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蔚小理又進ICU?這下麻煩大了!

蔚小理今天(3月15日)在港股繼續大幅度下跌,跌幅均再超10%。

這也是蔚小理昨日遭遇“黑色星期一”後的連續第二天大跌。

其中最慘的當屬小鵬,去年7月份赴港上市的時候,它的市值一度沖到了2800億元,如今隻剩下不到1300億元,名副其實的腰斬。

與此同時,它們在美股的股價也繼續雪崩,蔚來隻剩下16美元,小鵬和理想也隻有22美元,都隻有鼎盛時期的一半不到了。

蔚小理又進ICU?這下麻煩大了!

進入到2022年之後,這三家一線造車新勢力似乎已經“蚌埠”住了,開始一路狂跌,如今已經到了危險的邊緣。有人說這是繼2019年三家資金鍊緊張之後的ICU“二進宮”,一着不慎可能真的會萬劫不複。

到底發生了什麼?為什麼春風得意的新勢力們會如此窘迫?除了大勢之外,還有沒有其他更深層次的原因呢?且讓功夫汽車帶大家一起看一下。

(1)全球轉舵,要給新勢力“斷奶”?

很多人說2021年是新能源汽車的元年,在這一年,國内新能源汽車的銷量達到了298.9萬輛,而且從後半年開始滲透率頻頻突破20%。似乎一切都在向着好的方向發展,很多人也在驚呼電動化時代真的要來了。

蔚小理又進ICU?這下麻煩大了!

然而,繁華背後,其實并不都是好消息。

國家從2009年開始的新能源補貼,其實是在不斷退坡的。從最初的注重節油能力,到開始關注續航裡程,再到對續航裡程進行細分,并對價格也有相應的要求。總體來說補貼條件是日趨合理,但補貼金額是不斷下降的。

而2021年似乎就是一個分水嶺,随着這幾年技術已經逐漸成熟,國家已經有斷補的意思,然而廠商們卻在紛紛回報造新能源汽車“不賺錢”。

到了2022年,續航在300km-400km純電動車補貼相較上一年減少了3900元,續航大于400km的電動車則減少了5400元,混動車型減少了2040元。别小看這幾千塊,這對于急于打開市場處于盈虧邊緣的蔚小理們來說,壓力并不小。

關鍵是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政策也會在2022年12月31日終止,2023年之後上牌的車輛将不再能享受購置補貼。

這又是一把懸在新勢力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蔚小理又進ICU?這下麻煩大了!

新能源汽車最大的市場中國在調整,其實海外市場也在同步調節。

比如最近法國和德國主導的歐盟,已經開始嚴正商議放棄碳中和了,據說将放棄對光伏産業的相關補貼,而是會優先考慮能源安全問題。

這不僅意味着煤炭、核能會重回C位,也意味着以綠色、環保為旗号的新能源汽車得到的政策支援将減少。

美國越來越保守,包括最近美股在加速“趕走”蔚小理。日本更是堅決反對發展純電動車。這樣一來,蔚小理們所面對的國際環境也不再友好。

如果說以前發展新能源是政治正确,現在就是各憑喜好了。尤其是歐洲國家,它們是最開始鼓動新能源的,如今看到産業上遊被美、中占據,立馬開始轉舵,可謂“務實”至極。

(2)供應鍊問題頻出,價格上漲何解?

與國内外政策調整相對應的,還有供應鍊的問題,以及所對應的價格上漲,這同樣威脅到了蔚小理們的生存。

蔚小理又進ICU?這下麻煩大了!

根據最新的資料,目前全球晶片從下單到傳遞的前置時間已經達到了26.2 周。這就意味着晶片傳遞平均要等半年以上,極大影響了車企的生産。

關鍵是蔚小理們走的都是智能汽車的路線,既要有反應更快的車機系統,又要支援高階的智能駕駛功能。這些都需要更加高精尖的晶片,傳遞周期自然更長。晶片稀缺導緻的另一後果,就是蔚小理們在這方面徹底失去了議價權,隻能任人宰割。

除了晶片價格在漲,其他的零部件價格其實也是在漲。畢竟過去兩年原材料的價格是一路飙升的,這也大幅推高了造車的實物成本。

蔚小理又進ICU?這下麻煩大了!

實際上,蔚小理也已經開始想辦法了,之前就傳出消息,蔚小理同步注資欣旺達。而欣旺達實際上是一家主業生産數位3C锂電池的廠商,造動力電池其實還算“新人”。蔚小理找上它的原因也很簡單,就是開辟甯德時代之外的新供應商,以便盡可能降低成本。

但它們可不能忘了,曾經的一線新勢力威馬就搞了四五家供應商,結果是自燃頻出還找不到原因,最近更是爆出“鎖電”的醜聞。蔚小理們貿然開辟新的供應管道,會不會陷入威馬同樣的窘境,暫未可知,但風險肯定是有的。

實際上,“降成本”一直是個技術活,就像飽受大家诟病的日系車,說是塑膠多、關門聲不好聽什麼的,但人品質口碑卻非常好。蔚小理走上這條路之後,能不能保證品質,将決定它們能走多遠。

(3)新勢力暴跌,其實是價值回歸?

過去的十年,其實是屬于科技的十年,網際網路和新能源的崛起就是最好的例子。就像特斯拉市值超過豐田、大衆一樣,蔚小理的市值也超過了一衆傳統車企。但細究起來就會發現,這樣其實并不公平。

蔚小理又進ICU?這下麻煩大了!

以吉利汽車為例,它在1998年就造出了自己的第一輛車,2003年就開始出口海外。最早是造吉利熊貓這樣的入門代步車,後來造出帝豪、博瑞、博越,再到最近幾年推出領克系列,推出星瑞、星越L,可以說一路都在攀爬科技樹。

在商業層面,吉利也是非常成功的,收購沃爾沃讓它成功打入歐洲市場,并且把這個北歐品牌帶回了二線豪華前列。收購寶騰汽車讓它成功打入東南亞市場,已經在當地形成了很強的影響力。收購英國跑車品牌路特斯,則讓它擁有了自己的頂尖跑車品牌,實作了高端蛻變。它的Drive-E智能科技動力總成可以說全球知名,算是公認的世界頂尖動力總成技術。

然後一夜之間,隻賣中國,并不賺錢,并且年銷量還沒超過10萬輛的蔚小理,說是市值已經超過了吉利,聽起來實在是滑稽。

蔚小理又進ICU?這下麻煩大了!

關鍵是蔚小理們的技術,其實也沒有太多驚豔之處。

之前魏牌CEO李瑞峰就直言,新勢力是造不出DHT的。理想那套所謂的增程式混動技術,與長城的DHT、吉利的雷神混動相比,真有可比性嗎?比性能被碾壓,比能耗也比不過,工作噪音還大。

蔚小理們的成功,很大程度其實就是資本的聲量更大,真論技術積累,它們原本就不是傳統車企的對手。

是以它們的此番下跌,更多其實是價值的回歸,因為它們被捧到了原本不屬于自己的高位。

(4)功夫拍案

蔚小理被“血洗”,某種程度其實是價值回歸,你沒有那麼大的能耐,太高的位置是站不穩的。

接下來,它們的融資可能就不會那麼順利了,需要提高利潤率、降低成本、開辟更大的市場。二入ICU隻是開始,接下來它們在逆境之中爆發出怎樣的能量,将決定它們能否真正站穩腳跟。

以前它們是政策的寵兒,是追捧的焦點,趕上了風口,也确實飛了起來。但現在,可能更多的要靠自己去努力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