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朱元璋孙子:妻妾21人,儿子44人,女儿47人。皇帝:查,限制人数

作者:老崔说历史

朱元璋曾是名震天下的一代明君,统一了中国,让蓬勃的民族力量重新凝聚。然而,他的后代却注定无法承继他的衣钵。朱元璋虽然颁布了一系列宗室制度,试图约束皇族子孙的生活,但随着时间推移,旧制度越来越失去约束力。在这种情况下,他的某个孙子竟然一生拥有妻妾21人,生了44个儿子和47个女儿,简直令人咋舌!面对这种荒淫无度的行为,朱元璋后人能做什么呢?他们为何会失去家规家训的束缚?最终会引发什么惨剧?究竟发生了什么令人触目惊心的事件?

朱元璋孙子:妻妾21人,儿子44人,女儿47人。皇帝:查,限制人数

一、朱元璋宗室制度的起源与目的

武功彪炳的朱元璋,凭着过人的军事才能和顽强不屈的意志,终于在漫长的农民起义中崭露头角。经过多年血腥残酷的战争,他最终于1368年在南京建立了大明王朝。作为开国皇帝,朱元璋急需巩固权威,统一全国。

他清楚记得在农民军中,那些骄横跋扈、擅权专权的元帅们是如何给他的事业带来巨大阻碍。为了避免这种权力斗争在未来重演,朱元璋决心遏制亲疏王族的势力。于是在1370年,他颁布了严格的"宗室制度"。

这个制度的主要内容,是明确规定了各级王族的俸禄、妻妾人数以及享有的特权。朱元璋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既能确保王族有足够的供养,又能限制他们不会过于腐化堕落。同时,宗室制度还要求所有王族成员必须按规定,将子嗣出生情况及时上报朝廷,接受登记审查。

从朱元璋的用意来看,宗室制度确实是一个高瞻远瞩的举措。它彰显了他作为一代明主的决心和勇气——他要竭力避免重蹈前朝覆 亡的覆辙,让明朝万世长存。可以说,宗室制度的诞生注定了它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朱元璋孙子:妻妾21人,儿子44人,女儿47人。皇帝:查,限制人数

然而,面对日益膨胀的王室成员,这个制度在后世明朝最终还是难以为继。权力的掌控在世代更迭中愈发失衡,王室子弟越来越放纵堕落,直到最终酝酿出一场家国覆灭的浩劫。这不啻是朱元璋亲自为明朝开了一个历史皆因。

二、朱元璋宗室制度的具体内容

朱元璋制定宗室制度,实际上是对王族成员权力和生活作出了严格限制。这个制度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首先,是对王族俸禄和妻妾人数的规定。根据册封的爵位高低,宗室成员可领取不同数量的俸禄粮银。如亲王可领万石,郡王二千石,将军一千石。同时,妻妾的人数也受到限制,郡王除正妃外最多只能有4个妾室,将军则为3个。这些规定的目的,是防止王族收入过高而骄奢淫逸。

其次,是对王族子嗣出生情况的登记审查制度。宗室制度明文规定,凡王族成员生育子女,必须在3天内将孩子的姓名报备朝廷,接受登记审查。如有隐瞒或违规生育,将受到严惩。这一规定的用意,是加强对王族人口的监控,以防止其中伪造子嗣、夸大家室之嫌。

再次,是对王族一举一动的全方位监视。凡王族成员的住所、仪从以及日常行踪,都有太监和内监严密监视并记录在案。一旦发现有异动嫌疑,朝廷将立即派人盘问查证。这种做法看似有失君臣尊严,但朱元璋深知,若不加约束,王族集团很可能酝酿祸乱。

从这些具体内容可以看出,朱元璋对王族成员的生活管控是相当严格的。他明确限制了其俸禄收入和妻妾人数,并对子嗣出生和日常行踪加以审查监视,无疑是对王族权力设置了重重防线。

朱元璋孙子:妻妾21人,儿子44人,女儿47人。皇帝:查,限制人数

不过,这种严厉的做法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一些远房王族由于入籍迟缓,常年无法领到应得的俸禄。加之俸禄数量本就有限,他们的生活往往十分拮据。同时,王族子弟由于受制于宗室规训,无法自由发展事业,也容易引发不满情绪。

总的来说,朱元璋颁布的宗室制度具有其合理性,旨在防止王族成员借势骄奢淫逸、阻碍国家统一。但从长远来看,这个制度的缺陷也逐渐显现,为明朝中后期的覆亡埋下了祸根。

三、宗室制度在后代的演变

朱元璋颁布宗室制度的初衷是好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制度在他的后代手中却逐渐走样。

起初,朱元璋的子孙们还勉强遵守这一规矩,但到了第三、第四代时,王族的生活就开始日渐奢靡淫逸。他们滥用特权,荒淫无度,整日无所事事,唯有纵欲作乐。

最为典型的例子,便是朱元璋的曾孙、山西庆成王朱钟镒。根据史载,朱钟镒一生拥有妻妾21人,生了44个儿子和47个女儿,共计91个子女。这在当时实属罕见,简直就是骇人听闻的事迹。

朱钟镒如此荒淫,自然是严重违背了朱元璋当年制定的宗室规矩。按照规定,郡王最多只能有正妃1人,妾室4人,朱钟镒的妻妾人数却超过20人之多。此外,宗室子女出生后必须上报登记,但朱钟镒显然也未能完全执行。

朱元璋孙子:妻妾21人,儿子44人,女儿47人。皇帝:查,限制人数

不仅如此,朱钟镒的放浪形骸还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他那91个子女按照当时的制度,都要由朝廷供养,领取俸禄。然而山西连年饥荒歉收,根本难以负担如此庞大的开支。

为了支付朱钟镒家族的俸禄,朝廷不得不东挪西借,动用军费储备,甚至变卖盐引以增加收入。可是即便如此,供养费用的缺口依旧无法完全弥补。

最终,朝廷只好将部分俸禄先行折现,暂且缓解燃眉之急。但这样做必将加重日后的负担,为明朝未来增添新的祸根。

由此可见,宗室放纵的祸根早在很久之前就已经埋下。朱元璋虽然力图用严格的制度来约束他们,但王族子弟们终究还是无法遏制住骄奢淫逸的本性。

在这种情况下,朱元璋的宗室制度很快就名存实亡,演变成了一文不值的空文。权力被日益滥用,而朝廷又无可奈何,只能眼睁睁看着覆亡的萌芽在暗中生根发芽。

四、皇帝对策与困境

面对王族成员越来越放纵的局面,明朝皇帝们自然也有过一些应对之策,但无奈之下常常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

朱元璋孙子:妻妾21人,儿子44人,女儿47人。皇帝:查,限制人数

最直接的一种做法,就是减少对宗室的供养开支。朱佑樘当政时期,礼部便建议将俸禄一次性折现发放,而非照旧按年支付。这样可以在短期内减轻财政负担,但从长远看却使问题更加恶化。

除了压缩俸禄,明廷还试图从源头上遏制王族成员的生育数量。朱佑樘得知山西庆成王朱钟镒有91个子女后,曾下令彻查其生育情况。不过最终却发现朱钟镒并无违规行为,只是儿女数目过多而已。

有鉴于此,朝廷于是改为加强审查和登记。所有王族成员生育子嗣,都必须及时报备,并接受查核。一旦发现隐瞒或违规生育者,将予以严惩。不过即便如此,依旧难以从根本上解决滥生人口的问题。

另一方面,由于长期战乱和天灾人祸的影响,明朝中后期国力日衰,朝廷的财政收入骇人地减少。加之宗室人数逐年激增,供养成本高昂,因此对他们发放的俸禄常有拖欠情况发生。

为了筹集银两,明廷不得不动用军费储备,出售盐课等国家重要收入来源,但这无疑是捅了马蜂窝。军费缺乏直接威胁到明朝的国防实力,而盐课贩卖则引发了恶性通胀。老百姓在通货膨胀下生活艰难,对统治阶级的怨恨也与日俱增。

无独有偶,由于连年战乱和自然灾害的摧残,全国粮食产量骤降,加之宗室成员人丁兴旺,朝廷根本难以承担他们如此庞大的供养费用。即便已经尽力勒紧裤腰带,仍旧无法完全满足需求。

这就形成了一个怪圈。朝廷财政捉襟见肘,宗室却拥有优厚的俸禄待遇,两者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明朝皇帝们虽然有诸多对策,但由于国力日衰、内忧外患,最终都只能临时权宜,难以彻底解决问题。

朱元璋孙子:妻妾21人,儿子44人,女儿47人。皇帝:查,限制人数

五、宗室放纵所致的惨剧

宗室成员在明朝中后期的奢靡糜烂生活,引发了一系列深重的社会矛盾,最终成为亡国的祸根。

在农村,朝廷为了支付宗室的俸禄开支,不得不加重农民的赋役负担。一些贫困百姓被征用为民夫,就连妇女儿童也难逃厄运,被强征为长工。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农民,无不对朝廷和宗室充满无尽的愤怒和不满。

旧制度约束之下,京师地区的贫民也过着相当困苦的生活。一方面,他们被剥夺了自由迁徙的权利,只能在京师内挨饿度日;另一方面,他们又无法获得正常的社会地位和谋生手段。这些人失去一切希望,只能在社会底层苟延残喘。

在这种情况下,宗室的奢靡生活无疑就成了引火的导火索。老百姓们看到宗室成员骄奢淫逸、荒淫无度,而自己却要为此艰难度日,愤怒的情绪自然也就汹涌澎湃了。

果不其然,明朝后期爆发了一波波农民起义。最著名的要数张献忠、李自成领导的起义军,他们直指"王侯败俗"是造成天下大乱的根源。起义军四处征战,直捣黄龙,把宗室当成发泄愤怒的对象。

在北京的一场会战中,起义军围攻皇宫,将朱常洛的宗人妃嫔活活烧死。而在南京,捷安王朱常佺也命丧起义军之手,其家眷更是遭到了无情的屠杀和掳掠。

可以说,农民起义军对宗室成员的血腥报复,发泄了老百姓多年来对统治阶级的积怨。由于生活太过奢靡腐化,宗室阶层在民心中早已名声狼藉,成为千夫所指的对象。

结尾

最终,在一次次农民起义的铁拳之下,明朝很快就土崩瓦解、家破人亡。宗室的腐败作风,是这场浩劫的导火索,也成为亡国的最大祸根。朱元璋当年颁布的家训和宗室制度,到头来只能沦为皇权的绳索,被他的子孙亲手亲自扼杀了明王朝的百年基业。