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朱元璋孫子:妻妾21人,兒子44人,女兒47人。皇帝:查,限制人數

作者:老崔說曆史

朱元璋曾是名震天下的一代明君,統一了中國,讓蓬勃的民族力量重新凝聚。然而,他的後代卻注定無法承繼他的衣缽。朱元璋雖然頒布了一系列宗室制度,試圖限制皇族子孫的生活,但随着時間推移,舊制度越來越失去限制力。在這種情況下,他的某個孫子竟然一生擁有妻妾21人,生了44個兒子和47個女兒,簡直令人咋舌!面對這種荒淫無度的行為,朱元璋後人能做什麼呢?他們為何會失去家規家訓的束縛?最終會引發什麼慘劇?究竟發生了什麼令人觸目驚心的事件?

朱元璋孫子:妻妾21人,兒子44人,女兒47人。皇帝:查,限制人數

一、朱元璋宗室制度的起源與目的

武功彪炳的朱元璋,憑着過人的軍事才能和頑強不屈的意志,終于在漫長的農民起義中嶄露頭角。經過多年血腥殘酷的戰争,他最終于1368年在南京建立了大明王朝。作為開國皇帝,朱元璋急需鞏固權威,統一全國。

他清楚記得在農民軍中,那些驕橫跋扈、擅權專權的元帥們是如何給他的事業帶來巨大阻礙。為了避免這種權力鬥争在未來重演,朱元璋決心遏制親疏王族的勢力。于是在1370年,他頒布了嚴格的"宗室制度"。

這個制度的主要内容,是明确規定了各級王族的俸祿、妻妾人數以及享有的特權。朱元璋希望通過這種方式,既能確定王族有足夠的供養,又能限制他們不會過于腐化堕落。同時,宗室制度還要求所有王族成員必須按規定,将子嗣出生情況及時上報朝廷,接受登記審查。

從朱元璋的用意來看,宗室制度确實是一個高瞻遠矚的舉措。它彰顯了他作為一代明主的決心和勇氣——他要竭力避免重蹈前朝覆 亡的覆轍,讓明朝萬世長存。可以說,宗室制度的誕生注定了它在曆史上的重要地位。

朱元璋孫子:妻妾21人,兒子44人,女兒47人。皇帝:查,限制人數

然而,面對日益膨脹的王室成員,這個制度在後世明朝最終還是難以為繼。權力的掌控在世代更疊中愈發失衡,王室子弟越來越放縱堕落,直到最終醞釀出一場家國覆滅的浩劫。這不啻是朱元璋親自為明朝開了一個曆史皆因。

二、朱元璋宗室制度的具體内容

朱元璋制定宗室制度,實際上是對王族成員權力和生活作出了嚴格限制。這個制度的具體内容,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首先,是對王族俸祿和妻妾人數的規定。根據冊封的爵位高低,宗室成員可領取不同數量的俸祿糧銀。如親王可領萬石,郡王二千石,将軍一千石。同時,妻妾的人數也受到限制,郡王除正妃外最多隻能有4個妾室,将軍則為3個。這些規定的目的,是防止王族收入過高而驕奢淫逸。

其次,是對王族子嗣出生情況的登記審查制度。宗室制度明文規定,凡王族成員生育子女,必須在3天内将孩子的姓名報備朝廷,接受登記審查。如有隐瞞或違規生育,将受到嚴懲。這一規定的用意,是加強對王族人口的監控,以防止其中僞造子嗣、誇大家室之嫌。

再次,是對王族一舉一動的全方位監視。凡王族成員的住所、儀從以及日常行蹤,都有太監和内監嚴密監視并記錄在案。一旦發現有異動嫌疑,朝廷将立即派人盤問查證。這種做法看似有失君臣尊嚴,但朱元璋深知,若不加限制,王族集團很可能醞釀禍亂。

從這些具體内容可以看出,朱元璋對王族成員的生活管控是相當嚴格的。他明确限制了其俸祿收入和妻妾人數,并對子嗣出生和日常行蹤加以審查監視,無疑是對王族權力設定了重重防線。

朱元璋孫子:妻妾21人,兒子44人,女兒47人。皇帝:查,限制人數

不過,這種嚴厲的做法也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一些遠房王族由于入籍遲緩,常年無法領到應得的俸祿。加之俸祿數量本就有限,他們的生活往往十分拮據。同時,王族子弟由于受制于宗室規訓,無法自由發展事業,也容易引發不滿情緒。

總的來說,朱元璋頒布的宗室制度具有其合理性,旨在防止王族成員借勢驕奢淫逸、阻礙國家統一。但從長遠來看,這個制度的缺陷也逐漸顯現,為明朝中後期的覆亡埋下了禍根。

三、宗室制度在後代的演變

朱元璋頒布宗室制度的初衷是好的,但随着時間的推移,這個制度在他的後代手中卻逐漸走樣。

起初,朱元璋的子孫們還勉強遵守這一規矩,但到了第三、第四代時,王族的生活就開始日漸奢靡淫逸。他們濫用特權,荒淫無度,整日無所事事,唯有縱欲作樂。

最為典型的例子,便是朱元璋的曾孫、山西慶成王朱鐘镒。根據史載,朱鐘镒一生擁有妻妾21人,生了44個兒子和47個女兒,共計91個子女。這在當時實屬罕見,簡直就是駭人聽聞的事迹。

朱鐘镒如此荒淫,自然是嚴重違背了朱元璋當年制定的宗室規矩。按照規定,郡王最多隻能有正妃1人,妾室4人,朱鐘镒的妻妾人數卻超過20人之多。此外,宗室子女出生後必須上報登記,但朱鐘镒顯然也未能完全執行。

朱元璋孫子:妻妾21人,兒子44人,女兒47人。皇帝:查,限制人數

不僅如此,朱鐘镒的放浪形骸還引發了一系列連鎖反應。他那91個子女按照當時的制度,都要由朝廷供養,領取俸祿。然而山西連年饑荒歉收,根本難以負擔如此龐大的開支。

為了支付朱鐘镒家族的俸祿,朝廷不得不東挪西借,動用軍費儲備,甚至變賣鹽引以增加收入。可是即便如此,供養費用的缺口依舊無法完全彌補。

最終,朝廷隻好将部分俸祿先行折現,暫且緩解燃眉之急。但這樣做必将加重日後的負擔,為明朝未來增添新的禍根。

由此可見,宗室放縱的禍根早在很久之前就已經埋下。朱元璋雖然力圖用嚴格的制度來限制他們,但王族子弟們終究還是無法遏制住驕奢淫逸的本性。

在這種情況下,朱元璋的宗室制度很快就名存實亡,演變成了一文不值的空文。權力被日益濫用,而朝廷又無可奈何,隻能眼睜睜看着覆亡的萌芽在暗中生根發芽。

四、皇帝對策與困境

面對王族成員越來越放縱的局面,明朝皇帝們自然也有過一些應對之策,但無奈之下常常陷入進退兩難的困境。

朱元璋孫子:妻妾21人,兒子44人,女兒47人。皇帝:查,限制人數

最直接的一種做法,就是減少對宗室的供養開支。朱佑樘當政時期,禮部便建議将俸祿一次性折現發放,而非照舊按年支付。這樣可以在短期内減輕财政負擔,但從長遠看卻使問題更加惡化。

除了壓縮俸祿,明廷還試圖從源頭上遏制王族成員的生育數量。朱佑樘得知山西慶成王朱鐘镒有91個子女後,曾下令徹查其生育情況。不過最終卻發現朱鐘镒并無違規行為,隻是兒女數目過多而已。

有鑒于此,朝廷于是改為加強審查和登記。所有王族成員生育子嗣,都必須及時報備,并接受查核。一旦發現隐瞞或違規生育者,将予以嚴懲。不過即便如此,依舊難以從根本上解決濫生人口的問題。

另一方面,由于長期戰亂和天災人禍的影響,明朝中後期國力日衰,朝廷的财政收入駭人地減少。加之宗室人數逐年激增,供養成本高昂,是以對他們發放的俸祿常有拖欠情況發生。

為了籌集銀兩,明廷不得不動用軍費儲備,出售鹽課等國家重要收入來源,但這無疑是捅了馬蜂窩。軍費缺乏直接威脅到明朝的國防實力,而鹽課販賣則引發了惡性通脹。老百姓在通貨膨脹下生活艱難,對統治階級的怨恨也與日俱增。

無獨有偶,由于連年戰亂和自然災害的摧殘,全國糧食産量驟降,加之宗室成員人丁興旺,朝廷根本難以承擔他們如此龐大的供養費用。即便已經盡力勒緊褲腰帶,仍舊無法完全滿足需求。

這就形成了一個怪圈。朝廷财政捉襟見肘,宗室卻擁有優厚的俸祿待遇,兩者之間的沖突日益加劇。明朝皇帝們雖然有諸多對策,但由于國力日衰、内憂外患,最終都隻能臨時權宜,難以徹底解決問題。

朱元璋孫子:妻妾21人,兒子44人,女兒47人。皇帝:查,限制人數

五、宗室放縱所緻的慘劇

宗室成員在明朝中後期的奢靡糜爛生活,引發了一系列深重的社會沖突,最終成為亡國的禍根。

在農村,朝廷為了支付宗室的俸祿開支,不得不加重農民的賦役負擔。一些貧困百姓被征用為民夫,就連婦女兒童也難逃厄運,被強征為長工。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的農民,無不對朝廷和宗室充滿無盡的憤怒和不滿。

舊制度限制之下,京師地區的貧民也過着相當困苦的生活。一方面,他們被剝奪了自由遷徙的權利,隻能在京師内挨餓度日;另一方面,他們又無法獲得正常的社會地位和謀生手段。這些人失去一切希望,隻能在社會底層苟延殘喘。

在這種情況下,宗室的奢靡生活無疑就成了引火的導火索。老百姓們看到宗室成員驕奢淫逸、荒淫無度,而自己卻要為此艱難度日,憤怒的情緒自然也就洶湧澎湃了。

果不其然,明朝後期爆發了一波波農民起義。最著名的要數張獻忠、李自成上司的起義軍,他們直指"王侯敗俗"是造成天下大亂的根源。起義軍四處征戰,直搗黃龍,把宗室當成發洩憤怒的對象。

在北京的一場會戰中,起義軍圍攻皇宮,将朱常洛的宗人妃嫔活活燒死。而在南京,捷安王朱常佺也命喪起義軍之手,其家眷更是遭到了無情的屠殺和擄掠。

可以說,農民起義軍對宗室成員的血腥報複,發洩了老百姓多年來對統治階級的積怨。由于生活太過奢靡腐化,宗室階層在民心中早已名聲狼藉,成為千夫所指的對象。

結尾

最終,在一次次農民起義的鐵拳之下,明朝很快就土崩瓦解、家破人亡。宗室的腐敗作風,是這場浩劫的導火索,也成為亡國的最大禍根。朱元璋當年頒布的家訓和宗室制度,到頭來隻能淪為皇權的繩索,被他的子孫親手親自扼殺了明王朝的百年基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