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朱元璋出生地之争始末:嘉山、盱眙,還是鳳陽?

作者:老崔說曆史

開國皇帝朱元璋,一生傳奇跌宕起伏,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他在江西窯洞裡吃過草根,在應天府做過乞丐,還一度成為武功高強的土匪頭子。最終憑着過人的智勇和膽略,打下一座金戈鐵馬的大明王朝。這個開國之君的故事,自然廣為流傳。而關于他的出生地,曆來就有嘉山、盱眙、鳳陽三地之說相持不下。那麼,朱元璋真正的出生地到底在哪裡呢?他又是如何度過了那最初的幾年光陰?謎底究竟為何?讓我們撥開迷霧,一探究竟。

朱元璋出生地之争始末:嘉山、盱眙,還是鳳陽?

一、誰家鄉裡出了皇帝

朱元璋出生地之說,自古流傳不息。嘉山之說源遠流長,最早可追溯至明末。那時,地方文人就在滁縣一帶撰文,明确指出朱元璋"生于嘉山、長于鳳陽"。此言一出,便在安徽士林中激起廣泛關注。明史專家夏玉潤親臨嘉山實地考察,著有《鳳陽古今》一書,直指朱元璋出生于嘉山明東鄉趙府村。

除此之外,盱眙之說也根基深厚。據明史所載,朱元璋祖上本是元代的金戶,初居句容。因金礦枯竭無法納稅,遂遷至盱眙。朱初一身後,葬于盱眙明祖陵之側,朱元璋父輩亦在盱眙生長。朱氏根基,正植于這方熱土之中。

朱元璋出生地之争始末:嘉山、盱眙,還是鳳陽?

鳳陽之說自有來曆。相傳鳳陽民間自古流傳一段順口溜:"鳳陽出了個朱皇帝"。這種說法必非空穴來風,朱元璋即位之後,若非出身鳳陽,當會斥之為謬。另有地方志記載:"洪武十六年,太祖給戶部的旨谕中曾提到'鳳陽,朕之故鄉'。"可見鳳陽與朱氏家族淵源不淺。

三地之說,各執一詞,莫衷一是。亦或正如朱元璋手诏所雲:"予生于臨濠,起義西鄉。"臨濠一說出自何處?朱元璋兒時生活又是怎般光景?恐怕還需追根溯源,一探究竟。

二、追根溯源訪舊蹤

朱元璋出生地之争始末:嘉山、盱眙,還是鳳陽?

欲探朱元璋出身之謎,不可不從其世系家族淵源說起。按明史所載,朱氏家族世代居于淮南地區。先世本為元朝金戶,由于當地金礦枯竭無法繳納賦稅,迫使朱初一一家南遷至盱眙一帶謀生。

可見朱家人與盱眙淵源頗深。今人若親臨盱眙,即可見有一座龐大陵園矗立于城西,那正是明祖陵。這座帝陵初建于明太祖年間,恰為安葬朱元璋的高曾曾祖及曾祖而立。後因大水淹沒,一度失修荒蕪。直至康熙年間方重新整修,規模宏大,堪稱當世第一水陵。

從陵園遺迹可見,朱家在盱眙紮根頗久。又據《帝裡盱眙縣志》記載,朱元璋出生地系"躍龍岡",在今趙府村東北之坡上。至今,那裡仍存有一座石碑,即"躍龍岡碑",原是萬曆三十年所立,用以紀念朱元璋功勳。雖石碑殘缺,字迹磨損,但當年刻石匠人的用心巧工仍可見一斑。

朱元璋出生地之争始末:嘉山、盱眙,還是鳳陽?

倘若沿途西行,穿過淮河,不遠便是明光縣城。這座小城,素來無甚出名,直至近年一些文物古迹被陸續發掘,方引起外人重視。其中頗具代表性的,有土地廟、二郎廟、香花澗等。這些地方雖名不經傳,然在當地鄉野間廣為流傳着關于朱元璋的衆多故事傳聞。

舉凡朱元璋出生于土地廟之說,他洗浴于香花澗之說,抑或母親産難時被二郎廟主持和尚施以神奇手法順利生産之說,無不與明光這方小城淵源甚深。從這裡可以窺見,朱元璋祖上是否曾在此一帶生活有案可稽。

三、鄉間民謠戲文轶事

探讨朱元璋出身之謎,民間傳聞戲文實為絕佳佐證。以鳳陽而言,當地祖傳下來一段順口溜:"鳳陽出了個朱皇帝,兩手推天蓋地,一把抓太陽當球揮"。這雖誇張浮言,卻反映了朱元璋在鳳陽一帶家喻戶曉,地位崇高。

朱元璋出生地之争始末:嘉山、盱眙,還是鳳陽?

再有當地所傳"朱太祖出生在土地廟"的故事。相傳那日有兩童生路過土地廟避雨,忽聞傳出陣陣哭聲,回首但見廟中紅光萬丈。原來便是朱元璋初生之時。這種說法固無憑無據,卻生動描繪了朱氏家族的貧困潦倒景況,不得已隻能在廟宇中分娩。

故事的另一個版本則與明光縣有關。明光香花澗流傳一則類似的說法,隻不過産房從廟宇改為香花澗畔農家瓦房。或有人婦産難搖鈴呼救,二郎廟方丈急施神術使母子平安。種種離奇怪誕之說,往往伴随崇拜和神化,顯示民間對開國皇帝的景仰之情。

朱元璋出生地之争始末:嘉山、盱眙,還是鳳陽?

除戲文故事,一些地方戲曲作品中也常見朱元璋出身之描述。如鳳陽花鼓戲《望子成佛》,講述朱元璋出生前懷胎十四月,因家貧隻能乞食為生,幾經艱辛方得産下的經曆。這部分情節雖不免有些誇張,但從中可以看出朱家人生活的貧困潦倒。

總的來說,這些民間文學作品生動反映了朱元璋出身的一些細節,再加上各處遺址遺物,似乎為他出生于鳳陽、明光一帶提供了有力印證。不過,單單從戲文民謠實難以作出明确論斷,仍需結合正史文獻的權威記載,方能厘清出身之謎。

四、史書裡的疑雲重重

探究朱元璋出身之謎,自不能繞開正史記載。然而明史中關于這一問題的記載卻往往前後沖突,疑雲叢生。

朱元璋出生地之争始末:嘉山、盱眙,還是鳳陽?

按《明太祖實錄》所載,洪武二年,朱元璋遣翰林院待罪學士危素為其撰寫《皇陵碑》文時,明确記載朱元璋系出生于淮安府虞縣。然而該縣之名今已不複存在,疑為當今江蘇省淮陰市之一隅。

再看朱元璋在位時遣人修撰的《國朝宮史》,則記載"皇帝生于濠洲"。而濠洲一名系出自《水經注》,今人多釋為指鳳陽一帶地區。又據《明史•太祖本紀》所載,朱元璋"曾語鄉人:'濠洲,乃我故鄉'",其言可為鳳陽說之佐證。

朱元璋出生地之争始末:嘉山、盱眙,還是鳳陽?

然而正史中也有與此相沖突之處。如《明史》中朱元璋諸子出生地記載,卻又出現虞縣、津律、靈璧、虹縣等地。言辭前後頗不一緻,令人難以判斷朱家究竟發祥于何地。

更有勁爆細節,據《明史紀事本末》所載,朱元璋稱帝後不久,張士誠就曾公開指責朱元璋"出身賤赤,生于濠梁"。張氏此言一出,實已将朱元璋出身地指為濠梁一帶。但朱元璋本人亦從未公開予以辯駁,由此可見其出身地确有疑窦。

此外,還有一則廣為流傳的趣聞。相傳朱元璋初立國号時,中書舍人奏請"定國号曰明"。但随後有舊臣進言質疑:"陛下生于臨濠,豈可号明?"此話一出,竟使大明王朝臨時停頓更名數月。直至朱元璋禦筆親書"予生于臨濠,起義西鄉",臨濠之名方得與明朝國号相襯。這一細節雖難以查證,卻可看出當時對於朱氏出身之說存在諸多質疑。

朱元璋出生地之争始末:嘉山、盱眙,還是鳳陽?

五、三地淵源考證蓋疑

嘉山、盱眙、鳳陽,這三地各執一詞,皆自認為是朱元璋的出生地。那究竟哪一說更為可信呢?讓我們逐一分析。

先從盱眙說起。盱眙與朱家确有淵源,從朱初一一脈遷居至此便可見一斑。明史更有直接記載,指出朱元璋高祖父輩皆生于盱眙。然則朱元璋本人出生于此,卻無直接确鑿記載。即便存有朱家舊祚明祖陵,亦隻是朱元璋高曾祖及曾祖的陵寝,并非朱元璋親生父母葬身之地。故單憑此實在無法作為朱元璋出生地的确鑿證明。

朱元璋出生地之争始末:嘉山、盱眙,還是鳳陽?

再看鳳陽之說。從地理位置而言,确與濠洲、臨濠等地皆有相關。明史亦有多處記載,朱元璋鄉人均以此視為朱氏故鄉。然而進一步考究,發現明史中對於朱元璋出生地的記載前後沖突,甚至存在明确标注虞縣、津律等地的情況,令人難以判斷可信度如何。

相較之下,嘉山之說最具可靠性。首先,一些明代文人就早已指出朱元璋"生于嘉山,長于鳳陽"。其次,據當地今存碑銘及文獻記載,朱元璋出生地明确為嘉山一帶趙府村。再者,雖說趙府村如今名已不存,但從地理位置上看,距離虞縣、鳳陽皆極為靠近,或許正是後世史書混淆所緻。

結尾

當然,任何一種說法都還無法完全作為定論。畢竟明史紀錄存在沖突,考證工作至今仍未徹底。不過從現有線索看,嘉山之說的可信度似乎更高一籌。而欲探明朱元璋真正出身,恐怕還需更進一步深入考據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