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著名畫家楊林:在越州山鄉的對景創作中感悟“搜妙創真”

作者:藍鷹書院
著名畫家楊林:在越州山鄉的對景創作中感悟“搜妙創真”
著名畫家楊林:在越州山鄉的對景創作中感悟“搜妙創真”

文/圖 楊林

著名畫家楊林:在越州山鄉的對景創作中感悟“搜妙創真”

每一次的外出寫生,都是蕩滌心靈的過程,在大自然中對景寫生式的大幅創作,才能真正的與自然對話,放飛心靈,感悟寫生式創作的奧妙?

千變萬化的大自然,隻有身臨其境長期曆練,才能找尋到同古人筆墨的時空對話與聯想,當這樣的對話與聯想,足夠豐富的時候,藝術就有了升華的空間,這個過程會不斷的反複不斷的升華,由此而産生生命與藝術的悸動、心靈的感動。

著名畫家楊林:在越州山鄉的對景創作中感悟“搜妙創真”
著名畫家楊林:在越州山鄉的對景創作中感悟“搜妙創真”
著名畫家楊林:在越州山鄉的對景創作中感悟“搜妙創真”

紹興人文底蘊豐厚,自然山川也同樣适宜攬于懷抱,安基村、五一村等,似乎就是專門為畫家而存在的小山村,一個不大卻古樸自然,依山而建的傳統古村落,從某些方面看,比起一些古鎮,我覺得他們更适合于中國山水畫的寫生與對景創作。

著名畫家楊林:在越州山鄉的對景創作中感悟“搜妙創真”
著名畫家楊林:在越州山鄉的對景創作中感悟“搜妙創真”

我寫生過很多古鎮和古村落,明顯的感覺這裡的自然環境層次豐富,而大多數的古鎮缺少這樣的自然變化,因為這裡還沒有完全開發,隻是将部分的道路略加修整,能夠比較完整的将人文的建構與自然風貌相結合,這些人文的建築,因為時間的沉澱,已經和自然的山川融為一體。

作為畫者,我們很難不被這種既古樸自然,又有人文氣息的景觀所打動,這種來自自然的沖擊,最能激發藝術家心靈的感動,産生強烈的創作欲望。在觀察這樣的自然村落時,寫生式創作不僅是要畫自己看到的表象的東西,更要發現别人看不到的,以及與自己内心吻合的精神境界,安基村、五一村就是這樣一個能打開精神境界的古老村莊。

著名畫家楊林:在越州山鄉的對景創作中感悟“搜妙創真”
著名畫家楊林:在越州山鄉的對景創作中感悟“搜妙創真”

這兩個村落,均是依一條自然形成的山溝綿延而築,具有散淡錯落的山野村莊之美,特别是在安基村,這裡古樹、古橋、古道、古井、古台門衆多,如今雖說有很多老屋荒廢,卻很是入畫,牆面仍然保留着雨水自然沖刷的斑駁,及自然老化的痕迹,可見這裡是具有深厚的曆史沉澱。

著名畫家楊林:在越州山鄉的對景創作中感悟“搜妙創真”

相傳安基村的名稱與宋高宗趙構有關。據記載,建炎三年(1129年),宋高宗趙構迫于金兵追殺,由建康逃到臨安,再到越州(紹興),由水路到達明州。建炎四年(1130年)春,韓世忠等人奮力抗金,錢塘江南岸逐漸恢複平靜後。

宋高宗決定傳回越州,途中趙構率官兵在安基這一帶休整暫住,趙構看到這裡群山環抱,水源充足,土地肥沃,便說:“我們就在這裡安頓基業住下來好了”,因而此地就被稱為安基村,今天我們不管這個傳說真實與否,可以想見在過去,交通極不發達的年代,在這樣甯靜的山中,建有這樣的村莊,肯定也是有其特殊的原因。

著名畫家楊林:在越州山鄉的對景創作中感悟“搜妙創真”
著名畫家楊林:在越州山鄉的對景創作中感悟“搜妙創真”

目前的安基村沒有像很多著名的古城與古鎮,整修的千篇一律的規整,如我們這次去的紹興柯橋古鎮,有很多趨同性的地方。而安基村卻完全不一樣。

據畫江南的張總告訴我,他們為了保護這樣的古村落,不被同質化改造成現代的新農村模樣,做了很多的工作,如不讓老牆體整體的刷白,盡可能的保持原始自然的狀态,老石闆路、石橋的原樣修複與保護,甚至一些老屋的殘存石基,仍然原狀保留如此等等,才有了今天的模樣,這讓我非常的贊賞和認同。

著名畫家楊林:在越州山鄉的對景創作中感悟“搜妙創真”

現在正是中國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階段,國家和地方政府都非常重視,中國有很多非常有地方特色的鄉村,不能再走中國城市化改造的老路,大拆大建,而要更多的注意保護鄉村特有的風貌,中國地大物博,區域文化差異很大,傳統的鄉土文化,也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該很好的保留下來。

而這些古村落,正是承載這些傳統文化最好的載體,在改造中注重文化與傳統建築相融合,絕對不能出現那種經過改造後,不可得見的有自然特色的鄉村,更不能讓一些古老的村莊,湮沒在曆史的煙塵裡了。

著名畫家楊林:在越州山鄉的對景創作中感悟“搜妙創真”
著名畫家楊林:在越州山鄉的對景創作中感悟“搜妙創真”

有曆史的古村落,總會有一些相對古老的樹木,因為中國一些古老的村莊,都會在村中的村頭和村尾種上一些有吉祥寓意的大樹,如香樟,銀杏,紅楓,桂花等等,讓你一踏進這個村子,就會被她深深的吸引,安基村、五一村的村中,就有幾棵非常古老的大樟樹,沿着溪流茁壯地生長着,讓你感覺村莊曆史的久遠。

山澗曲流環繞在村莊的中間,自然而富于變化,水是萬物生長的源泉,也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源泉,溪流兩旁依山而建的民居,與自然生長的其它雜樹互相映襯錯落有緻,竹林影映枝葉茂盛。小溪時不時的掩在濃蔭裡,或被野蠻生長的野草遮擋住幾乎看不見,在我的眼裡,比自然修整過的古鎮更适于入畫,這樣的自然感受,隻有身臨其境的畫者才能體悟到。

著名畫家楊林:在越州山鄉的對景創作中感悟“搜妙創真”

我們這次來時,雖然是深秋,但是氣溫卻較高,沒有深秋的寒冷感,因為枝葉大多還沒有變黃散落,一些過早凋零荒秃的老樹和果樹,亦能讓人感受到秋的荒寒遠淡,隻是到了寫生的後半段,氣溫忽然降了下來,才感覺到秋的寒冷與蕭瑟,夕陽下的秋山金燦燦的,還是能讓人感到秋天色彩的濃豔與豐富,在這樣的季節,這樣的山村對景寫生與創作最為難得的。

如今,中國畫寫生式的對景創作,正方興未艾蓬勃發展,我們今天已經具備這樣的創作條件,在自然中對景創作已經成為真正的可能,而古代的很多著名畫家理論家,早就已經深刻的認識到其重要性。

如五代時期的畫家荊浩在他的《筆法記》中,就提出了“搜妙創真”一詞,“搜妙創真”其意就是指,廣泛搜羅生活中的美妙素材,經過去粗取精、歸納概括、藝術加工後,創造出比自然生活中,更為奇妙的藝術形象。這不正是在向我們強調,藝術一定要走進生活,走進自然嗎?

不到自然中,你如何搜妙,如何創真?一個藝術家如果沒有對自然的熱愛,作品一定是空洞乏味,缺少生活的情趣和自然的力量,是很難打動人的,沒有自然的“真”,更談不上藝術的“真”,也就無法完成藝術自我的蛻變與升華 。

真實的自然是奇妙無窮,變化萬千的,照搬照抄真實的表現自然,也不是我們藝術追求的目的,更不是荊浩“搜妙創真”的本意,中國畫的筆墨,本身就是高于自然的藝術結晶,是中國曆代藝術家經過長期積累總結出的,獨特的藝術語言。

而要用靈活高超的筆墨語言,生動的表現自然,必須要經過長期刻苦的訓練,包括構圖和色彩等,而“搜妙創真”也同樣代表了藝術家,對自然對生活的熱愛以及對藝術的追求,強調了觀察和了解自然的重要性,是一種藝術創作方法和态度,并不是客觀真實的模仿和照抄,是到達藝術彼岸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著名畫家楊林:在越州山鄉的對景創作中感悟“搜妙創真”
著名畫家楊林:在越州山鄉的對景創作中感悟“搜妙創真”

如我的這幅《西波搖碧映山鄉》,就是來自五一村,對景創作時的“搜妙創真”所得,自然中這樣的場景其實很平淡,更有點雜亂,卻很豐富是以打動了我,讓我停下來,想去表達和表現,是那種自然的“妙”深深的吸引了我,這種“妙”是樸實的、生動的、豐富多彩的,是在畫室中無法憑空想象創造出來的。

而要想找到這些妙造自然的物象,隻有深入生活,深入自然,如果藝術家沉迷在畫室中,僅在古人的畫作中,找尋筆墨的“妙悟”,那是很難走出古人的巢穴,我們今天應該認真深刻的領悟,先師荊浩的“搜妙創真”妙造自然的法理,正是在這樣的觀念指導下,我完成了這幅作品的創作。

著名畫家楊林:在越州山鄉的對景創作中感悟“搜妙創真”

具體來說,“妙”代表自然界中客觀存在的,豐富的藝術元素,在這幅作品中,近處的随意搭建的竹籬架構,自由攀爬的藤蔓,雖然已經幹蒼枯萎,卻可以盡顯筆墨的潤澤與蒼勁,在表現這一片近景的素材時,既要有潤澤的筆墨形成塊面,又要有蒼勁的線條穿插,增加筆墨變化的意趣。

“搜”尋這樣的感受,則是畫家的主觀感受和實踐過程,而自然給了我們這樣或那樣的感受,這正是需要我們去自然中搜尋的,在這幅作品中的建築,形态和位置,如果不經過藝術加工與處理,并不入畫,但他卻是這幅作品中非常重要的主題。

是以,我進行了大膽的挪移,造型結構的誇張與變化,當然這些都源于自然給我的感受,是搜取自然的“妙”悟創造出來的新的藝術形象,旁邊的大片的竹林,讓其統一在整體的塊面之中,上面的幾棵大樹也是畫眼,要注意姿态的豐富與筆墨變化,要有寫出來的中國畫的韻味,遠山層次豐富淡墨處理,中間彎延的小溪,晶瑩透亮若隐若現,生動展現了一個自然山村的生活場景。

如此通過這樣的搜妙創真,藝術家才能夠創造出,既真實且具有内在生命力的藝術形象,這樣的形象才生動接地氣,有生活的氣息,讓觀者感動,當然,這些均要有較好的筆墨語言去駕馭。

著名畫家楊林:在越州山鄉的對景創作中感悟“搜妙創真”
著名畫家楊林:在越州山鄉的對景創作中感悟“搜妙創真”

同時中國山水畫對景寫生,不僅要處理好寫生中筆墨語言與自然的關系,也要關注作品的詩性,這是中國山水畫的内涵所在,為什麼我們說中國山水畫是詩意的畫,畫意的詩,就是強調詩意的重要,而我在這幅作品中就想表現一種甯靜的自然小山村中,靜靜流淌着的一種靜谧生活的詩意美,這樣具有情感畫面的塑造,如何掌握和了解,是需要長期訓練的過程。

這和老子“道法自然”的哲學思想也是相通的,都是同樣強調以自然為師,把握萬物的内在規律,把大自然“物化”,在這個物化的過程中,藝術家的個人情懷、意識,會自然而然的顯露在畫面之中,進而創造出不同詩意的畫面,長期的“搜妙創真”就能寫出高于自然的“自我”。

這讓我想起了黃賓虹1952年答編者問,何謂“妙在似與不似之間”,曰:“畫有三:一、絕似物象者,此欺世盜名之畫; 二、絕不似物象者,往往托名寫意, 亦欺世盜名之畫;三、惟絕似又絕不似于物象者,此乃真畫”。

著名畫家楊林:在越州山鄉的對景創作中感悟“搜妙創真”

由此看來,自然之于藝術還有特殊的意義,不僅是藝術的對象,而且還是藝術家心靈的寄托與依賴,面對自然,觀照自然,是以中國的山水畫寫生從不追求真正的寫實主義,實質乃是“遺去技巧,意冥玄化”的寫意形式,這更是中國畫的根脈所在。

著名畫家楊林:在越州山鄉的對景創作中感悟“搜妙創真”

南朝宗炳在《畫山水序》中亦有“應目會心,神超理得”,的妙語,指眼所看到的和心所悟到的,都通感于由自然山水所顯現之“神”。這樣的“神”同樣是妙造自然的“真”“神”,作畫者和觀畫者的精神可得超脫于沉濁之外,“理”也便随之而得了。

同樣我在畫這幅作品時,也盡可能的去梳理自然中無序的散亂的物象,把眼裡看到的自然,通過心靈的感悟去梳理和化解,使自然轉變為動人的畫面,畫家與觀衆也就都可以因為繪畫的感染而受到教育和鼓舞,在心靈上得到極大的精神享受。

著名畫家楊林:在越州山鄉的對景創作中感悟“搜妙創真”
著名畫家楊林:在越州山鄉的對景創作中感悟“搜妙創真”

當今,随着科技的不斷進步,幾乎人手一部數位相機,拍照片成了很多繪畫創作者寫生的替代品,老子的“道法自然”,荊浩的“搜妙創真”,宗炳的“應目會心,神超理得”等畫理,在逐漸疏遠。

那種在畫室中,進行筆墨遊戲及各種空間符号的擺布,更是少了古人對自然與藝術的虔誠,是以要想完成好的對景寫生,深厚的文化與知識修養的積澱,專業技能的訓練是必不可少的,最終走進自然才能完成“搜妙創真”妙造自然的藝術境界。

著名畫家楊林:在越州山鄉的對景創作中感悟“搜妙創真”
著名畫家楊林:在越州山鄉的對景創作中感悟“搜妙創真”
著名畫家楊林:在越州山鄉的對景創作中感悟“搜妙創真”

最後附上我這次對景創作的一首題畫詩與同道們共勉,“落葉攜秋蕩幾重,山間曲徑覓鄉蹤。春煙瓦舍溪村吠,老枝越歲霜染紅”。

2024.1于蕪湖 楊林

楊林其它作品

著名畫家楊林:在越州山鄉的對景創作中感悟“搜妙創真”
著名畫家楊林:在越州山鄉的對景創作中感悟“搜妙創真”
著名畫家楊林:在越州山鄉的對景創作中感悟“搜妙創真”
著名畫家楊林:在越州山鄉的對景創作中感悟“搜妙創真”
著名畫家楊林:在越州山鄉的對景創作中感悟“搜妙創真”
著名畫家楊林:在越州山鄉的對景創作中感悟“搜妙創真”
著名畫家楊林:在越州山鄉的對景創作中感悟“搜妙創真”
著名畫家楊林:在越州山鄉的對景創作中感悟“搜妙創真”
著名畫家楊林:在越州山鄉的對景創作中感悟“搜妙創真”

楊 林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安徽工程大學副教授,安徽黃嶽畫院院長、徽州碑林藝術館館長,零界點:朱零山水畫研究會副會長。曾獲全國首屆揚州八怪杯書畫大獎賽一等獎,尚意2017全國美展最高獎(中國美協)、2018中國福州海上絲綢之路中國畫展最高獎(中國美協)、入選2017泾上丹青全國美展(中國美協)、入選2018山水硯都多彩肇慶全國美展(中國美協)、2019年弄潮杯全國中國畫大賽優秀獎(西冷印社主辦)、2019首屆吳昌碩國際藝術大獎賽二等獎(西冷印社主辦)、2020"中國美術世界行"成果彙報展最高獎(中國美協)、建國70周年安徽省美術大賽優秀獎(安徽省美協主辦)、2017年安徽省美術大賽最高獎第四屆"弄潮杯"錢塘江金石竹木拓片展二等獎(西冷印社)等。

著名畫家楊林:在越州山鄉的對景創作中感悟“搜妙創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