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讓我再花個10年或者20年的時間,來重新去打造這樣的一個文化學角落的話,我也沒那種精力和信心了。”這是去年閉店時,店主張強神情落寞留下的話。去年年底,為配合區域樓棟整改規劃,曾在一代又一代讀者心中留下深深烙印的複旦舊書店正式歇業。
而如今傳來好消息,寶藏小店即将“回歸”,新址就在偉德路88号,大學路附近,目前正準備設計裝修,是什麼讓店主重拾信心老店新開?
帶着這樣的疑問話匣妹走近了店主張強。
店關了,但張強萬萬沒有想到,網上對于這家店的思念卻越來越長,“60多平方裝了5萬多冊藏書的‘寶藏小店’”“老式木樓梯和電風扇嘎吱作響”“閉店前最後打卡,結賬排隊要“金雞獨立”,最高頻的留言是“等你回來”齊刷刷地列了幾十層樓。
讀者的期待使張強下定決心“繼續經營”,但落地選址成了眼前的實際困難。原址所在樓宇消防安全不合格要整修;而外面陸續有企業和機構發來免場租費邀約,他也都婉拒了,因為楊浦承載了這家書店太多記憶。從擺地攤開始張強就在複旦周圍,他“怕”離開這裡,“是五角場街道在幫助我,開車帶着我出去找店鋪。”
開着私家車陪張強一圈一圈找店面的是五角場街道社群管理辦副主任郁磊,他的工作本上清晰列出了選址定位:貼近大學,離消費者要近,租金比較敏感。就算是摸清街道區域的“老司機”找這樣一家心儀店鋪也并非一帆風順,他陪張強前後談了6、7家鋪子。
郁磊回憶,“往往碰到離消費者近的地方,舊書店租金接受不了;租金能接受的位址,又遠離消費者,的确蠻難調和的。但我們街道也沒有放棄,一直搭建平台,終于找到了滿意的選址。”
新址位于大學路支路上的偉德路88号,路旁的兩排粉櫻已含苞待放。和原址相比,新店面積翻了一倍,挑高4.4米,張強執意要保留原來的樓梯設計格局,“我最滿意的一個地方其實是二層,很多讀者特别懷念就是我們原來這種格局。原來的地方就是亂,這裡以後亂中要加點有序,大體上進行一個分類,這對好多讀者來講是件好事,因為他們一直在提醒我這件事情”。
條件環境比原來更好、更安全,張強想要開好店的勁頭也更足了“真的是得到了很多很多支援的聲音,給我的信心太大了,能夠重新把這個地方打造成一個大家樂意來的文化栖息地。”
讀者、五角場街道、楊浦商貿……這一路張強感謝了很多人和機關,這些名字讓曾在閉店時說“沒有精力和信心”的他重拾了熱情。也謝謝張強還這座城市一個約定,春暖花開季,書香萦繞大學路。
記者手記:
一直以來,五角場周圍集聚着很多愛書之人,包括轄區複旦、财大等7所高校的師生,8個科技園區的青年知識工作者。除了複旦舊書店之外,五角場還有書城、大隐書局、學悅風詠書社等約10家實體書店,那為什麼我們還是希望它留下呢?
因為在讀者眼裡,複旦舊書店是一種選擇。學生們踩着單車而來,白領們帶着工作了一天的疲倦而來。除了新書、網購,我們可以用更實惠的價格線上下不期而遇淘書的驚喜。那些書的年齡或許比自己都大,加持了前人密密麻麻的讀書筆記,舊書店寄予了人們内心的情懷與希望。
而在張強心裡,複旦舊書店是一種堅守。教授們是這裡的常客,常常在放學或者下課後,跟張強高喊,“不讓你下班的人又來了!”這些片段,定格下學者們愛書如珍寶的光陰,也是張強一直堅持下去的原因。他中意舊書可以在時光的痕迹裡看到曆史的大浪淘沙。
從街道來看,舊書店是大學周邊應有的一道風景線。五角場的書香氣質和商業繁榮是融為一體的,每一家書店都各有千秋,人民需求的多樣性會得到最大程度的滿足。
對這座城市而言,我們會尊重每個群體的需求,以群衆滿意不滿意、答應不答應、高興不高興作為衡量城市治理實效的标準。這家舊書店的回歸,能讓生活在這座城市裡的人體會到“人民城市”的溫度,會讓大家的獲得感、幸福感“滿格”。
-本文完-
版權聲明:轉載前請聯系背景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