個偉大的人,一個是你,另一個就是這個年輕人”。

沒有什麼懸念,特斯拉在美國總部也很快成助理工程師師,那些讓别人束手無策的問題,放到特斯拉面前是小菜一碟。直到有一次,愛迪生讓他改進和設計公司一台批直流電發電機,由于任務非常艱巨,是以愛迪生許諾他:如果完成任務,就給你5萬美元的獎勵。

5萬美元是什麼概念呢?放到現在,大概價值100萬美元。然後特斯拉就得的把這個任務完成了。

然後他就去找愛迪生索取獎勵,愛迪生想了想,回答:“哦……我想你可能不了解美國式的幽默……”

好吧,5萬美元泡湯了,那麼特斯拉希望将自己的周薪從18美元調整到25美元,但愛迪生依舊拒絕了(也有說愛迪生同意了的說法)。

當然,特斯拉和愛迪生的沖突,并不僅僅因為錢财。

愛迪生雖然頂着“發明家”的頭銜,但事實上,他更像一個能将發明直接商業化的企業家(這類人才其實也很珍貴)。而特斯拉卻是一個一本正經科班出身的學者,是以他很看不起愛迪生,比如後者居然連微積分都不會!

那些被人們反複稱頌的愛迪生的事迹--比如說經過幾千次不厭其煩的實驗,在特斯拉看起來,恰恰是愚蠢的證明:

他用的方法的效率非常低,經常做一些事倍功半的事情,整體而言,我是一個很不幸的見證人。他如果知道一些起碼的理論和計算方法,就能省掉90%的力氣。他無視初等教育和數學知識,完全信任發明家的直覺和建立在經驗上的美國人的感覺。

當然,最終促使特斯拉和愛迪生決裂的,還是衆所周知的交流電和直流電之争。

簡單來說,就是特斯拉堅信隻有交流電才是未來的趨勢,而愛迪生卻堅守着直流電的堡壘(因為他的全部家當都投在了直流電發電和相關産業上)。在這場“世紀之争”中,愛迪生使用了一些很不光彩的手段,為自己傳奇的一生不可避免地留下了一些污點。

總而言之,1885年,特斯拉離開了愛迪生,之後又成立了自己的電器公司。

一代極客大神,開始在隻有自己才懂的道路上奮力狂奔。

特斯拉到底有哪些成就?

其實随便上網一搜,就可以搜到太多太多,其中包括如下領域:交流電系統、無線電系統、無線電能傳輸、球狀閃電、渦輪機、放大發射機、粒子束武器、太陽能發動機、X光裝置、電能儀表、飛彈科學、遙感技術、飛行器、宇宙射線、雷達系統、機器人……

确實,如果一個人能在這些領域裡作做出卓越的貢獻(按網上的說法,特斯拉幾乎是所有這些領域的創始者),那真的是可以被視為“神”,或者是從未來“穿越”回來的人了。

這些領域所取得的成就,特斯拉有的确實實至名歸--比如對交流電發電機的天才改進,這是一個經得起時代檢驗的偉大成就。而有的,其實和特斯拉關系不大。

我們來試着拿幾樣出來說一下。

比如,說特斯拉其實早就發明了雷達,但因遭受愛迪生打壓、沒有宣布

公認的雷達發明者是英國實體學家瓦特(不是改進蒸汽機的那位)。他在1936年架起了第一個雷達站。事實上,從1922年起,包括馬可尼在内的諸多英美科學家都提出過“雷達”的設想。特斯拉确實也提出過雷達的設想,但真正做出來的,是瓦特。不能說誰想到過,就是誰發明的,對不對?

比如--既然說到了馬可尼--特斯拉比馬可尼早很多就發明了無線電。

但事實上,馬可尼與特斯拉各自獨立發明了無線電技術,英國承認了前者的專利,美國承認了後者的專利。之後美國又撤銷了特斯拉的專利(一個原因據說是馬可尼在美國有财團支援,包括愛迪生),但在1943年又恢複了特斯拉的專利(可能是出于避免支付專利費的考慮)。

比如,說特斯拉設計建造了世界上第一水力利發電站。那水力利發電站就是著名的尼亞加拉水電站,确實是一項了不起的工程,但不是特斯拉設計建造的,而是當時承接工程的西屋電氣公司委派的一個叫喬治·福布斯的蘇格蘭工程師設計建造的。

不過,福布斯确實使用了特斯拉的交流電發電機和交流電傳輸的原理。而特斯拉在芝加哥世界博覽會用交流電發電同時點亮9萬隻燈泡的“神迹”,是他效力的西屋電氣公司拿到尼亞加拉水電站訂單的重要原因。

比如,說特斯拉其實早于倫琴發現了射線。特斯拉确實研究過 X射線,但他的包括X射線在内的大部分研究資料,都毀于1895年發生在他實驗室的一場大火--這确實是科學界的一大損失。是以至于到底他研究X射線到了什麼地步,其實是沒法證明的。

比如,說他早就實作了無線電力傳輸。特斯拉确實是最早系統提出無線電力傳輸的人之一,也制造出了著名的“特斯拉線圈”(一種制造高壓的變壓器)。但目前沒有證據表明,他完成了可以應用于實踐的無線電力傳輸技術--當然,他提出的設想和為之進行的嘗試和努力都讓人敬佩,這也是現在埃隆·馬斯克把他們公司純電動汽車命名為“特斯拉”的原因。

順帶提一句的是,關于那個“特斯拉曾制造出1億伏特電壓”的事也沒有根據,有證據表明的是,特斯拉曾制造出接近2000萬伏特的電壓,但從沒超過這個資料。

至于那個“是特斯拉制造了通古斯大爆炸”,就更沒有任何依據了(通古斯大爆炸請參看本書收錄的“一場神秘的超級大爆炸”)。

傳說是特斯拉利用他建造的“沃登克裡弗塔”制造了那次著名的大爆炸,證據之一就是那座塔所在的位置和通古斯地區的緯度相同,但其實相差很遠。最關鍵的是,通古斯大爆炸發生在1908年,而1906年時,沃登克裡弗塔的員工已經基本全部撤離,塔處于停用狀态。

而阿波羅登月、太陽系之類的,就不用說了吧。

事實上,特斯拉在晚年陷入了關于“宇宙理論”的研究而不能自拔。

1936年,80歲的特斯拉發表了一篇論文,這就是後來被網上傳得神乎其神的《引力的動态理論》。在這篇文章裡,特斯拉試圖建立他基于牛頓“萬有引力”的“大統一場”論,而全盤否定愛因斯坦的相對論。

從人類的科學曆史程序來看,任何在當時被視為荒謬的理論或學說,在通過時間的檢驗後未必是真的荒謬。我們現在不敢說愛因斯坦的理論肯定是對的,特斯拉的研究肯定是荒謬的,但至少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關于所謂特斯拉在他的理論中提出了“火星登陸”“人造星球”“空間傳送”“時間旅行”“引力門系統”“引力牆”“光子牆”“粒子牆”的說法,都沒有找到任何依據。

1943年1月8日清晨,在美國紐約的“紐約人旅館”3327房間,一名叫愛麗絲的女仆發現了一具躺在床上的屍體,那是尼古拉·特斯拉的屍體。

經法醫檢驗,87歲的特斯拉确切死亡的時間應該是1月7日晚上的10點30分左右,死因是心髒衰竭。

在特斯拉生命的最後10年裡,他一直住在各種旅館裡,經濟拮據。他賺不到錢嗎?并不是。按當時的專利權許可使用費标準,使用者每生産-匹交流電就必須向特斯拉繳納1美元的專利使用費。

但是,特斯拉放棄了這個專利,讓全世界人類免費使用。

特斯拉去世後,他的大腦并沒有像網絡傳言的那樣被“摘去研究”,他的遺體是被完整火化的。也沒有任何證據和資料證明他曾經做過腦力和智商測驗。

關于他11次拒絕諾貝爾獎,也沒有任何資料或證據可以證明。但是,他确入選選了1937年諾貝爾實體獎的提名,諾貝爾獎基金會曾承認過,1915年諾貝爾實體學獎的首選人物、是特斯拉和愛迪生(後來頒給了對X射線研作做出貢獻的布拉格父子)。

“我隻是個平凡的人,沒有什麼特殊的能力。”這是特斯拉自己說的話。

特斯拉雖然不是偉大的、全能的“神”,但他畢竟是一名偉大的科學家--如果再細化,是一位天才的電氣工程師--這是無法辯駁的客觀事實。

1960年,在巴黎召開的國際計量大會上,為了紀念他的成就,“磁感應強度”的機關從此被命名為“特斯拉”。

這種實實在在的認可,可能比說他的各種“神迹”要靠譜得多吧。

說句實話,在中國的“特斯拉造神”運動中,央視功勞不小。2009年6月,央視10套科教頻道《人物》欄目曾播出兩集紀錄片《科學超人尼古拉·特斯拉》。這部紀錄片的主要線索來自俄羅斯自由作家兼編導維塔利·普拉夫迪夫切夫拍攝的“紀錄片”-《特斯拉:世界之王》。這位編導還拍攝過下列作品:《通古斯入侵一百年》《第三帝國的飛碟》《月球秘密區》等。

是以,就不多評論什麼了。

特斯拉之所有由一名偉大的科學家而被持續“神化”(不僅在中國,在美國也是),成為一個“全能的存在”,除了他本人确實有一個天才的大腦,還來自我們自己兩種類心理。

一類,是我們的悲情心理。在我們的印象中,科學家似乎都應該是怪才,不食人間煙火,淡泊一切名利,終生艱苦清貧。特斯拉在這三方面确實很符合條件,是以也符合人們的這種心理,進而就會有不顧一切拔高他的沖動。

另一類,遞反心理。你越有名,我就越希望聽到你的缺點;你越無名,我就越希望成為發掘你(或知道你)閃光點的那一批人。特斯拉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内确實有被埋沒的嫌疑,但這些年來,我又覺得有被過分神化的傾向,以緻成了一些人的精神圖騰。

其實,我們有時候對待“科學家”的态度挺沖突的。

一方面,我們對一些真正的科學家的堅守和清貧表示敬佩,對一些影視演員的收入和知名度大大超過科學家拍案怒罵。而另一方面,當有些科學家真的名利雙收時,有些人似乎又不樂意了,不管你是研究實體的還是種水稻的,一些人的關注點又開始轉到其他點上。

大部分普通科學家的收入尤其是知名度不如一流的歌星、影星,在這個星球上的每個國家都是一樣的。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說,知名藝人本身就是市場的稀缺品,他們确實付出了努力,再借助人類的天性和大衆傳媒的推波助瀾,獲得豐厚的回報,畢竟也不是什麼令人發指的“罪行”。

對待真正的科學家,我們每個人心裡都保持一份真正的尊敬,記住他們做出的貢獻,我覺得就很可貴了。對于他們而言,他們的理想,是能真正地推動人類科技文明的進步,而不會在意有多少粉絲哭着喊着:“你知道他有多努力嗎?”

而且,科學家就真的沒有回報嗎?那可能是我們低估了時間的力量。

特斯拉出生于1856年,160多年過去了,我們絕大多數人依舊在念叨他的名字,我估計再過好幾個160年,人類依舊會銘記他。

實體和化學機關、月球環形山、小行星、火箭、衛星,甚至小到我們身邊的路名、廣場名,其中有多少都是以科學家的名字命名的啊。

能真正為人類的千百年發作做出貢獻的人,人類千百年都會銘記他們。

這本身就是一件很公平的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