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關于母親、創傷和抑郁的幾個知識

2022年伊始,“母親”“生育”“孩子”似乎一直挂在“熱搜”上,在“朋友圈”刷屏,足見其受全民關注、國家重視,也足見其重要。在三八婦女節的重要時刻,請允許我與大家分享幾條關于該主題的知識。

01

準媽媽和新手媽媽

更容易患抑郁症

研究發現,育齡期女性的抑郁症發病率是男性的2-3倍。孕婦分娩前3個月,即妊娠晚期,是孕婦抑郁症的高發階段。産後第一年,抑郁和焦慮症狀可能影響15%-20%的女性。

育齡期女性抑郁症高發,可能與體内雌激素水準變化有關。雌激素水準較低但穩定的青春期前和絕經後的女性,其抑郁症發病率與男性并無差異。而雌激素水準快速變化的時期,包括青春期、月經期、圍絕經期,是女性一生中抑郁症、焦慮障礙發病的高危時期。

妊娠晚期孕婦生理狀态迅速變化,面對即将到來的新生兒,心理壓力也日益增大。

産後抑郁症的症狀,相比其他人群的抑郁,是否有絕對的“特點”?對這個問題,學界觀點尚有分歧。筆者基于臨床觀察,傾向于認為産後抑郁症的症狀是有一定特點的。比如,産後抑郁症狀往往非常“兇猛”,患者情緒低落、委屈、哭泣、易激惹突出,可能有很多否定性思維,如無用感、無望感、自尊感下降,進而可産生自殺的想法。

産後抑郁症最特異、最值得關注的點是,患者失去有效照顧嬰兒的能力,對嬰兒健康過分擔心,或因無法應對而感自責。最嚴重的情況下,還可能出現“母-嬰自殺”。

促進孕産婦的身心健康,需要整個家庭一起努力。給予她們足夠的關心與了解,穩穩的幸福與安全感,幫助她們平穩地渡過這一特殊時期。

關于母親、創傷和抑郁的幾個知識

02

孩子的童年創傷與抑郁關系顯著

童年創傷,是指一個人早期生活中重要的、超出個體應對能力而帶來應激的負面經曆,如性虐待、軀體虐待、軀體忽視、情感虐待、情感忽視、父母去世或父母分居等,又常被稱為童年虐待、童年逆境。

據世界衛生組織資料,全世界超過1/3的人口曾經曆過童年創傷,消除童年創傷或可減少22.9%的心境障礙(如抑郁障礙和雙相情感障礙)發病。有童年創傷的個體,在成年期患抑郁症的可能性是無童年創傷者的2.66~3.73倍。有童年創傷的抑郁症患者,自殺風險高于沒有童年創傷抑郁症患者的3倍,反複複發和持續抑郁發作的可能性是沒有童年創傷抑郁症患者的2倍。

在各種童年創傷中,毆打等軀體虐待,缺衣少食等軀體忽視,以及性虐待,因為看得見摸得着,通常更容易識别。而情感忽視、情感虐待,表現相對隐蔽,常不被關注和重視。但是,很多心理學家認為,情感上的忽視和虐待,與那些身體上受到的實體折磨相比,至少同樣糟糕。

關于母親、創傷和抑郁的幾個知識

那麼,到底什麼是情感忽視?什麼是情感虐待?

情感忽視,指父母忽略孩子正常的情感需要。這樣的父母不對孩子表達情緒,表現出對孩子不感興趣。父母不擁抱孩子,不輕撫孩子,沒有親昵的稱呼,沒有人給孩子安慰。當一個孩子感覺到,他對于父母來說無關緊要的時候,他可能體會到一種無以名狀的憤怒和無能為力的絕望,即使他的父母從來沒有打過他,也提供給他充足的物質條件。

情感虐待,是兒童的父母或照料者,通過有意的言語或象征性的虐待行為,導緻兒童出現顯著的心理傷害。“情感虐待”包括:經常羞辱或批評孩子;威脅,對孩子吼叫;使用諷刺去傷害孩子;責怪,讓孩子做替罪羊;讓孩子做有辱人格的行為;不認可孩子自己的人格獨立性;逼孩子太緊;将孩子暴露于痛苦的事件或情境,如家庭暴力或是吸毒;不允許孩子交朋友;聲明将要傷害、遺棄孩子;禁閉孩子(比如把孩子禁閉在黑暗狹小的空間如衣櫥)等。

促進孩子的身心健康,不僅需要消除軀體虐待、軀體忽視、性虐待,還需要避免情感忽視和情感虐待。

關于母親、創傷和抑郁的幾個知識

03

父母的創傷,

尤其是母親的童年創傷,

是會“遺傳”的!

所有精神疾病,都是環境與遺傳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環境因素就是指你從小到大遇到的各種情況,創傷是其中強烈且負面的一種。

最新研究表明,創傷不僅會影響遭遇創傷個體的情緒、行為,還可以通過表觀遺傳學的方式(比如改變甲基化水準)影響其基因的表達,而這種創傷所引起的表觀遺傳學變化,是可遺傳的。尤其是作為母親的個體所遭受到童年創傷,對後代影響更大。

2020年美國精神病學雜志(Am J Psychiatry)發表的一篇文章發現,如果母親懷孕前經曆過大屠殺創傷,她們的孩子與母親沒有經曆過大屠殺的孩子相比,服用精神科藥物的比例更高,且表現出更多焦慮障礙和創傷後應激障礙,其一項與創傷相關的基因(FKBP5)甲基化水準更低。研究表明,這種FKBP5低甲基化水準,與母親遭遇大屠殺有關;如果大屠殺發生在母親的童年時期,上述相關性尤為明顯。

一個女孩子,從小獲得的善意和溫柔,是能夠傳承的。孩子長大終會成為父母,改善遺傳因素,從家庭、社會關愛下一代開始。而已經不可避免地具有某些負面遺傳因素的個體,也不要忘記,環境因素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不要是以而放棄改變和努力。

綜上可見,女性的身心狀态關乎小家的幸福和大家的未來。在這個春暖花開的時候,願世界和平,每一位女性都能被溫柔對待。

參考文獻

[1] Thombs, B. D. , Roseman, M. , & Arthurs, E. . (2010). Prenatal and postpartum depression in fathers and mothers. Jama, 304(9), 961; author reply 961-2.

[2]潘建平. 不能忽視對兒童的忽視[J]. 中國全科醫學,2007,10(1):6-8. DOI:10.3969/j.issn.1007-9572.2007.01.002.

[3]Bierer, L. M., Bader, H. N., Daskalakis, N. P., Lehrner, A., Proven al, N., Wiechmann, T., Klengel, T., Makotkine, I., Binder, E. B., & Yehuda, R. (2020). Intergenerational Effects of Maternal Holocaust Exposure on FKBP5 Methylation.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177(8), 744–753.

[4]Joo, X. M. , Roman, S. D. , John, A. R. , & Brett, N. . (2019). Transgenerational inheritance: how impacts to the epigenetic and genetic information of parents affect offspring health. Human Reproduction Update(5), 5.

關于母親、創傷和抑郁的幾個知識

注:文中圖檔均來源于網絡,侵删歉。

作者:姜思思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

編輯||何螢螢

排版||白羽

稽核||馬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