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華全媒頭條)尋找拯救胡楊林的英雄——寫在塔裡木河流域胡楊林拯救行動告成之際

作者:春河月亮

新華社烏魯木齊3月14日電題:尋找拯救胡楊林的英雄——寫在塔裡木河流域胡楊林拯救行動告成之際

新華社記者潘瑩、趙戈、阿曼

2019年啟動的塔裡木河流域胡楊林拯救行動,讓600多萬畝瀕臨死亡的原始胡楊林再現生機;為天山以南1000多萬各族群衆,在“死亡之海”塔克拉瑪幹沙漠近旁築牢綠色屏障。

三年拯救行動交出滿意成績單的背後,是一群鮮為人知的無名英雄:他們常年駐守風頭水尾、無人區,卧沙涉水,用雙腳丈量每片胡楊林;挖渠引河,為胡楊送上“救命水”。面對艱苦、寂寞、枯燥,他們如同胡楊昂然堅守。

近日,記者來到地處塔裡木河流域天然胡楊林深處,走近這個群體。

(小标題)守望在“最孤遠的前哨”

國家級公益林尉犁縣營盤管護站,駐紮在距縣城220多公裡的無人區,向東一二百公裡即到“樓蘭故城”所在的羅布泊,堪稱當地守護胡楊“最孤遠的前哨”。地圖上找不到地名,站名取自考古工作者在附近荒漠發現的漢晉時期的營盤古城。

記者一行從營盤管護站往東,走過寸草不生的戈壁灘,折向東南,駛過坑窪不平的沙土地。汽車輪胎揚起的沙浪,瞬間遮蔽兩側車窗,車内忽明忽暗。待車停定,一片挺拔遒勁的胡楊樹赫然顯現。

“你看,這裡如果沒有胡楊,會是啥樣?”指着這片防風固沙“前沿陣地”,同行的尉犁縣國有林管理局負責人艾力·尼亞孜說。

“嘟嘟嘟”,忽然傳來摩托聲,3個身影風馳電掣般從遠處密林鑽出,瞬間停在眼前。

身穿如戈壁灘色彩的灰色工作服,頭盔内臉龐泛着黑紅,他們是正在巡邏的營盤管護站護林員。

為首者是位頭發花白的老人,他叫外力·吾斯曼,61歲,管護站站長。“這一帶有開礦的,有貨車跑,不好好巡邏不行。”這個季節,外力最擔心人為火患,一旦發生火災,後果不敢想。

站上4名護林員,管護面積1005萬畝。每天除留一人在家值班,其餘三人騎機車巡邏,到最遠林區要開出180多公裡,風餐露宿是家常便飯。

搭在機車上的破舊口袋裡,有水和馕。至少兩人同行,每人帶水不能少于兩公斤半,是他們的工作“鐵律”。當天趕不回站點,就在野外過夜。

“找背風地,在沙地上挖個淺坑,生上火,火滅後蓋上沙子,晚上就鋪上睡袋睡在上面。”外力樂呵呵地分享野外生存技巧,“野外過夜,最害怕碰上狼,大家輪流守夜。”

外力過去是牧民,20年前加入護林員隊伍,2016年建站以來一直在營盤。他說,過去河道斷流,塔裡木河、孔雀河水流不過來,大片胡楊死了,大熱天,想找涼快樹蔭地很難。這幾年,下遊河道來水了,胡楊又活了。

傳回站上,用毛巾互相拍打掉身上沙土,護林員們開始填寫工作日志。要加油、買藥、添置生活物資,得到45公裡外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第二師34團。夜幕降臨,光伏發電闆電力不足,經常停電。手機信号飄忽不定,時有時無。

35歲的玉蘇甫·買買提說:“有點無聊,不過和同僚一起習慣了,舍不得離開。”他家在縣城附近“羅布人村寨”景區邊上,騎機車回一趟要花半天時間。

“也有開心的事,這邊的風景啊、野生動物啊,有人想看看不到,我們每天看。”他們碰見野駱駝、雪豹、野豬、猞猁、狐狸、鵝喉羚等,會在工作日志中記錄下來。

“水來了,胡楊越來越多,以後肯定會更好吧,我想隻要身體能行就一直幹。”外力說。

(小标題)打通救命水“最後一公裡”

塔裡木河流向飄搖不定,護林員成了河水開路人。

每年夏季塔裡木河生态輸水前,他們給老河道清淤疏通,修建生态引水渠、簡易攔洪壩,在新老河道之間織密輸水網絡,確定每一滴“救命水”流向瀕死的胡楊。

國家級公益林尉犁縣羅湖羅克管護站,靠近塔裡木河下遊新河道,站長依力哈木·包爾汗說,他們在轄區内大大小小的海子之間挖通了渠溝,成功讓海子“增肥”,又在新河道旁修建十多公裡引水渠,把生态輸水導向斷流多年的老河道。

當地59歲牧民艾尼瓦爾·克然木告訴記者:“效果特别明顯,30年到50年沒澆過水的胡楊樹基本上都發芽了,活起來了。”

林區主幹道幾十米開外密林深處的結冰湖面已開始消融,今年第一批到訪的針尾鴨、麻雁不時呼啦啦地飛過。依力哈木說,随着水域面積增多,黑鹳、白鹭等在這裡栖息的候鳥種類和數量越來越多。

依力哈木的網名叫“西域胡楊王子”,2020年7月29日,他們成功地把新河道的水引到老河道,他拍了視訊上傳抖音。“塔裡木河下遊來水了,胡楊終于吃水了。”他寫道。沒想到,點贊量迅速逼近16萬,漲了幾千粉絲。

看到很多網友留言感謝他們拯救胡楊樹,這個中年漢子深受感動。拯救胡楊林,他既是參與者也是見證者。在國家大力支援下,2001年塔裡木河每年實施生态輸水,國家級公益林管護、退耕還林還草等工程相繼跟上。黨的十八大以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持續加強生态保護力度,他也參加了針對胡楊林開展的春尺蠖飛機防治、水事治理、社會參與生态保護等多個專項行動。

(小标題)愛護“最美的家園”

47歲的艾力·尼亞孜起初也是一名護林員。“20世紀90年代剛參加工作,看到老河道胡楊林大面積枯死,其他植被嚴重退化,我眼淚掉下來了,心裡特别難受。”如今,夏季塔裡木河沿岸數百萬畝胡楊林郁郁蔥蔥,大風、沙塵天氣明顯減少,他最大的感受是老百姓錢袋鼓了,愛護生态環境的意識也越來越強了。

他說,過去護林員經常和破壞林子的人鬥智鬥勇。“現在,毀林開荒、濫采亂伐現象看不見了。”艾力說,尉犁縣從最初5個管護站、15個護林員,發展到現在22個管護站、190個護林員,大家保護胡楊林,換來生态恢複,也有效阻止了塔克拉瑪幹沙漠與庫姆塔格沙漠兩大沙漠的合攏。

一代人的堅守,變成一代代人的堅守。

在羅湖羅克管護站,記者見到去年從新疆農業大學畢業的吾買爾·熱合曼,“專業對口又離家近”是他選擇這份工作的理由。吾買爾經常碰到如何防治胡楊蚜蟲病害、如何幫助胡楊樹長得更直更旺這類問題,“我學的森林保護專業,可以不斷積累經驗,對以後的人生也是難得的财富。”他露出腼腆的笑容。

“00後”護林員米爾紮提·艾尼瓦爾是站上最小成員,20歲的他額前垂下整齊的劉海,更顯稚氣。“我爸爸也是護林員,我小時候經常坐他的機車去巡護,我喜歡這個工作。”米爾紮提喜歡把林區見到的鳥、鵝喉羚、狐狸等動物拍下來。

“有時候想爸爸媽媽了給他們打電話,他們就帶好吃的來看我,我爸爸總叫我好好工作。”米爾紮提告訴記者,站上裝備很不錯,有沙地上開的全地形車,有水上開的摩托艇,自己最近正在學飛無人機。

“旅遊旺季,每天幾十輛大巴從我家門前路上開過,好多人來看胡楊。”在尉犁縣“羅布人村寨”景區附近開民宿的肉孜坦·司地克說,有一次一位玩攝影的客人向他“抱怨”:“過去經常走到跟前去拍的老胡楊,現在拍不上了,因為林子進水啦!”

這位27歲的返鄉創業的大學生如今是當地“網紅”,除了開民宿,尉犁羊肉、羅布麻茶、“庫買其”(一種烤馕)等種種美食,經他直播帶貨,賣到全國各地。去年家人幫他投資100多萬元,精心裝修這家“樓蘭人家”民宿,今年2月新開業不到1個月收入達8萬元。“我家鄉生态環境越來越好,天更藍、水更清、胡楊林更美,我特别自豪。”他說。

據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公益林保護中心統計,2019年至2021年三年拯救行動共完成胡楊林灌溉682.18萬畝;引洪灌溉區域森林蓄積量比實施前增加了68萬多立方米;平均樹高增長0.4米至0.7米不等,天然更新幼苗株數增加約1427萬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