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德邦收購迷局背後:德邦股份業績失速,京東“三駕馬車”再添兵

3月11日,京東收購德邦物流的傳聞消息在多次停牌後終于落定。

德邦股份公告稱,創始股東、董監高轉讓方及德邦控股除前述創始股東、董監高轉讓方外的合計153名自然人及機構股東分别與京東卓風簽訂相關股份轉讓協定等交易檔案,在滿足股份轉讓協定等交易檔案約定的交割條件的前提下,受讓方合計将受讓轉讓方持有的公司99.9870%股份。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交易尚需向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反壟斷局進行經營者集中申報并取得準許并且履行受讓方内部審議流程。本次交易将在約定的交割先決條件全部滿足後方可實施,最終能否完成交割及交割完成時間尚存在不确定性。

京東卓風将間接控制德邦控股所持有的上市公司德邦股份66.4965%的股權

公告顯示,京東卓風将通過受讓德邦控股部分股份且同時接受德邦控股部分股東委托獲得德邦控股部分股份對應的表決權的方式實作對德邦控股的控制,進而間接控制德邦控股所持有的上市公司德邦股份66.4965%股權。

如本次交易順利實施,在京東卓風取得德邦控股的控制權後,上市公司及相關下屬子公司應向相應行業主管部門申請變更相關《快遞業務經營許可證》的經營範圍及剝離相關增值電信業務或登出前述《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以符合《外商投資準入特别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21年版)》規定的外商投資準入監管要求。

前述交易完成後,京東卓風将觸發全面要約收購義務并應向除德邦控股之外的其他上市公司股東就其所持有的上市公司已上市無限售條件流通普通股發出全面要約。為提高京東集團對下屬物流業務闆塊的整合效率,本次要約收購以終止德邦股份的上市地位為目的。

2021年,國家郵政局、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交通運輸部聯合印發的《“十四五”郵政業發展規劃》(下稱“規劃”)提到,支援企業“加強資本運作和戰略合作,推動形成大中小企業融合互補、多元主體競合發展的産業格局,鼓勵企業加強市場和資源整合,打造綜合型寄遞物流供應鍊集團。”

中國國際發展知識中心副主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魏際剛分析稱,此次京東物流與德邦物流的戰略合作符合國家政策方向,有利于提高市場資源配置效率。

德邦股份去年淨利潤大幅下滑,德邦:成本、費用階段性承壓

德邦股份2021年半年報顯示,公司實作營業收入148.89億元,同比增長28.16%,其中,快遞業務同比增長33.67%,快運業務同比增長18.76%,倉儲與供應鍊業務,營業收入為4.41億元,同比增長40.68%。

但公司淨利潤大幅度下滑。财報顯示,2021年上半年,德邦股份實作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565.84萬元,同比減少89.88%,同期實作毛利潤15.05億元,同比增長18.60%,毛利率10.11%,同比下滑0.81%。

去年随着快遞價格戰的結束,行業洗牌加劇,頭部快遞公司均出現淨利潤下滑的情況。

财報顯示,2018年至2020年,德邦的主營快運業務營收分别為112.06億元、146.67億元及100.82億元,同比增速分别為-13.76%、28.69%、-6.5%。

2022年1月28日,德邦釋出的業績預告顯示,2021年德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減少3.8億至4.9億元,同比減少67%至87%,2020年同期為5.64億元。公司2021年年度實作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與上年同期(法定披露資料)相比,預計減少37123.85萬元到48411.43萬元,同比減少176.04%到229.56%。

針對業績預減,德邦方面稱,預減主要受外部環境及内部經營政策調整影響。外部環境方面,宏觀環境整體景氣度有所下降以及大件運輸領域競争加劇使得公司收入增速放緩,且全年油價處于高位對利潤産生不利影響。内部政策方面,公司基于長期布局持續加大資源投入,成本、費用階段性承壓。同時在背景職能方面,德邦為推動組織人才更新,自2020年下半年至2021年上半年公司制定了一系列人才培養方案并落地實施,期間管理費用出現明顯漲幅。

德邦股價近期表現低迷,但随着股權變動消息傳出,德邦股價連續3日大漲。

京東“三駕馬車”再添兵,外部客戶收入占比已過半

德邦快遞(原德邦物流)自1996年成立,是一家以大件快遞為主力,關聯快遞、物流、跨境、倉儲與供應鍊的綜合性物流供應商,并于2018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同年,德邦物流改名為德邦快遞,全力轉型大件快遞業務。

2010 年,德邦完成股份制改造并引入鐘鼎投資、新開發聯合等外部投資,完成兩次融資,同年德邦營收突破 26 億元,同比增長 90%,一躍成為零擔物流領域的龍頭企業。

2013年前後,傳統零擔業務增速有限,德邦也随之轉型從零擔快運轉為重點突出大件快遞。同時引入合夥人模式作為直營的補充。随着快遞業務在公司收入中占比越來越高,後更名。

京東集團則一直在通過并購強化其“三駕馬車”之一的物流闆塊。2020年8月,京東物流與跨越速運集團訂立最終協定,京東旗下的京東物流将全面收購跨越速運,總對價為30億元人民币,京東物流CEO王振輝任跨越速運集團董事長,跨越速運創始人胡海建任總經理、董事。

而就在不久前,2月25日,京東集團和達達集團分别釋出公告稱,京東集團将于近期完成認購達達集團發行普通股的交易。交易完成後,包含其現持有股份,京東集團将持有達達集團約52%股份。達達将進一步戰略承接京東即時零售和即時配送業務,并獲得京東戰略資源支援。

3月10日,京東物流釋出上市後首份年度業績報告。2021年京東物流總收入達1047億元,同比增長42.7%,其中來自外部客戶收入達591億元,同比增長72.7%,占總收入比例達56.5%。京東物流提前超額完成2017年正式獨立之際制定的“五年收入規模過千億、外部客戶收入占比過半”戰略目标,

一體化供應鍊客戶收入達711億元。财報顯示,營收增長來自于一體化供應鍊客戶數量的不斷增多以及單客戶平均收入的提高,2021年京東物流外部一體化供應鍊客戶數同比增長41.7%,單客戶平均收入超34萬元。

過去一年,京東物流新增倉庫數量約400個,相當于在過去一年每天新增一座倉庫。截至2021年12月31日,京東物流已在全國營運超1300個倉庫,包含京東物流管理的雲倉面積在内,總管理面積超2400萬平方米。

值得一提的是,京東物流已經在全國33個城市營運了43座“亞洲一号”大型智能倉庫,2021年新增11座,深度覆寫二三線及以下城市。

收購不斷反映行業洗牌,競争趨緩行業盈利拐點将出現

早在去年年底,進入中國不過短短兩年的極兔将全資控股老牌快遞百世。極兔速遞對外宣布将以約68億元(合11億美元)的價格收購百世集團中國快遞業務。财報顯示,百世快遞常年處于虧損狀态,2020全年營收同比下降7.3%至300億元,淨虧損為20.51億元,毛利潤大幅度下滑85.5%至2.38億元。資料顯示,百世成為2020年大陸唯一一家全年業績處于虧損狀态的上市快遞企業。

受疫情影響,去年快遞行業步入淡季,是以快遞公司要求下級網點完成一定單量,不達标面臨罰款,網點隻能降價吸引流量,進而造成快遞價錢普遍下降。

去年持續上演的價格戰中,通達系快遞價格戰已推至全行業,各網點承壓,多家快遞公司網點相繼倒閉後,監管部門出手。

監管令下,拉開了價格戰收尾的序幕,多家快遞公司以提價響應。義烏快遞漲價被視作行業拐點。往日,各大快遞公司輸在毫厘之間,如今漲價漸成趨勢,快遞行業持續多年的價格戰走向瓦解。

國家郵政局最新資料顯示,去年1至9月,快遞與包裹服務品牌集中度指數CR8為80.8,與上半年持平,較上年同期下降2.1。上市企業業績持續承壓,企業中短期融資需求強烈,上市融資步伐加快,并購事件增多。快遞企業投資意願強烈,産業園區投資是主要投資方向,通過園區實作功能內建、産業集聚,快遞經濟雛形顯現。快遞闆塊市值快速回升,電商快遞企業股價明顯上升。

同時,快遞價格呈現積極變化。去年三季度以來,受末端派費上漲和成本上升等因素影響,快遞單價呈現環比上升。其中,同城從7月的5.4元上升至9月的5.7元,異地從7月的5.5元上升至9月的5.6元,國際/港澳台從7月的61.7元上升至9月的63.2元。從地區來看,浙江、廣東、河北、福建、河南均出現上漲,其中浙江快遞價格連續三個月上漲。

同時,去年前三季度,郵政行業業務總量和業務收入完成9815.4億元和9279.3億元,分别增長29.3%和18.7%,相比2020年同期分别提高2.2和5.1個百分點。其中,快遞業務量和收入完成767.7億件和7430.8億元,分别增長36.7%和21.8%。

官方最新資料顯示,2021年大陸快遞業單量已超過1000億件。快遞行業的下一步的高品質發展已經成為業内共識。快遞價格戰1.0結束後,行業逐漸回歸理性,不斷的收購、并購反映出快遞行業已處在不斷洗牌過程中。

興業證券研報顯示,2020年之前,加盟制快遞企業之間的價格戰,能通過規模效應之下的機關成本下降基本對沖,進而使得單件利潤相對穩定。但2020年的價格戰幅度明顯超越了規模效應的貢獻,帶來單件利潤的顯著下降,甚至出現階段性虧損。随着競争逐漸趨緩,行業盈利拐點将出現。總體上,競争強度減弱有利于龍頭企業利用曆史沉澱的資源以及能力緩慢擴大競争優勢和市場佔有率。

新京報貝殼财經記者 程子姣 編輯 嶽彩周 校對 張彥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