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屏兩地一線牽丨科技為文旅文創插上騰飛的翅膀

三屏兩地一線牽丨科技為文旅文創插上騰飛的翅膀

本報記者與嘉賓通過視訊同參加兩會的政協委員連線。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黃鶴翔張舵攝

三屏兩地一線牽丨科技為文旅文創插上騰飛的翅膀

全國政協委員馬蕭林在兩會現場接受采訪。中新社記者王潮攝

□本報記者劉春香

3月9日,隻有河南·戲劇幻城景區的劇場裡坐滿了遊客,不少人“為了一部劇抵達一座城”,來體驗這部現象級文創産品。以創新為引領,以科技為支撐,河南正以超前的眼光,将文旅文創融合作為主攻方向,湧現出越來越多像隻有河南·戲劇幻城這樣的新項目、新業态,全面推動文旅高品質發展,加快文化強省建設步伐。

3月9日,本報記者與全國政協委員、河南博物院院長馬蕭林,省文化和旅遊廳文旅文創辦副主任、資源開發處副處長張飛進行“雲端”連線,就擴大優質文化産品供給、“行走河南·讀懂中國”品牌打造、博物館群建設等問題展開讨論。

行走河南讀懂中國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豐富人民群衆精神文化生活,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擴大優質文化産品和服務供給,加強文物古籍保護利用和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傳承。

“政府工作報告求真務實,鼓舞人心。作為文旅人深感責任在肩。”張飛說,目前全省各地文旅行業一派火熱建設場景,就是為了擴大優質文化産品和服務供給。作為河南來講,目前緊要的任務,就是圍繞自己的定位,打造中華文明連綿不斷的探源地、實證地、體驗地。我省提出塑造“行走河南·讀懂中國”品牌,展現了河南在傳承創新中華文化方面的責任和擔當,對于進一步增強文化認同、堅定文化自信、面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等,都有着重大意義。圍繞“一年有聲勢、兩年見成效、三年成品牌”的總體目标,省文化和旅遊廳今年“抓線推點”。推出人類起源、文明起源、國家起源等16條主題文化線路,選出110個“行走河南·讀懂中國”主題展示項目。

“下一步,省文化和旅遊廳、省文物局将整合1.5億元資金進行重點項目獎補。”張飛介紹說,這批項目将率先實作具象化、可感覺、讀得懂。目前,正在面向國内外公開征集優秀創意設計方案。

創意引領數字先行

記者走進河南博物院,沉浸式體驗“唐宮夜宴”小姐姐的動人舞姿。用手輕輕觸摸三維國寶魔牆裡的青銅器、汝瓷、唐三彩等珍貴文物,可以實作翻轉、擴大,能看到國寶的微小細節。在“華夏古樂”廳,聆聽8000年前賈湖骨笛的美妙音樂,讓人恍然間不知今夕何夕。“沉睡”千年的無數文物,通過不斷地被“喚醒”,走入大衆視野。像記者一樣,越來越多人被河南博物院“圈粉”,一次次的文化創新嘗試,一件件爆款産品,背後隐藏着怎樣的流量密碼?

馬蕭林為記者揭秘道,“離不開科技力量的支撐”。他說:“河南博物院以‘大文創’為理念,目前已推出文創産品728款。為讓更多人接受文化洗禮,這幾年一直緻力于打造智慧博物館,因為隻有科技的賦能,才能讓文物會說話、會唱歌、會跳舞。”

馬蕭林的“科技”理念和張飛高度吻合。在張飛看來,河南博物院在全國走紅,背後最根本的邏輯是:數字科技持續賦能文化創意,為文旅文創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今年,省文化和旅遊廳的工作方針是:創意引領、數字先行。張飛解釋說,“文旅文創能否成支柱,核心在創意,成敗在科技。”數字文旅是推動河南數字化轉型的重要領域,文旅數字化是推動河南文旅文創融合發展的關鍵路徑。

博物館群添新成員

一個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學校。博物館是曆史的儲存者和記錄者,也是保護和傳承人類文明的重要殿堂,在文旅文創融合戰略中發揮着極其重要的作用。

張飛給記者分享了一組資料:從2016年至2020年,中國平均每兩天新增1家博物館,截至2020年年底,全國博物館已達5788家。其中河南357家,居全國第三。

張飛說,博物館群建設是實施文旅文創融合戰略的一項重要任務。今年,河南重點建設河南博物院新院、黃河國家博物館、中國仰韶文化博物館等,整合鄭州博物館、鄭州商都遺址博物院等,打造國際知名的大都市博物館群落。提升洛陽博物館、二裡頭夏都遺址博物館等,建設黃河流域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展示中心、隋唐大運河文化博物館、漢魏洛陽故城遺址博物館等,支援洛陽打造“東方博物館之都”。

“今年,我們還将重點推動安陽殷墟遺址博物館、中國文字博物館(二期)、開封黃河懸河文化展示館、城摞城順天門遺址博物館等重點專題博物館建設。”張飛表示。

河南博物院在博物館群建設中将承擔起重要角色。對此,馬蕭林認為,博物館是文旅文創融合發展鍊條中的一環,在進一步強化館際合作的基礎上,河南博物院将探索、理順博物館、旅行社、高校、科研機構及其他服務性機構、文化企業等的協同合作,整合各方優勢資源,共同推動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